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過敏死亡1例
莫玉紅
(河北省承德縣三溝中心衛生院,河北承德縣067407)
關鍵詞:破傷風;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過敏性休克
文章編號:1006-6233(2015)11-1933-02
文獻標識碼:B
1病例摘要
患者,白某,女性,38歲,農民。因左小腿皮膚被石子擊破于2013年8月19日10:00就診我院。查體:生命體征均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外科情況:左腿脛前可見直徑及深度均不足1cm的皮膚裂傷,無活動性出血,表面無污物。外科醫生給予常規清創處理,并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可以肌注精制破傷風抗毒素,但可能需脫敏注射,也可以肌注破傷風免疫球蛋注射液白以預防破傷風桿菌感染,患者及家屬要求肌注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于當日11:00予HTI:250IU肌肉注射,并囑留院觀察30min,無不適方可離院。在注射約10min后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值班醫護人員馬上考慮HTI過敏,立即將患者扶入搶救室平臥,予高流量吸氧,建立靜脈通路。查體:BP90/50mmHg,P96次/min,R24次/min,神志清楚,精神差。口周紫紺,呼吸急促,立即靜脈注射腎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靜點多巴胺200mg加5%葡萄糖500mL維持血壓,肌注苯海阿明20mg,并撥打上級醫院請求支援,于11∶30患者癥狀稍緩解,測Bp:100/60mmHg,P:90次/min,R:22次/min。繼續吸氧,觀察病情變化,等待上級醫院救護人員到達。于11∶40患者再次出現口周紫紺,呼吸急促,煩躁不安,四肢厥冷等休克癥狀,測血壓:60/30mmHg交替靜注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尼可剎米,洛貝林后,血壓短暫上升后隨即下降,上述藥物每隔5min交替靜注,患者生命體征仍不能平穩,休克癥狀逐漸加重,頻繁咳嗽、嘔吐,咳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雙肺可聞及大量水泡音,患者表情極其痛苦,極度煩躁,靜注嗎啡10mg癥狀毫無緩解。于13∶30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呼吸、心跳停止,血壓、脈搏測不到,立即行徒手心肺復蘇,上級醫師氣管插管,正壓吸氧,氣管內給藥等急救措施,仍無生命跡象,經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承德市中心醫院、承德縣醫院三級醫院聯合搶救1h無效,于2013年8月19日14∶30臨床死亡。
2討論
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lin)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經吸附破傷風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漿,經提取、滅活病毒制成[1]。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屬于人工被動免疫,注射后即刻產生免疫效果,但持續時間較短,免疫時間為2周,一般不超過3周[2]。注射后一般無不良反應。極少數人有紅腫、疼痛感,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恢復。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普遍采用HTI代替TAT[3]。但是對人免疫球蛋白制品過敏者禁用。通過該病例我認為在以后的診療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由于人們使用人免疫球蛋白類制品的概率很低,在詢問過敏史時容易有疏漏,因此無論有無此類藥物過敏報道,均應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尤其蛋白類食物過敏史,該患者在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前,值班醫生曾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可能患者只理解為有無藥物過敏,但處理事故時,患者家屬才說死者對雞蛋過敏,雙方的疏忽,釀此嚴重后果;②適度掌握注射預防破傷風感染類藥物的適應癥;③出現過敏反應的患者在積極搶救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預后和并發癥的發生,雖然我院醫生在發現患者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時,第一時間判斷為過敏反應,并積極做出相應脫敏的治療搶救措施,也在第一時間逐級向上級醫院請求支援,搶救過程中也不斷有醫護人員向患者家屬告知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但由于病情嚴重,加之條件有限,終究未能搶救成功;④對于TAT皮試陽性、高度過敏體質的患者,應禁止肌注HTI;⑤即使沒有過敏史的患者肌注后也應常規觀察30min后再離院,以免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而發生意外。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三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79~180.
[2]付文玉,王桂珍,邱玲芳.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液配制方法的改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5):643。
[3]羅時定.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及其應用[J].中華急診學雜志,2002,11(4):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