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業霞,楊 森,王繼豪
(1.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省新大牧業有限公司;3.河南省鼎元種牛育種有限公司)
肉牛適度規模養殖的問題與對策
朱業霞1,楊森2,王繼豪3
(1.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河南鄭州 450008;2.河南省新大牧業有限公司;3.河南省鼎元種牛育種有限公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畜牧業發展十分迅猛,相對于養豬養雞,肉牛的養殖發展相對較為緩慢。雖然我國是世界肉牛生產大國,有著龐大的存欄基數,牛肉總產量長期位居世界第三,但個體單產水平長期處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使得成本壓力始終制約著牛肉的消費。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對我國農戶個體肉牛養殖業提供了支持。筆者從河南肉牛養殖業發展現狀談起,闡述了河南地區發展肉牛適度規模養殖的必要性和適宜性,分析了發展適度規模養殖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以期為河南的肉牛養殖提供一定的思路。
河南省是我國的肉牛大省,無論是飼養量還是牛肉產量都居全國之首。2013年,河南全省肉牛存欄807.6萬頭,出欄534萬頭,牛肉產量80.4萬噸,全省肉牛規模屠宰加工企業36家,年屠宰加工能力達168萬頭,牛肉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在《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也把河南列入了全國3個牛肉生產優勢區域規劃布局當中。近兩年來,南陽科爾沁、焦作伊賽、開封皓月等肉牛產業化集群逐步形成,肉牛產業的全鏈條、全產業、高質量、高效益發展態勢在河南省開始逐步呈現。目前,全省擁有4個國家級種公牛站,以及南陽牛、郟縣紅牛等多個知名地方優良品種。但與此同時,肉牛牛源不足、市場供應偏緊、龍頭企業不多、產業化程度低、農戶養牛的積極性不高,這些問題都影響了肉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在農村發展肉牛業養殖也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養牛資源利用率較高,例如利用青貯秸稈4 000萬噸,可節約飼料約650萬噸,相當于增種600萬畝糧田,在飼料價格較高的情況下,養牛成本相對較低,而牛肉價格卻穩中有升,能夠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同時秸稈養牛,不僅能過腹還田,還為農作物秸稈找到了出路,避免焚燒秸稈污染環境,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牛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前景十分樂觀。河南省地理及自然環境十分適宜肉牛的養殖,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境內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分布廣泛,年平均降水量為600~1 200 mm,平均氣溫12~15℃,全年日平均氣溫穩定,全年無霜期為180~230 d,這些條件都十分適合肉牛的生長。河南目前有天然草場總面積約6 000萬畝,人工草地面積約300萬畝。河南還是個農業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數量多、分布廣、開發利用潛力也很大,全省年產各種農作物秸稈約4 200萬噸,飼草飼料資源充足對肉牛業發展十分有利。
3.1肉牛養殖收益較低
河南地區的肉牛市場體系目前較為落后,規范的活牛交易市場十分缺乏,絕大多數活牛交易都是牛販子到農戶家中收購,這就常常使得養牛戶對市場行情缺乏了解而蒙受損失,從而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戶養牛的積極性。一般農戶養育肥牛,如果一年飼養出欄20頭育肥牛需要投資20萬元左右,凈收益在2萬元左右,而如果外出打工,不要任何投資,一年下來差不多也能夠有2萬元的收入,甚至更多。這樣看來,肉牛養殖成本高,擴大飼養規模對農戶缺乏吸引力,而市場價格風險和疾病風險等也使農戶難以承擔,沒有效益,自然不會有農戶愿意擴大養殖規模。
3.2缺乏必要的養殖技術指導
河南地區的大部分農戶都是自學養牛技術,農戶養牛缺乏必要的養殖技術指導,飼養管理十分粗放,肉牛品種混雜、出欄率低、肉質差、防疫風險較大,因而提高農民養殖的科技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目前在河南農村地區,肉牛品種利用、食品安全追溯、新飼養技術、疫病防治等關鍵技術難題都很難傳播和推廣,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農戶適度規模養殖業的發展。
3.3養殖組織化程度不高
農戶家庭適度小規模的肉牛養殖,其組織化程度比較低、經營上十分粗放、市場應對能力不強,在整個的肉牛養殖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目前河南地區也出現了一些諸如“村委會+協會+養殖戶”、“合作社+養殖戶”等模式,但并沒有真正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這些村委會或合作社也僅是從養殖戶手中購買犢牛、架子牛進行育肥,與村里的養殖戶沒有形成真正的合作關系,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輻射帶動能力。
農戶的適度小規模養殖,是我國肉牛生產中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戶飼養肉牛的扶持力度,進行適度的補貼,降低養殖風險,在信貸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來保護和調動養牛戶飼養母牛的積極性。
4.1加強政府支持力度
目前在河南地區的牛肉產業鏈中,養殖戶的利益低、風險大,農戶資金不足,一直是困撓養牛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農戶資金問題,是肉牛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因此,要促進肉牛養殖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應對肉牛產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相關政策扶持,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和村級防疫員要納入正常補貼,在零費用防疫、凍精補貼、零費用配種、秸稈青貯與氨化補貼、圈舍修改建設補貼、合作社養殖補貼、規模專業戶養殖補貼等方面要加大補貼力度,同時信用合作社要對一定規模的養殖戶實行低息貸款甚至是無息貸款。同時,政府要做好養殖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修筑自來水管道、修路、通電、綠化,來方便農戶的用水、用電以及出售架子牛、肉牛,保證肉牛生產能夠順利進行。此外,還要保證村級防疫工作的開展,定期進行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檢疫和口蹄疫預防,建立消毒制度,開展經常性的環境衛生消毒,防范疫情發生,降低養殖風險。
4.2發揮資源優勢,推廣科學飼養模式
農戶養殖肉牛數量過少的會造成資源浪費,而養殖數量過大,農戶自身又不能夠解決飼料資源不足的問題,如果外出采購又會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應采用適度規模養殖,發揮飼料和勞動力的資源優勢,根據秸稈資源和飼料資源來確定農戶合適的養殖規模。同時,要做好技術服務,強化疫病防治,提高基礎母牛繁殖率和犢牛成活率,縮短母牛胎間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可以增加肉牛改良服務網點,充分發揮良種的生產效率,提高肉牛飼料利用率和屠宰率,推廣母牛、犢牛補飼技術和幼年直線育肥技術,充分發揮肉牛前期生長速度快的優勢,縮短飼養期,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對農作物秸稈的青貯、氨化加工處理技術要大力推廣,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飼料報酬。在技術方面,要強化科技培訓,可以由政府和相關部門組織,邀請高校的養牛專家對養殖戶實施養殖技術輪訓,圍繞提高養殖效益,新技術、新品種、新飼料的應用等開展技術講座,切實幫助養殖戶降低風險,提高養殖效益。
4.3組建不同形式的養殖合作社
存欄母牛十頭以上的專業養殖戶,其母牛養殖成本明顯低于一般的家庭養殖戶,因此,要組建各種不同形式的農村養殖合作社,在養殖合作社建立母牛、犢牛、育肥牛的養殖經營模式,自繁自養自育,穩定育肥牛的牛源,積極推進合作社與飼養戶的結合,就地直線育肥,擴大飼養規模,帶動廣大農戶肉牛養殖的發展。合作社要統一進行市場信息的收集,掌握市場行情,可以由合作社代表出面調查市場,洽談價格,統一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從而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市場風險,大幅度提高農戶養牛的利潤空間。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農戶養殖業發展,需要遵循市場規律,整合資金、技術、市場以及組織形式等諸多資源,來解決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使農村肉牛養殖戶有效地抵御市場風險和養殖風險,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河南養殖業的發展。
S823
B
1004-5090(2015)02-0017-02
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