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法(安順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湘西土家族擺手舞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
□李仰法(安順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擺手舞起源于生產勞動,它是土家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為了使湘西土家族擺手舞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此次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綜合分析法,對湘西土家族擺手發展的制約因素進行了綜合、分析和歸納,結果顯示,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土家族擺手舞重視程度和扶持不夠,相關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匱乏,缺乏專業技術的人員,土家族擺手舞在當地校園中開展的不容樂觀,在民間表現形式單一,沒有得到科學的傳承與保護。
湘西土家族擺手舞制約因素對策
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湖北恩施自治州的來鳳、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龍山、永順為主要傳承地。目前湘西地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沒有重視,對于本地許多民族傳統文化沒有進行適當的保護,大多數民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都是茫然的。本文研究土家族擺手舞的制約因素,并提出相關發展對策,使湘西土家族擺手舞科學地傳承與發展。
土家族擺手舞主要表現為“漁獵舞”、“農事舞”、“軍事舞”、“生活舞”四個方面。
1.1、漁獵舞
漁獵舞是漁獵時代土家族勞動生活的縮影。“打豬”、“釣魚”“鯉魚標灘”、“空拳斗餐虎”等舞蹈組成帶有濃厚的原始生活色彩,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們為生存而進行的斗爭,表現了一種樸素自然的以食為天的情感。
1.2、農事舞
農事舞是土家族人為了慶祝豐收和掌握各種勞動技能而創造的。主要有“照太陽”、“砍火舍”、“種包谷”、“灑小米”、“挽麻團”、“結棉花”等舞蹈動作組成。它反映了土家族人們進入農業社會后的勞動生活狀況,展現了土家族人在農業社會里為生存而進行的各種生產勞動,也表現了土家族人們勤勞樸素、團結互助的品德。
1.3、軍事舞
軍事舞傳說軍事舞最初是為了紀念土家族英雄撥普帶領土家族人民打敗前來侵犯的客王官兵的故事而創造的。主要由列隊、披甲、賽跑、奪長竿、拉弓、射箭、騎馬揮刀、慶功宴飲等動作組成,它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們為了保衛家園,奮勇殺敵的斗爭精神。
1.4、生活舞
生活舞主要由反映土家族人們日常生活的一些舞蹈動作組成,包含著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展現了土家族人民開朗、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如在“跳團雞舞”時,用雞羽扎成毛子,土家族青年男女圍著團雞(毛子)用腳踢、頭頂、肩托肘端,技藝高超,氣氛熱烈,這是土家族青年男女獨特的社交方式。
2.1、擺手舞變化較少,表現形式單一
長期以來,土家地區的擺手舞,只作為少數民族民俗的象征,也僅僅作為民俗活動,只把它當做一種祭祀活動,沒有好好地發展下去。有的擺手舞變化較少,太過單一,沒有特定的動作要領及要求,也沒有制定相關的比賽規則。
2.2、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和扶持不夠
在湘西地區這個民族少數聚居地,政府對其的重視程度和扶持不夠。如另一種土家族舞蹈毛古斯,政府對其重視程度和扶持遠遠大于擺手舞。近幾年毛古斯取得最大的成就就是在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后前的文藝表演,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出了土家族的歷史文化。由此土家族毛古斯在世人眼中就等于代表了土家的民俗傳統文化,這將擺手舞至于何地?
2.3、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匱乏,缺乏專業的人員
現在大多數的民族傳統體育都面臨著同樣的一個問題,專業人員的缺乏。雖說政府有民俗部門都全力挖掘和開發民俗傳統體育等項目,但也是杯水車薪。一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揚,必須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但要使這項運動深入廣大群眾之間,必須有專業的人才去引導。
2.4、在學校教育中重視不夠
在我國學校體育教育中包含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這不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目前,我國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對學生的體育認知素質和體育行為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形成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方面尚未達到應有的程度。現代學校體育教育中是以西方體育為主,與國人身體素質、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3.1、加快轉型,和當地其他行業結合起來,走市場化道路
湘西地區風景秀麗,文物古跡保持比較好,加之奇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底蘊,在旅游景點或節日活動中;擺手舞成為了一大亮點,這樣不僅宣傳了土家文化還為湘西地區帶來經濟效益。最具有代表的是2007年11月龍山“秦文化之旅”暨中國湖南(龍山)第二屆土家族擺手節。主題是“秦湘攜手弘揚秦文化,臨龍聯袂展示土家源”,旨在進一步推動各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地區之間的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發展。國家、湖南省、長沙市、湘西州及西安市、臨潼區領導,旅行社、重要客商等嘉賓出席開幕式并參加了相關活動,中央、省、州各級新聞媒體現場采訪及報道。
3.2、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后續人才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進學校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為了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能夠不斷的延續下去,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關鍵。目前各基層學校的體育教師幾乎都不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更談不上是學生的領路人。因此,應加強教師該方面的專業培養,使體育教師提高認識,普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真正使學生認識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3.3、政府扶持,建立多渠道的資金籌措體系
湘西地區屬于貧困地區,政府的資金方面也很短缺,有時候政府也是有心無力。政府應建立多渠道的資金籌措體系,通過舉辦少數民族運動會或者文化節之類的活動。進行活動創新、觀念創新,解決活動開展經費問題,在活動中推出招商引資等經濟活動,促使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3]汪如鋒,白廣昌.中國武術國際傳播中的武術文化傳承與傳播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0.
[4]孟云鵬.阜陽市中小學傳統武術普及與推廣的制約因素及相應策略探析[J].運動,2012,11.
[5]張豐利.中學武術的教學現狀淺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09.
[6]張蕾.吉林省中學武術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
[7]張梅,姜立秋.新課改下大連市部分中學武術教學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2.
[8]李科,李淑蕙,王龍剛.重慶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9]姜玉澤,尹海立,鄧永明.山東省中小學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05.
[10]韓林.武術之鄉徐州中學武術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