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暉(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關于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探究
□張 暉(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武術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多年發展,武術已經作為一門課程被納入到教育體系中,武術教學在全國興起。然而,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的教育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武術教學在文化性越來越薄弱。對此,本文就針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并且分析了目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缺失的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重塑建議,以期促進我國武術教育的持續發展。
武術教學文化教育缺失
武術教學活動是傳承我國武術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武術教學的形式,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武術文化,并且將武術作為一門藝術不斷的傳承和保護,才能真正實現我國武術傳統文化的長遠發展。如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增強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融入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了追逐西方文化,使得我國傳統的武術的文化教育性逐漸缺失,因此,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重塑勢在必行。
1.1、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武術是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歷經千年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深刻文化底蘊的文化體系。學生學習武術,不僅可以學習武術的套路和動作,增強自身的體質,更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為武術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經過長期的傳統文化熏陶,已經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征。加強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重視,將文化教育貫穿于武術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武術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想視野,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1.2、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武術教學的基本功能體現在增強學生體質方面,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提高學生防身自衛的能力。與此同時,武術提倡的“武以德立”等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為培養現代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學生面臨的壓力較大,很多學生存在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而通過武術教學,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更可以將武術的文化精髓融入其中,提高學生對傳統武術文化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生在鍛煉武術的過程中可以養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形態,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武術動作調節自己的心態,消除不良情緒,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另外,武術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堅忍不拔、持之以恒的過程,通過武術的學習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1.3、有利于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
和諧是武術文化的根本價值取向,而和諧思想正是現代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因此充分重視武術教學的文化教育性,可以實現和諧思想的全面滲透,這種滲透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使學生可以自覺抵御社會不良思想,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素養與道德品質,而這都離不開和諧的校園文化。所以,重視武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性,可以為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武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性的缺失,與當今社會發展的大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很多人對于武術文化的理解,還停留在武術的格斗套路,但是對于武術的文化價值卻缺少深刻的認知,因此而導致了武術教學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在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2.1、受到競技體育的影響
武術文化的發展,講求的是由內而外的和諧發展,注重的是技藝上的精通,而非競技。中國自古就有以武會友、點到為止的武學思想,相互學習、相互切磋。而受到當今競技體育的發展影響,凡事需要講求勝敗,所以利用競技的眼光看待武術,必將會武術的文化教育性產生影響。如西方國家經常會將中國武術與泰拳、拳擊等競技項目相提并論,也常常利用動作上的高低來判斷武術的成敗,這使得我國的武術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偏離。
2.2、西方文化對武術文化教育性的弱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西方文化不斷進入到中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練習中國武術的根本在于強身健體,抵御外敵,具有明顯的尚武思想,而且在武術的學習方面更注重的是武術思想的領悟。但是,現代武術學習受到西方競技文化的影響,更注重的是武術套路和動作的學習,機械化的練習使得武術文化的教育思想受到了極大的弱化,這顯然影響了我國武術文化教育的傳承與發展。
2.3、影視文學對武術文化教育性的影響
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對于武術文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李小龍等武打明星成了中國功夫的代表,而外國人對于中國武術的了解僅僅是通過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僅僅是從武打動作和套路方面認知,卻沒有真正認識到武術文化的教育功能,所以導致武術文化的教育,體現在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等影視文學中的俠義精神,卻對武術傳統文化的教育性缺乏深刻認識。
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已經成為影響武術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也是當前我國武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因此在武術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文化教育性的重塑,通過有效的措施增強武術文化的教育性,以此實現武術教育的傳承與發展。
3.1、樹立以傳承文化為主的武術教學理念
武術教學的理念,應當充分融入文化傳承的思想,并且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武術禮儀、武術文化內涵等知識的傳授,可以增強學生對武術文化的認同感,也有利于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武術的學習不應當僅僅是武術動作和套路的學習,更需要注重的是從武術學習中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并且立志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才能充分體現武術文化的教育價值。
3.2、完善武術教學的內容
武術教學的內容復雜多樣,僅僅是拳種便包含很多不同的訓練方式,有對練,有徒手練習,也有器械輔助練習。在當前的武術教有效的途徑。可是若想對舞獅運動加以全面深入地改革創新,探索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新模式,如競技、民俗、健身、市場化等模式,并進而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把現階段的舞獅運動,促進舞獅運動迅速健康有序的發展。舞獅運動體現著獨特文化價值,其形成和發展均是依附在中華民族文化背景與社會背景之上的,它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承是一脈相承的。它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之中民俗文化極為典型的體現。通過對作為傳統文化活化石的舞獅運動的積極開展,能有效加強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進一步激發中華民族特有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與自豪感。
綜上所述,舞獅運動時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育項目,擁有漫長的發展歷史與極為堅實的群眾基礎,它歷經歷史變遷,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它體現了自身文化藝術的顯著特點,又體現出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歷史性、民族性和傳統性等的特征與社會、文化、商業、健身等價值。由此可知從任何一個角度均能證明舞獅運動在民族傳統體育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
[1]馬慶,左成.21世紀我國高校舞龍舞獅運動前瞻[J].體育科學研究,2009,01.
[2]楊瑩瑩.高校開設舞龍舞獅運動的價值體現[J].科技信息, 2010,23.
[3]王太林.中國傳統舞龍舞獅運動之民俗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11.
[4]岳保柱,周曉娟.舞龍舞獅運動經濟價值體系的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