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群群 呂淙淙(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基于“頂層設計”的我國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構想
□孫群群 呂淙淙(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等方法對當前體育院校體育舞蹈專業教學“頂層設計”的內涵、改革現實困境進行邏輯分析。研究認為: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共識的缺失、改革動力的不足、到底由誰主持教學改革“設計”是三大困境。面對當前社會對體育舞蹈人才的緊迫需求下,培養高素質體育舞蹈人才,我們在考慮教學改革“頂層設計”時要征得參與主體普遍認同;要立足于我國體育舞蹈發展和市場的實際情況;明確我國體育舞蹈人才培養理念。
頂層設計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
“頂層設計”一詞是在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審議和批準后而提出的。最初引起關注的主要是經濟學、管理學、以及社會學等領域的專家。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把“頂層設計”運用的體育學領域,尤其是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的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李斌在其論文中對我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構想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這表示體育界開始逐漸關注“頂層設計”與體育之間的關系。
對于什么是體育舞蹈教學“頂層設計”的內涵?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和自己對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理解,把它初步定義為:堅持用系統的、全面的、發展的視角,審視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內部因素,以及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要用重點、有關鍵的對體育舞蹈教學改革領域進行針對性研究,實現統籌、兼顧、協調、和諧的發展目的。也就是講,我們要改革和發展什么,改革和發展的困境是什么,以及我們怎么樣去改革和發展的問題。
2.1、教學改革共識的缺失
縱觀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采取全國統一性的方針,國家開展統一性課程教學模式是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國家教育意志的體現,在特殊時期,這樣的“頂層設計”也是符合當時國情的,有利于國家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民族團結和發展。縱觀當前的教育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進行自上而下的統一性的模式,雖然,比以前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但是本質上還是進行國家下達的教學文件為準,培養統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經濟的發展,相應的教育教學模式也應隨著經濟進行配套的改革和發展,但是自從體育舞蹈作為一門專業進入體育院校到現在發展也有十多個春秋,期間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以國家和學校下達的培養目標為依據,這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已經不符合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了,國家教學改革決策者、教學改革設計者(專家)、教學改革執行者(地方、學校、教師)在教學改革的問題上,很難達成共識。決策者、設計者、執行者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短時間改變這一現象,也不切實際。
2.2、教學改革動力的不足
動力不足,就會導致改革出現阻礙,就會拖延改革的進程,影響改革的總體規劃。當前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學出現這樣的局面,一是國家出臺的相關課程教學標準不符合當前體育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實際需要,二是,一線教師將最新的國外教學理念引入課堂,進行盲目的“創新”教學,并且有的還盲目的進行抵制和排斥國家頒發的相關文件。完全忽視國家的相關規定。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嚴重影響了體育舞蹈良性健康發展。一線教師是體育舞蹈教學的主體,但卻游離在設計層和決策層體制之外,他們只能按照決策層和設計層制定出來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卻不能表達自己的實際經驗和感想。不能把自己最深刻的教學經驗融入到國家相關決策層和設計層制定的政策里去,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教學熱情不足,動力減退,影響改革進程。
2.3、到底是誰來進行“設計”改革方向、路線
“頂層設計”是一個科學決策,它代表著國家的權威,不能由個別政府行政官員進行憑空亂想,然后就開始盲目撰寫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等相關代表國家權威的文件,也不能用某個專家進行紙上談兵,忽略了實踐經驗和市場客觀需要。決策者是行政者,是頒發文件的部門,專家是研究者,是方案的總體規劃設計者。但是光有一個設計者和行政者,而沒有實際操作者根據自身經驗和社會的需要而進行客觀反映,那么設計出來的方向和路線就會出現偏差,就會走彎路,因此,設計是一個多方面的合作,是由實踐者進行信息反饋,研究者進行科學研究,決策者通過行政手段進行頒發權威文件的這么一個多合作、謀進步的設計過程。
3.1、尋求參與主體普遍認同
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頂層設計”是一項集決策層、研究層、執行層為一體的艱巨任務,它需要各個層次的參與者共同努力,共同協作,征得廣泛認同才能發揮出最大效力。這就需要執行層自下而上的將實踐經驗和學生需求提交給研究層(專家),專家進行科學分析和論證,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符合當前國情的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方案,然后由決策層和研究層進行商討,最后做出“科學決策”。最后再有決策層進行權威發布,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當然,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對全國執行統一的模式,各別地區可以進行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學。
3.2、要基于我國體育舞蹈發展和市場的實際情況
我們經濟要發展,必須要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當然,高校培養出的各個行業的高素質人才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社會的。因此,我們體育院校在培養體育舞蹈人才時,一定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培養出與其“配套”的體育舞蹈人才,從而當學生畢業時直接進入社會創造自我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當前我國體育院校體育舞蹈培養的方案還是與其他體育學科的目標基本一樣,沒有其自身的個性特點,據相關報道顯示,我國體育舞蹈專業的畢業生逐年增加,進入體育舞蹈俱樂部,或者高校,以及進行自主創業是比較常見的擇業目標,但是比例顯示大部分還是進行體育舞蹈培訓機構(俱樂部),這就需要高校在培養體育舞蹈人才的時候,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不能一味的注重技術和技能,而忽略了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這些與其畢業后直接要面對的問題,在現在體育院校體育舞蹈課程中涉及的極少,各個高校只注重學生的專項技能,一味的注重金牌效應,從而導致許多學生進入社會只會技術,不懂教法。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欠缺是他們4.3、教師方面
體育教師特別是從事體育實踐教學的教師,要有良好的運動技能和豐富的教學方法,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要因材施教。體育教師首先要明確體育差生的種類,制定鍛煉目標心理目標,體能目標,技術目標,其次尊重、關愛,多鼓勵少批評學生,創造快樂的體育學習環境。
“體育差生”研究實用性很強,但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起到正面作用。對他人研究進行綜述,有集思廣益之效果;但理論研究是個不斷升化的過程,需進一步結合實際去探索。
[1]歐岳山.高校體育差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心理導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03.
[2]胡愛文.高校體育差生的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J].安康師專學報,2005,04.
[3]宮江波.高校體育差生的狀況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08.
[4]關學雷.對普通高校“體育差生”實行學分制的設想[J].山西體育科技,2004,01.
[5]遲化,方秀寵,李維希,孫東輝,王志敏.高校體育差生1+1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03.
[6]費戰斗,陳海燕.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體育差生成績[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04.
[7]李冬蓮.培養高校體育“差生”自信心的途徑和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23.
[8]高會軍,蒙萬寧.高校體育教學中差生體育心理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12.
急需彌補的漏洞。但是一線教師和研究者以及國家決策機構卻把最重要的一點給忽視了,培養目標和社會脫節,從而導致了現在社會急需的高素質體育舞蹈人才短缺的局面。基于此,我們“頂層設計”在進行科學決策時要根據體育舞蹈發展和市場實際需要而進行綜合決策。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體育文化協調、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