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鋼,宋 東,劉國民,喬煜婷,王 樂
(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淺析牛病毒性腹瀉的臨診特征及防治措施
易建鋼,宋東,劉國民,喬煜婷,王樂
(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30)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分類學上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是一種單股RNA、有囊膜包裹的球狀顆粒病毒。病毒對乙醚和氯仿等有機溶劑敏感,并能被滅活,病毒懸液經處理后,當胰酶濃度為0.5mg/ml時,37℃下60min,致病力明顯減弱,也可以使病毒失活,病毒顆粒在pH值5.7~9.3時相對穩定。
牛病毒性腹瀉急性病例以腹瀉、發熱為主要臨床特征,并伴有輕度沉郁,發熱與沉郁一般在腹瀉前2~7d出現,發病率高,死亡率低;黏膜病的發病率低,急性或慢性疾病的主要癥狀有腹瀉、黏膜潰瘍、深度沉郁,甚至死亡。該病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7~10d,臨診上表現形式如下。
2.1急性感染和免疫抑制
此種類型最為常見,經常突然發病,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除具有免疫力的犢牛和成年牛外,病牛常出現典型的雙相熱,起初體溫高達40~42℃,持續2~7d,精神輕度沉郁,采食量下降,之后體溫轉為正常,5~10d后再出現高熱。此時病牛有可能出現腹瀉和胃腸道的侵蝕,也可能會在沒有任何明顯臨床表現的情況下康復。在自然狀態下,BVD多在6~18月齡牛群內爆發,人為感染時,任何年齡均可發生。除發熱、沉郁外,早期臨床癥狀還包括食欲和產奶量顯著下降。若此時出現胃腸道侵蝕,則出現食欲廢絕。急性感染病例中,30%~50%的牛會出現口腔糜爛,病灶可出現在軟腭、硬腭、舌的任何部位。在成年奶牛中,急性感染造成的蹄部損傷并不多見,病變多出現在冠狀帶和指(趾)間,以充血、糜爛為主,并最終導致跛行。腹瀉也是急性感染的常見癥狀,初期以水樣糞便為主,個別嚴重病例糞便中出現黏液和血液。
急性感染過程中,病毒主要在上呼吸道和淋巴樣組織內進行復制與繁殖,其可導致外周白細胞明顯減少,單核和多核白細胞功能降低,動物出現免疫抑制現象。
2.2持續感染
持續感染是牛群中主要的帶毒者不斷從體液中排毒,當與其他易感牛接觸時,作為帶毒者攜帶并在牛群內和牛群間傳播病毒。持續感染是BVD的一種重要的臨床類型,也是BVDV在牛群內能持續存在的重要原因,在母牛懷孕前4個月,非致細胞病變型病毒可通過胎盤垂直感染胎兒。
2.3繁殖障礙
持續感染公牛的精液中也存在病毒,急性感染經過的公牛也可通過精液排毒,并且急性感染公牛精液排毒的時間很長,可持續幾個月。BVDV急性感染導致公牛的繁殖障礙表現為采精減少。母牛感染BVDV能引起不孕,胚胎死亡,產木乃伊胎、弱胎、畸形胎或死胎。
初期病牛表現為流漿液性黏性鼻液,咳嗽、流涎,舌下黏膜有潰瘍斑,體溫升高,腕關節腫脹,排便呈水樣噴射狀,糞便呈灰白色,有大量粘液與氣泡,并伴有血絲,惡臭有時呈灰白色糊狀。死后剖解可見皮下脂肪蒼白,胃大網膜充血,腎臟腫大,呈紅褐色,腎實質脆弱,有灰白色病死灶。肺臟充血,呈黃褐色肝樣壞死。心包積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小腸內容物為灰白色,惡臭。胃黏膜有潰瘍斑
主要從臨床和實驗室檢測兩方面進行。臨床上出現發熱、腹瀉及黏膜損傷等癥狀,應該懷疑BVDV感染,但易與球蟲病相混淆。口腔黏膜損傷是BVDV感染的特異性癥狀,當懷疑BVDV感染時,要仔細檢查口腔,出現病變的部位包括硬腭、軟腭、齒齦等部位,指(趾)部損傷也會發生,常見蹄冠炎和指間糜爛,出現跛行癥狀。死亡解剖可發現食管黏膜上典型的條狀糜爛。急性感染病例體溫升高,呈雙向熱,抗生素治療無效。腹瀉是最常見的癥狀,有時腹瀉糞便帶血,此時需要進行血小板計數以確認是否為血小板減少癥。
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對癥治療與加強護理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增強機體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復。
隔離防止傳染,疑似病牛全部隔離飼養,設專人管理專人治療。所有污物集中堆放,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為控制該病的流行并加以消滅,必須采取檢疫、隔離凈化、預防免疫接種等防制措施。□
S858.23+9.6
B
1004-5090201504-0046-01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