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輝
淺談行業科普圖書的策劃與出版
段明輝
本文在分析時下社會熱點和圖書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提出行業科普圖書這個新概念,總結了行業科普圖書的定義、特征和積極作用,以期對某些急需與普通民眾溝通的行業和科普圖書出版者有所啟發。
科普圖書;專業圖書;選題策劃
[作 者]段明輝,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近年來,醫療、民航、銀行等行業時常因為與普通大眾之間的糾紛而陷入輿論漩渦,無形中反映了一些正在被妖魔化的行業或職業。普通大眾之所以會對某些行業產生對立情緒,一方面是源自根植于行業自身的弊病和制度缺陷,這就需要行業自身的積極整改;另一方面則來源于普通大眾對某些行業專業知識的匱乏,從而產生誤解或是聽信甚至是制造謠言。
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即社交媒體上行業精英與普通大眾的良好互動。社交媒體的出現極大地助力了互聯網改變受傳地位的功能,進一步讓普通大眾掌握了發聲的機會,將一大批某一領域的專家推至公眾眼前。他們發表的內容以專業知識、工作中的趣事為主,間或以業內人士的姿態對行業相關新聞發表評論,并時常被主流媒體引用。他們以犀利幽默的文筆、鮮活生動的形象獲得了無數網友喜愛,每條微博都有上百的評論和轉發,在粉絲中擁有極高的威信。也就是說,從社交媒體中可以透視到這樣兩類人,一類是對某些行業懷著極大興趣的網友,另一類是對所學專業或所從事的行業有著極大熱情,渴望在傳播知識、分享經驗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滿足的行業精英。
但是,社交媒體上的交流畢竟是碎片化的,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民眾都急需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載體作為彼此溝通的橋梁。
成功策劃運作《布老虎叢書》并提出“布老虎”這一概念的安波舜先生有一個觀點:金牌編輯包裝思想,銀牌編輯包裝作者,銅牌編輯包裝圖書。也就是說通過包裝一個概念形成一個流派,形成一種浪潮,最后形成一股持續的銷售波[1]。一面是現實生活中某些行業和普通民眾之間的巨大矛盾,一面是新媒體領域的有效示范和一定的市場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新概念——行業科普圖書應運而生。行業科普圖書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兼顧了社會效益,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科普圖書新形態。
科普圖書是指關于自然科學知識方面的通俗讀物,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科學類科普圖書,各類實用技術類圖書以及部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方面的圖書,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類知識性圖書等[2]。依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對科普圖書進行不同的分類,主要有知識普及類、科學人文類、科學文藝類、少兒科普類等。
行業科普圖書可以被視為專業圖書的通俗版,但并不同于當下廣泛認同的科普圖書。科普圖書所表述的內容大多集中在自然科學,科普對象大多集中在少年兒童,這兩個集中大大禁錮了科普圖書市場,阻礙了科普圖書的發展。
事實上,科普圖書的內容和對象已經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有所改變。科普圖書的內容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學,而是在文學、經濟學、歷史學等各個學科開花結果,出現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科普圖書”。科普對象也不再局限于少年兒童,而是逐漸轉向成年人。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在頻繁接觸各行各業的過程中,加大了對各個領域的興趣,急需通俗專業圖書的滋養。
綜上所述,行業科普圖書具體是指以一個行業或職業為中心,采用“科普”的方式傳遞專業知識,促使讀者更加了解該行業的科普圖書新形態。
(一)行業的選擇
策劃出版行業科普圖書,首先要對科普的行業做出選擇。
由國家統計局起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將我國現階段的所有行業分為17個門類,98個大類,該項國家標準可以作為編輯和作者選擇行業時的基本框架。除此之外,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可供參考。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行業或職業都適用于出版行業科普圖書,筆者認為,該行業至少應滿足以下四點中的一點或幾點:
(1)神秘性。即該行業與普通民眾的生活距離較遠,甚至因為其行業特殊性而在以往的傳播中被添上某些神秘色彩,例如法醫、考古工作者等。選擇該類行業,不但滿足了讀者的獵奇心理,還因其先天具有的話題性而有利于圖書的銷售推廣。
更重要的是,該類圖書還可以與圖書市場中某些一味追求怪誕刺激、罔顧科學法度的文藝作品形成對抗,糾正在讀者中形成的錯誤觀念,真正做到《科普法》中所要求的“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2)神圣性。即該行業在普通民眾中具有較高的地位,普通民眾因為心馳神往而對其有了解的欲望,卻又由于信息和渠道的匱乏而無從了解,例如外交官、飛行員、主持人、檢察官等。
(3)貼近性。即該行業和普通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普通民眾可以借此機會解開疑問,方便日常生活,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如銀行業、保險業、消防員等。
(4)熱點性。即一段時期內的社會熱點,或是普通民眾最為關心的行業,例如環境保護、食品安全、航空航天等。
除了適合選擇的行業,也有一些不適合的行業。但筆者認為,只有相對不適合,沒有絕對不適合,任何晦澀深奧復雜的原理或技術都可以通過編輯作者的妙手以鮮活有趣的姿態呈現公眾面前。
(二)內容特色
1.內容和體裁。行業科普圖書的內容和體裁并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普及類,從業人員的日常生活趣事、成長經歷、漫畫、繪本甚至是小說都可以成為行業科普圖書的載體,實踐證明,融入情節、態度的隱形科普比一本正經的科普更容易吸引讀者,從而真正達到科普的效果。
2.文字風格。既然是科普圖書,就要保持科普的基本原則——非專業語言寫作。這就要求編者和作者要充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讓作品盡可能的生動活潑。例如在《空中的音符——一架飛機帶你探索民航》一書的第四章《飛機的真愛之旅》中,作者以一個飛機的視角,采用第一人稱的擬人化敘述方式講述了一架飛機被航空公司購買的過程,包括飛機選型、飛機采購、接機、試飛等知識。作者用相親來比喻采購過程,迎親比喻接機過程,試飛比喻婚檢,還有過水門的婚禮,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讀性[3]。
非專業語言寫作并不代表著對專業術語的完全拋棄,而是要在“服務讀者”理念的指導下,向讀者介紹一批專業術語,簡化或規避一批專業術語。除此之外,書應鼓勵作者摒棄科普只能一本正經的慣性思維,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字風格,既可以是散文詩一樣的抒情語句,也可以是嬉笑怒罵的犀利言辭,還可以是不經意的冷幽默。
3.態度傾向。社交媒體中的行業精英之所以深受網民喜愛,正是因為從業人員的形象更加真實,他們褪下了職業光環,甚至有點顛覆了職業中應有的正襟危坐的形象。他們和網友分享著工作當中的種種經歷和情緒,甚至毫不掩飾憤怒,他們會講科普、會調侃、還會爆料揭黑幕,就像普通大眾身邊的一位朋友。
霍夫蘭的說服研究結果表明,單方面消息對受教育程度較低者最有效,而正反兩方面消息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最有效[4]。如果行業科普圖書刻意回避問題甚至粉飾太平只會起到反作用。
由此可見,行業科普圖書對編寫人員的要求非常高。編寫人員既要有發現機會的眼光,又要對該行業有深入的了解,還要有能夠將材料完美組織的創造力和才華。當然,最重要的是編寫人員應具有對該行業的無限熱愛和服務式科普的心態。
行業科普圖書不僅因為順應市場而有著獲得經濟效應的潛力,還具有極大的社會效益。行業科普圖書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通過傳播專業知識達到消除某些行業和普通民眾之間巨大矛盾的作用。
其次,行業科普圖書可以提高某些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從而使得從業人員獲得職業自豪感,以此加強行業自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再次,行業科普圖書也可以成為職業啟蒙教育的一部分。青少年通過閱讀行業科普圖書挖掘自己的興趣,為今后選擇職業提供參考,既避免了選錯專業入錯行造成的遺憾,又為某些行業培養了后備力量。
另外,行業科普圖書的成功還可以帶動讀者深入了解某一領域的熱情,從而促進傳統科普圖書和專業圖書的發展。
總之,行業科普圖書的出現,不僅可以為有志于將自身所學奉獻給廣大民眾的專業人士提供平臺,還可以為某些行業和普通民眾之間架起溝通橋梁。
[1]周百義.作者資源的開發與維護[J].出版科學,2008(4).
[2]呂芳,吳智仁.東風勁吹之后——25年來出版的科普圖書[C].2003年新世界科普創新研討會,2003.
[3]蔣燕,楊榮盛.空中的音符——一架飛機帶你探索民航[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14.
[4]沃納·賽佛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