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沖沖 王雪麗
圖書積壓庫存如何再創造閱讀價值
徐沖沖 王雪麗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庫存負荷已經成為出版產業沉重不堪的負累。不僅是傳統出版社面臨著庫存壓力,電商也有著同樣的困境。出版社和電商都需要站在出版業的背景下思考處理庫存積壓價值轉化的出路問題。本文以閱讀價值再創造為出發點,從產品自身增值、銷售渠道和營銷策略創新以及其他創新方式等途徑,對電商實現積壓庫存價值變現的多樣化途徑和可能性進行思考。
積壓庫存;電商;創新;閱讀價值再創造
[作 者]徐沖沖、王雪麗,北京印刷學院傳媒與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有媒體指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年純銷售額,已從2005年的403.9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93.59億元,而歷年累積庫存則從482.92億元,飛漲到2013年的884.05億元,庫存遠超銷售。
同時,在《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中顯示,圖書品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共出版圖書41.4萬種,同比增長4.4萬種、增長12%。其中,僅新版圖書就有24.2萬種,增長16.6%。在2013年,共出版圖書44.4萬種,較2012年增長7.4%[1]。我國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圖書出版品種世界第一,超越美國一倍多。
在嚴峻的行業現狀下,不僅傳統圖書出版社有壓力,風生水起的電商依然需要面對圖書庫存潛在價值的實現問題。如何使得庫存價值和新書價值兩種資源甚至更多資源共生共存共用是所有出版企業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書產品不僅包括紙質圖書,還有電子產品、音像、互聯網產品等數字印刷物;盈利能力包括銷售收入、還包括品牌帶來的副業收入,包括廣告、版權收入、出版補貼等,但是不包括稅收優惠(可以做發散思維)。因此,以圖書產品為主業,無論是出版社還是圖書電商,都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大有作為。
基于以上介紹的背景,庫存圖書產品的報廢應該是最后的選擇,破釜沉舟,不得已而為之。關于庫存積壓的閱讀價值再創造,我們主要從圖書產品自身、銷售渠道和營銷方式等方面,以及其他的可能形式對積壓庫存價值再創造進行探索和思考。
“增值”不以價格的上升為依據,而是以利潤的增加、社會影響力的擴大等總體價值的增加為研究目的。[2]
(一)舊書新策劃
舊書新策劃是給書做“整容手術”:將書脊外的三面各切一刀,換掉舊書的書名、封面和版權頁,除去書邊沿上的磨痕和塵灰,將舊書徹底翻新。[3]那些經過專業策劃翻新過的書,在發行渠道中依然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轉換的空間。很多翻新的書,其中不少在市場上有良好的表現。這些書原本有幾千甚至上萬冊的庫存,“切三刀”再策劃后,全都一售而空。
(二)開發圖書衍生品
我們注重對影視劇改編的探索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于依賴影視劇的“點金術”作用。書中的相關產品、商品,包括動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等都是可以進行商業化運作的對象。這需要經營者、運營者有一雙善于觀察市場的慧眼。
依附于圖書內容開發的如文具、飲料、服裝、電影、電視、主題公園、游戲軟件等都可以是圖書的衍生品。但是國內對圖書產品的開發僅停留于簡單的版權輸出,開發形式單一,而對吸金力更強、具有帶動庫存銷售的衍生品開發不夠重視。
(三)從投資的視角進行數字化轉型
電子書是數字出版最便捷的一個方式,但距離數字出版的精髓尚遠。把已經出版過的紙質書轉化形式放在網上銷售很容易,但絕大部分不會產生真正的商業價值,應該從投資價值的角度來評價電子書及其衍生品。
如今的電子書市場早已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新技術給了內容一雙翅膀。依賴數據庫、電子書、閱讀終端等數字技術的數字出版,可以實現內容的立體化傳播。在內容的表現方式上要敢于打破常規,積極尋找匹配數字出版的新的表達方式、表達手段。
總之,并非把所有積壓圖書產品制成電子書就可以創造閱讀價值,進而實現經濟價值。數字出版也要慧眼識珠,認真篩選進行出版的對象。
渠道擴展不僅是解決庫存壓力的途徑,也是實現電商整體效益的重要手段。利用電商大數據分析的優勢和新媒體的基因特性,在銷售渠道進行更多樣、更深入的拓展,是一個百利無一害的事情。
(一)大數據,價值釋放新出口
在大數據時代,豐富的數據中有庫存積壓圖書價值釋放的新出口。電商可以通過后臺積累的大數據對網站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以實現積壓庫存圖書價值變現的目標。同時元數據的整合,可以很快發生改變的數字營銷方式以及靈活性是消息抵達讀者的關鍵因素。這有利于針對有效客戶拓展有效銷售渠道,增加商品曝光機會,增加銷售機會。
(二)建立有效聯系,拓展有效渠道
了解用戶的需求和習慣,就要與用戶交流,通過各種社交網絡和博客,更加積極地與客戶互動,與消費者建立聯系,與用戶保持持續的溝通,更多地了解消費者的生活需求和消費習慣,引導用戶,為用戶提供切實有用的內容和平臺、解決方案。與此同時,要培養和培育充滿黏性的共生共贏的商業生態系統,而這個生態系統中最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優秀的作者資源等,并通過與數字技術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讀者。
(三)互聯網思維,探索價值實現新途徑
在“互聯網+”的滲透下,傳統的零售業、酒店業、服務業、運輸業等都在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被洗牌重組。無論是“掛在墻上的書”,還是咖啡圖書館的主題書目陳列、銀行空間的開發、肯德基空間的開發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新方向,圖書也可以只是這些店鋪諸多產品形式的一種。在這些全新的空間中,我們并非是進行售賣行為,而是展示盡可能多的庫存圖書產品,發揮這些空間的展示廳功能。
在信息泛濫的數字時代,如何精確地將信息傳遞到消費者終端,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團隊的創意思考和戰略策劃。
(一)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積壓的庫存并非沒有閱讀價值。就電商而言,增加圖書的“曝光率”,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考慮圖書內容品位和銷售對象特征,注重網頁設計,實現與讀者的良好溝通。這是運用產品加服務的思路,以提高用戶閱讀和購買體驗。
充分發揮電商的微信公眾賬號的作用,通過增設讀者俱樂部欄目,并從積壓的庫存中選擇書籍針對不同需求的人群推薦這些仍具有閱讀價值的好書。在公眾賬號的福利欄目里可以同時增加圖書紅包,積極宣傳積壓的書籍,刺激購買欲望。
線下溫馨的、文化味十足的圖書俱樂部會員活動,可以聚焦社交網絡上的“圈子力量”,讓品位和興趣相同的讀者可以更近距離的交流,增強線上粉絲對于圈子的認同感。
(二)新市場,實現新價值
創造或者發現新市場是一項存在真實風險的行為。創新活動的失敗,并非因為技術性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市場和業務。出版企業需要找到或者開發一個能通過庫存積壓的圖書產品再創造閱讀價值而獲得成長機會的分銷渠道商,進而去創造新市場。
實現庫存積壓圖書閱讀價值的成功與否,并不在于最初的商業戰略是否完美。正確的戰略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優勢資源與值得信賴的合作者建立良好的關系。
(三)策略思維,打破經驗主義
每一個行業都會有所謂的經驗之談,出版業也不例外。我們需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策略思維意味著適可而止。圖書產品由于其特殊性,從選題策劃到出版營銷具有較長周期。而出版企業要想減少庫存積壓,實現閱讀價值再創造并獲得贏利,就必須打破經驗主義,合理科學的平衡現實和預期,評估市場和讀者需求。
精益管理法則中,“減少一分浪費,就是增加了一倍的銷售”。庫存問題,對于提高企業競爭力,降低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有重要作用。因此,圖書積壓庫存再創造閱讀價值需要出版企業給予足夠重視。(本文系“我國傳統新聞出版企業與數字新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JDJGB032)
[1]范軍,張曉斌.2013—2014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2]韋林鹿.大眾圖書增值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3]溫寶.庫存圖書的營銷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