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君,顧春杰,律 師,韓學廣,孟立海,王紅杰,邵 飛,李艷紅
(河北省承德市第六醫院,河北 承德鷹手營子礦區 067200)
1.1 一般資料:本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50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診斷標準[1]。其中左側面部麻痹的患者19例,占右側面部麻痹的患者15例,病程1~21d。經過7d治愈12例,占35.3%,14d 治愈 20 例,占 58.8%,2 例顯效占5.9%,其病程均在15d以上,在治療前部分病人經CT檢查,化驗檢查及其他常規檢查,無顱內占位性病變及其他疾病。根據其臨床表現,急性起病的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全身狀況良好,無其他神經體征,診斷該病較容易。
1.2 治療方法
1.2.1 高位硬膜外神經阻滯:患者取仰臥位,建立靜脈輸液通路,行心電監護,對精神緊張者采用心理安慰,此操作必須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囑患者側臥位,選擇C7T1間隙,術區常規消毒,鋪無菌巾,行硬膜外穿刺,確定穿刺成功后向頭側置入硬膜外導管,置入導管深度3~5cm,留置導管,退出硬膜外穿刺針,沿穿刺點皮膚斜向外上方用硬膜外穿刺針打一約10cm左右的皮下隧道,用帶針的4號縫合絲線充分固定硬膜外導管,已防其脫出。囑患者平臥位,沿硬膜外導管實驗性的注射1%利多卡3mL,5min后確認無全脊麻現象,單次注入含曲安奈德30mg,2%利多卡因100mg,生理鹽水共15mL的治療液,將硬膜外導管與一次性使用輸注泵(2mL/h)相連接,向輸注泵內注入生理鹽水100mL,2%的利多卡因10mL,維生素B1200mg,維生素B121mg,平臥30min,無其他不適后,即可起身站立,前往激光室照射治療,待泵內無液后,按原藥液配比量重新注入。10日后再向硬膜外導管單次注入曲安奈德30mg,2%利多卡因100mg,生理鹽水共15mL的治療液,持續給藥14d,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及治療效果,再決定是否撤泵拔管。在行硬膜外阻滯后,應預防性應用口服抗生素3d,穿刺點隔日消毒。
1.2.2 星狀神經節照射治療:囑患者取仰臥位,在胸鎖關節上方約2.5cm,離正中線1.5cm處定位,此點位于第6頸椎橫突下方1.3cm處(尾側),即第7頸椎橫突處,此處為星狀神經節的位置[2],兩側對稱。用LH氦氖激光治療儀(天津市富意激光技術有限公司),波長632nm,調節光圈大小約為3x3cm2,照射患側10min,更換照射部位,照射乳突前緣(面神經出莖乳孔的體表位置在乳竇前緣中點),令患者頭偏向健側,調節光圈的位置,用同樣方法照射10min,療程14d,間隔3d,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及治療效果,進行下一療程。1.2.3 中藥及針灸治療:可選用平肝熄風類中藥方劑于發病后即刻服用。因面神經麻痹急性期(7d內)不宜行針灸治療。能耐受針灸者,7d后可配合針灸治療。
1.3 療效判定:治愈:自覺癥狀完全消失,面神經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自覺癥狀消失,面神經功能基本恢復,但在說笑時仍有不易察覺的口唇歪斜;無效:治療前后無癥狀改善(本組無此類患者)。結果34例患者中經一個療程結束后,7d內治愈12例,占35.3%,7~14d治愈20例,占58.8%,一個療程共治愈32例,占治療總數的94.1%,顯效2例占治療總數的5.9%。
面神經麻痹病因尚不明了,多數認為是血管痙攣及病毒學說,其病理改變為莖乳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其表現為面神經水腫,髓鞘前軸竇有不同程度的變性[3],最終導致失神經支配功能,主要治療有針刺、經皮神經與穴位電刺激、按摩、中醫藥和糖皮質激素與維生素、星狀神經節阻滯等方法[4]。
2.1 硬膜外腔是硬脊膜與椎管內膜間的潛在腔隙,內涵疏松組織、脂肪組織、淋巴管、椎管內靜脈叢,有脊神經根通過。高位硬膜外阻滯可以較廣泛的阻滯頭、頸部血管及神經,通過阻滯,可以阻斷所支配區域的神經,擴張該部位的血管。調節局部組織代謝,緩解急性期耳后、頸部等疼痛,能夠間接的阻滯星狀神經節,也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神經水腫,促進炎性吸收的作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為長效糖皮質激素具有強而持久的抗炎、抗毒的作用,它可抑制前列腺素,組織胺,緩激肽,5-羥色胺等致炎物質的產生與激活,增加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恢復,使細胞間質水腫消退、吸收,從而減輕神經性水腫,注射1~2h后生效,1~2日達最大效應,藥效可維持2~3周以上;局麻藥利多卡因可阻滯感覺及交感神經,具有非常好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由此可擴張頭頸部血管,可較為迅速的減輕組織水腫;維生素B1、B12有調節和營養神經的作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止痛泵持續給藥,具有安全性高、攜帶方便、持久給藥的特點。
2.2 星狀神經節是 C6、C7和T1交感神經節融合而成,又稱頸胸交感神經節,是支配頭、頸、肩和上肢的交感神經節,其位于頸后血管鞘的后方,頸椎橫突的前方,一般每側有三個交感神經節,分別稱頸上神經節、頸中神經節和頸下神經節。因頸下神經節像星星所以稱星狀神經節。阻滯星狀神經節,可以阻斷通過頭、頸、上肢、心和肺的交感神經,由此擴張該部血管,一般認為星狀神經節阻滯是具有中樞與外周兩方面的作用,其中樞作用是通過調節下丘腦使機體的植物神經功能、內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其外周作用是阻滯部位的節前和節后纖維功能受到抑制,交感神經支配血管運動、肌肉緊張、痛覺傳導也受抑制。通過激光的照射作用可以擴張該部位血管,增加血運,以達到促進水腫吸收的作用。
2.3 He-Ne激光治療儀激光照射對生物組織有光電磁、光化學及生物學作用,照射后使星狀神經節支配區血管擴張,改善循環及代謝功能,刺激和調整組織的生理狀態,通過穴位照射能起到針灸的作用,能對經絡產生刺激,調節體內營養平衡和氣血運行,從而起到治療作用,是現代最新技術和傳統祖國醫學的完美結合。
2.4 本組34例病例中,病程最長17d,最短1d,7d治愈的12例患者病程均在2d內,14d治愈的20例病例病程均未超過一周,2例顯效患者病程均在15d以上,此現象表明高位硬膜外阻滯聯合星狀神經節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與病程長短關系密切,病程越短者,一個療程的治愈率越高;否則結果相反。
通過臨床觀察,高位硬膜外阻滯聯合星狀神經節照射治療面神經麻痹,具有顯效快,療效滿意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尤其對針灸及星狀神經節阻滯不能耐受的患者更為適用。
[1] 余宗頤,陳清棠.現代神經病診療分冊[M].第2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196.
[2] 嚴相默,潘耀東,宋文閣.臨床疼痛學[M].第1版.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191.
[3] 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驤.臨床疼痛治療學[M].第3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15~420.
[4] 蔣德斌,趙振海,庚俊雄.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面神經炎臨床報告[J].實用疼痛學雜志,2008,10(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