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林
山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改革探析
陳旭林
山區職業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專業建設滯后、競爭力不強。針對山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教學改革的思路,以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
山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作 者]陳旭林,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房地產的興起帶動了許多行業的快速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快速發展起來的。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高校的專業建設,環境藝術專業在各大院校爭相開辦,很多高職院校也開設了這個專業。環境藝術不僅是欣賞的藝術,更是實用的藝術,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這對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對于落后的山區高職院校而言,辦學環境、師資水平與本科院校相比,與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同類院校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實習條件也因為地方經濟落后,企業數量和規模不足而難以實現。這些山區職業院校在這種環境下教學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招收的學生素質偏低,學習能力差;師資力量薄弱且難以引進;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由此可見,專業改革已刻不容緩。本文針對偏遠山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應立足區域經濟所需,從自身定位開始,改變傳統授課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以地方人才需求為中心,開發一套符合當地人才需求,擁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高技能設計人才。
(一)社會需求大、就業形勢好
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在物質水平發達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精神需求,這一需求最直接地反映在空間環境上,人們希望生活、工作、學習的環境更加健康、舒適,環境藝術設計就在這個時候悄然興起,并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從2010年至今隨著房地產的興起,帶來的是裝修行業的蓬勃發展,2010年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達到1.4萬億元,全國裝飾工程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1]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目前行業從業人員為850萬,實際需求1500萬,僅設計師就需20萬的增量,而目前全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僅為從業人員總量的1.3%,人才的短缺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可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行業。[2]
(二)自身層次定位不明確、培養模式針對性不強
在各大高職院校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設計人才的同時,也暴露出若干不足,其中就有對自身定位模糊、人才培養同質化的問題。首先,山區高職院校多是近些年組建或者從中專學校升格而來。這些重組或者升格的學院本就因為前身辦學條件基礎薄弱,以及長期的辦學理念思維定勢,無法滿足市場經濟下人才的需求,導致生源素質和數量急劇下降,被迫重組或升格。其次,各大職業院校設立環境藝術專業的時間并不長,大都在這5~7年內跟風開設。他們沒有考慮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生源的素質,盲目跟風,只為熱門專業好招生。
人才培養模式大都沒有針對性,在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很大程度上是引用本科院校的,或者以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為藍本,稍作修改,沒有自身的定位,既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也不符合地方對人才的需求。最終導致學生專業理論、學習能力不如普通高校學生,實際應用環節能力與社會需求差距甚大,學生適應社會能力不強。
(三)生源質量偏低,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不高
隨著高校的擴招和生源數量的下降,學生選擇高校的面非常寬,高職院校的生源成為這幾年制約學校發展的一大瓶頸。特別是山區學校,學生填報志愿基本上也是重點本科為先、沿海發達城市次之,最后才不得已選擇山區。就以福建省為例,全省高職院校共有57所,絕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區,山區高職院校只有7所。2008年全省高職院校在校生數為180960人,7所山區高職院校在校生數為18377人,山區高職院校數量約占全省的12%,山區高職院校在校生數量約占全省的10%。[3]這兩項數據表明在同類院校中,山區學校所面臨的巨大壓力。這種流落到山區學校的學生高考成績非常低,有些總分甚至還不如別人一門考試的成績,他們其中大部分在高中時就不怎么學習,紀律性較差。這些學生來到大學,脫離了父母的監督和管教更是成天沉迷于電腦、手機,喪失學習的動力。
(四)師資隊伍不完善、專業技能水平不高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都是跟風辦學,招生是第一驅動力,完全忽視了最為重要的師資條件。由于很多教師是從其他專業轉型到環境藝術設計方向或者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所以他們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專業技能水平偏低,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脫離社會,脫離崗位需求。但是山區經濟欠發達,地方財政有限,導致技術性人才引進相對困難。使得對應的師資配備得不到有效解決,從而影響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五)缺乏有效的課程實踐和校企合作
在很多職業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教學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嚴重,大都還停留在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實踐環節偏少甚至沒有。這個問題的出現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自身的問題,學校在教學計劃設置過程中沒有重視實踐;二是對大多數山區高職院校來說,山區企業由于規模和效益的影響,也不需要或者不愿意與高職院校合作,擔心接受學生實習實訓會影響正常的營業。山區企業少,工資水平低,大多數高職畢業生流向發達的沿海地區[4],很難留在山區工作,影響了校企合作基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且后勁不足。
針對環境藝術專業辦學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山區職業院校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從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實踐等方面做改革創新,把培養一專多能、符合市場需求的設計人才作為終極目標。
(一)轉變教學理念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性極強,不但要有相對全面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多項技能技術,因此高校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開設很多課程內容。但是高職院校主要任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適當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大技能教學的比例。只有轉變這種教學理念,才能改變培養人才的模式,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出適用技能型人才。
(二)明確自身定位,制定有效的針對性強的培養方案
1.明確自身定位,確實有效的培養實用型人才。明確山區這一地理環境定位,明確職業院校這一辦學層次定位,圍繞區域性,地方性、技術性、實用性制定規劃。堅持專業發展與地方行業互動,以地方行業人才需求為中心,制定、調整環境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之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門性技術人才。
2.改變傳統授課模式,大膽采取先實踐后理論再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性非常強,涉及的知識點多、知識面廣。這些知識大部分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理解。因此,通過一定的實踐課,讓學生了解本行業的整個工作流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掌握哪一些知識,進而找到學習方向。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回歸到理論的學習中,那么一些專業的名詞、一些專業的工序就能獲得清晰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帶著這些理論知識返回到實踐中,真正做到實踐出真知,實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良性循環。
(三)采用項目式教學手段,重視學生崗位能力培養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項目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真實的設計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整合、方案的創意設計、項目的實施表現以及最終評價等方面,都由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為主,教師作為指導。[5]通過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成員的溝通能力、責任分工明確,積極主動地推進項目的開展,遇到問題,遇到困難,自己尋求方法解決,而這正是環境藝術設計崗位能力的需要。通過項目式教學,學生能夠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發現自己的強項和不足,進而自覺突破和完善。
(四)多舉并進,強化師資建設
雖然山區引進教師不易,但是可以采取多渠道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批“雙師型”和“專家型”教師。[6]一方面可以從院校所在地出發,所謂就地取材,可以采取外聘設計師入校授課的方式來緩解師資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定期輸送一些老師到企業培訓,從現有教師隊伍中強化本專業師資水平,特別是技術水平。最后為了長遠考慮,讓師資不脫節、不斷層,可以采取“老幫青”的政策,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五)立足地方,開門辦學、加深校企合作
根據本專業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山區企業小,特別是設計公司,公司能同時容納的人員有限,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把學生拆散重組,以3~5人為一個小組進入意向企業實習、實踐。這樣一來即解決了企業規模小的問題,同時又解決了企業對學生指導工作量的大的問題,還便于企業管理,同時也便于學校跟蹤實習效果。山區條件落后,學校辦學相對困難,這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但是山區學校有山區學校的優勢,應該充分把自身優勢挖掘出來,提高與企業合作的能力。為企業提供有效的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借此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山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是一場持久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改革創新過程中要避免急于求成。更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有利條件,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計、教學實踐、師資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逐步改革創新,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專門型技術人才。
[1]張超.以實踐為主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之改革[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1):31-35.
[2]萬學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專業素質教育與就業分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89-91.
[3]羅三桂.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1-12.
[4]周啟良,張權.經濟落后地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選擇和創新[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127-130.
[5]趙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式教學法探索[J].美術大觀,2012(2):179-180.
[6]周小平.偏遠山區高職院校室內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4(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