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瑋
淺析新媒體領域的外資版權輸入及其社會影響
杜 瑋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媒行業的迅速發展,全球媒體都試圖從這個巨大的市場上分得更大利益。而受中國對媒體的嚴格管控限制,境外媒體更多地在新媒體領域,通過版權輸入的方式進行資本和影響力的滲透。本文試以視頻點播、互聯網電視等新媒體平臺為考察對象,對外資版權輸入的整體情況和初步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外資媒體;版權輸入;新媒體
[作 者]杜瑋,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傳媒市場、發展最快的傳媒市場,令全球傳媒業巨頭所覬覦。與此同時,傳媒業作為具有高度意識形態性質的行業,中國對外資的進入以及所帶來的對本國文化的沖擊也高度堤防,設置了層層壁壘。但隨著中國入世后,國際對于中國文化產業開放的層層施壓,中國政府也在不斷地試水、糾正、再試水中,逐步打開傳媒行業對外資開放的大門。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由于其在媒體政策監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開放度和靈活性,因此外資在中國傳媒業的滲透,近幾年也更明顯趨向于新媒體領域,最簡易操作和普遍的,就是進行版權交易與節目輸入。
以下,試以數字付費頻道、視頻點播、互聯網電視等新媒體領域,對外資在版權輸入方面進行簡要介紹,并初步分析其產生的社會影響。
(一)國家對境外節目監管規定
2004年9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針頒布了《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對境外節目的播出使用,進行了專項的管理條例制定,其中規定“未經廣電總局和受其委托的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批的境外電視節目,不得引進、播出”①《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4/10/23/20070924102314110383.html,2004-9-23。。且對于節目的具體播出要求,規定為“經批準引進的其他境外電視節目,應當重新包裝、編輯,不得直接作為欄目在固定時段播出。節目中不得出現境外頻道臺標或相關文字的畫面,不得出現宣傳境外媒體頻道的廣告等類似內容”。同時,總局對于境外節目在頻道全天的播出比例、播出時段也有嚴格規定。
而除了廣泛適用以上規定的央視、衛視上星頻道、地方臺外,國家廣電總局對于有線數字付費頻道、視頻點播等補充播出平臺,也就境外節目的使用,有相應的明確規定:2003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印發了《廣播電視有線數字付費頻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的通知,其中規定“付費頻道播出境外的電影、電視劇及動畫片的時間不得超過該頻道當天總播出時間的30%,不得以任何形式轉播境外廣播電視節目頻道或欄目”。
由以上種種規定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境外內容的引入、播出有極為嚴格的規定,按照總局的要求,任何未取得相關行政部門許可的境外內容,原則上應絕跡于國內的廣播電視。
(二)各類境外節目類型幾乎已全面落地新媒體領域
新媒體領域的各內容集成播出平臺,在近10年的迅速發展中,如果僅僅依靠與公共頻道共享節目資源,或者僅僅集成國內影視節目制作機構制作的節目,對于觀眾幾乎不具備區別于公共頻道的吸引力,也就不可能具有業務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因此,所有的內容集成平臺,都將節目集成力度,大力向引進境外節目傾斜。除博彩類、成人類等內容受到國家的明令禁止外,從電影、電視劇、動畫片,到紀錄片、綜藝、體育等幾乎所有主要的節目類型,已全面落地新媒體領域。
(三)受市場化驅動影響,境外節目的播出使用已超出國家規定
與內容引進相一致,受市場化驅動的影響,所有新媒體平臺,無論是數字付費頻道,還是IPTV、互聯網電視等平臺的內容播出,均或多或少地在突破總局相關規定。以影視劇為例,由于播映許可證申請流程十分煩瑣,因此除國內制作的影視劇外,獲得相應許可證的境外影視劇數量十分有限,遠無法滿足目前各平臺的播出使用需求。因此所有內容平臺,均在大量使用無規范播出許可證的影視劇內容。
目前在數字付費頻道領域,較獨特且具有一定口碑性的DOXTV映畫頻道,更是直接以美劇為頻道定位特色,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出美劇,甚至每周至少有3部與美國同步播出的當季美劇。
與此同時,其他境外節目的播出審批,即便可向當地相應的行政機構申請,依然有極其冗長復雜的手續,因此在實際操作層面,幾乎沒有一家內容集成播出平臺,會在引進時向相應政府部門申請審核批準。
(一)境外節目已成為新媒體用戶收看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可供觀眾選擇的公共頻道,數量已達140個以上,且內容同質化競爭嚴重。對于用戶來說,在以互聯網電視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上,更關注的是找尋與公共頻道有更明顯差異的節目內容。受限于國家對廣播電視臺直播頻道境外節目播出的嚴格規定,這部分內容恰恰成為用戶對于新媒體平臺的最大內容需求。除較為熱門的國產影視劇以及現象級大型綜藝外,歐美劇、韓國綜藝、境外紀實節目等,均成為新媒體視頻平臺上高點擊的節目類型。
(二)境外節目成為各個新媒體平臺主要比拼的資源
受市場競爭的推動,各家內容平臺都清醒地意識到,必須依靠引進優質甚至獨家的境外內容來進行用戶爭奪,因此,境外節目的引進,近幾年成為各家新媒體視頻平臺之間比拼的重點。
在今年4月,總局對視頻網站境外劇播出管理規定正式執行之前,在國內視頻網站上,美劇的引進播出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美國年產新劇約200部,優酷等視頻網站在2013—2014年度引進呼聲較高的美劇近百部,接近市場容量的一半。其中,優酷以55部新劇10部獨家的優勢占據第一。而同樣的劇集,處于行業第一的老大優酷也憑借自己的平臺優勢,占據了整體美劇播放量的半壁江山。由此,進一步普遍推高了美劇在中國互聯網擁護中的知曉度和收視熱度。
(三)境外節目影響下,培養出大批粉絲族群
近兩年,隨著境外節目在國內的大量播出,以某一類節目為關注中心和共同喜好話題,培養除了大批境外內容的粉絲族群。
從2010年初首次獨家引進美劇、推出《Lost》,到2014年上半年,搜狐視頻累計引進了百部美劇,最新上線的美劇達到30多部,與此同時,2013年起優酷、騰訊等也加大美劇引進力度,國內幾大視頻網站幾乎覆蓋了美國同步播出的絕大多數美劇資源。而隨著國內美劇粉絲的規模龐大,美劇演員、明星被列入了各大媒體平臺市場營銷活動的首選名單,甚至開始登上國內衛視節目的平臺。如當紅美劇《吸血鬼日記》的兩大男主角,分別參加了搜狐的媒體、粉絲見面會,以及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節目。
2001至2005年,以《藍色生死戀》《大長今》等為代表,國內引進播出了一批韓國電視劇,并在國內掀起了一股韓流風潮。韓國明星、藝人、節目粉絲(俗稱“韓迷”或“韓粉”)的數量規模快速壯大,同時,年輕人中快速流行起韓國化的化妝、服飾打扮風格。而近兩年,隨著《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等幾部韓劇在互聯網平臺的火熱傳播,《Running Man》《我們結婚了》等多檔當紅韓國綜藝在國內的傳播以及被國內媒體翻拍制作,更是將“韓迷”這一粉絲群體再次擴大。
(四)以幼兒教育內容為例,幾乎全面受到境外節目傳達的理念影響
隨著“80后”一代開始大量進入婚育階段,年輕一代父母對孩子早期智力、情商開發的教育意識更先進,需求也更顯著。相比國外,國內幼兒早教相對發展較晚,因此,境外的幼兒教育理念對新一代的年輕父母影響明顯。以英國的BabyTV、美國的BabyFirst、尼克、迪士尼等為代表,多年來已積累了《愛探險的朵拉》《天線寶寶》《花園寶寶》等一大批幼兒早教類節目。通過節目版權引進和輸入,目前已大范圍占據新媒體平臺上的少兒早教類節目。以上海地區的點播業務為例,境外幼兒早教類節目,占少兒教育類節目的比重達50%以上,所有少兒類節目中,點擊最高的TOP50節目中,64%均為境外幼教內容。
[1]郭春.外資促發傳媒變局[N].中國廣播影視,2004-11-4.
[2]姚德權,曹海毅.外資進入中國傳媒業態勢與政府規制創新[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2).
[3]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EB/OL].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4/10/23/20070924102314110383.html.
[4]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管理辦法[EB/OL].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4/08/21/20070924101733850560.html.
[5]劉友芝.民營傳媒、外資傳媒:中國廣播影視業的新興力量[G]//羅以澄,等.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05年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