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 周雨玫 李宇航
?
略論《傷寒論》利水四法
劉妙 周雨玫 李宇航
水腫是臨床上的常見癥,中醫治療水腫有著獨特的療效,《傷寒論》對于水腫的治療方法內容豐富。本文以陰陽為綱,歸納《傷寒論》“通陽利水”、“和陰利水”、“扶陽利水”、“育陰利水”利水四法,并通過引用《傷寒論》經典論述,分析水腫病證治特點,解析原文所述之因機證治,闡釋理法方藥內涵,希望能夠對于臨床應用起到提綱挈領,執簡馭繁的作用。
仲景學說; 傷寒論; 利水法; 水腫; 水氣病
水腫是臨床上的常見癥,中醫治療水腫有著獨特的療效?!秱摗吩诶^承《內經》“開鬼門”、“潔凈府”的基礎上,分“調陽”與“調陰”兩大法則,以苓桂術甘湯、苓芍術甘湯、真武湯、豬苓湯為代表,兩兩對應,確立了“通陽利水”、“和陰利水”、“扶陽利水”、“育陰利水”四法,為后世治療水腫病樹立了辨證論治的典范。
本法以“苓桂術甘湯”為代表,該方全名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見《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即誤用吐、下法后致脾虛水氣上沖的證治及治療禁忌。本證病機為脾虛水停,證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治以通陽健脾,利水降沖,方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中茯苓健脾利水以消陰,桂枝溫陽降沖,白術協茯苓補脾以利水,炙甘草助桂枝扶心陽以降沖,諸藥配伍精當,共奏溫陽降沖,化飲利水之功。本方現代臨床廣泛應用治療各種水腫病,如脾虛水飲凌心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4];脾虛水停的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尿潴留等[5-7]。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血液流變狀態,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心肌缺血,利尿等作用[8-10]。
后世把以茯苓、桂枝為主藥,以“通陽利水”為治法的一類方劑稱為“苓桂劑”。苓桂術甘湯是“苓桂劑”的代表方。在此基礎上加減化裁而來的方劑主要有以下4方:(1) 苓桂姜甘湯:原名為茯苓甘草湯,即苓桂術甘湯去白術、加生姜而成。主治“胃虛水?!?。臨證可見心下悸動不安、“水吐”、“水瀉”、“水厥”等由于水飲泛濫所引起的證候。(2)苓桂棗甘湯:即苓桂術甘湯方去白術、易大棗,并增加茯苓劑量而成。此方治水氣為患,氣從少腹上沖咽喉,發作欲死,使人精神緊張。而氣沖所經之處,或窒、或脹、或悸。(3)苓桂杏甘湯:即苓桂術甘湯去白術加杏仁而成。此方治水氣上沖,致肺氣不利,肺失宣降,不能通調水道,而見小便困難,咳喘以及面目浮腫等證[11]。(4)五苓散:即苓桂術甘湯去甘草、加豬苓、澤瀉而成。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證,如“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的水逆證,亦常用于治療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癥。
本法以苓芍術甘湯為代表。該方原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出自《傷寒論》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睂τ诒緱l所述方證,歷代醫家爭議較大。有人認為當去桂枝;有人認為當去芍藥;也有人認為當據臨床具體表現而定。劉渡舟教授提出本條所述方證,即苓芍術甘湯證。并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苓芍術甘湯與苓桂術甘湯對應,在治療水證時則只有通陽之法,而無和陰之法。就象只有真武湯的扶陽利水而無豬苓湯的育陰利水一樣,是失之有偏的”[12]。劉老的這一論述,為認識本條及仲景利水陰陽之大法開辟了新的思路。本條論述誤治后脾虛水停,水邪阻遏太陽經腑,太陽經氣不利,膀胱氣化失司。太陽經氣不利則“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膀胱氣化失司則見“小便不利”;脾虛水停,氣血不和則“心下滿微痛”,即所謂氣不利則滿,血不利則痛。故治以“和陰利水”,方用苓芍術甘湯。本方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茯苓、白術、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方中茯苓、白術健脾利水,芍藥和陰利水,《本經》記載芍藥能“除血痹,止痛,利小便。”可見,此和陰利水,有活血利水之意。生姜宣散水邪,化氣行水,配大棗調和營衛,疏通太陽經氣。甘草調和諸藥并和中,陳修園《長沙方歌括》曰:“炙甘二兩中輸化,水利邪除立法新?!惫试椒胶笞⒃疲骸靶”憷麆t愈?!爆F代臨床報道本方可治療胃脘痛、痹癥水腫、偏頭痛等疾病[13-15]。藥理研究表明,本方有鎮痛、解熱、發汗及利尿作用[16]。
本方“苓芍術甘湯”,與“苓桂術甘湯”相對應,代表仲景治水有“通陽”與“和陰”兩大手法。《金匱要略·水氣病篇》論水氣病分為三層,即氣分、水分、血分。其中“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的著名論點展現了仲景對水腫病及津血相互關系的認識, 為臨床治療水腫病提出的血水并治、活血利水等法奠定了理論基礎。雖然《金匱要略·水氣病篇》提出“血不利則為水”,卻未出方藥。后人多以《婦人三篇》中補出,如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等。而苓芍術甘湯,恰恰具有“和陰利水”之功,臨床上可加澤蘭、茜草、益母草等具有活血利水功效之品。
綜上,苓桂術甘湯旨在“通陽利水”而治胸滿心悸,苓芍術甘湯旨在“和陰利水”而治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本方再加一味附子,便是真武湯模式??梢娷蜍?、白術常配伍芍藥,而發揮其去水氣、利小便之作用。
本法以真武湯為代表,該方見《傷寒論》第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及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兩條論述太陽發汗傷陽或少陰陽衰陰盛均可導致腎陽虛衰、水邪泛濫。陰盛陽浮,虛陽外越則發熱;水氣上凌于心則心下悸;上犯清陽則頭眩;陽虛不能溫養肢體,反受水寒之邪浸漬,則一身筋肉跳動,振顫不能自持而欲倒地。腎陽虛衰,水氣不化,水寒之氣泛濫為患,停蓄于里,浸漬胃腸則腹痛下利;水蓄下焦,膀胱氣化失司則小便不利;浸漬肢體,則四肢沉重疼痛。諸癥皆由水寒之邪為患,故以“此為有水氣”概括其病機。水邪可隨氣機升降而變動不居,故多見或然癥:水飲射肺則為咳;腎陽虛衰,不能制水,則可見小便利;水邪下趨大腸,傳導失司,則下利更甚;水邪犯胃則為嘔。證屬陽虛水泛,故治以溫陽利水之真武湯。方中炮附子溫腎扶陽,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利水,生姜宣散水飲,芍藥活血脈、利水氣,共奏溫腎陽、利水氣之功效。真武湯為溫陽利水之名方,現代臨床應用廣泛。可用于治療心力衰竭、腎病綜合征、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小球腎炎、尿潴留等陽虛水氣內停所引起的水腫病[17-21]。藥理研究表明,真武湯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利尿、改善腎功能、調節腎上腺皮質醇等作用。[22-25]臨床運用時應抓住陽虛水泛的病機,以及發熱、心悸、頭眩、惡寒、肢體浮腫等主要臨床癥狀。
證有或然之變,故方有加減之法:若咳者,是水寒射肺,加干姜、細辛以散水寒,加五味子以斂肺氣;下利甚者,為陰盛陽衰,去芍藥之苦泄,加干姜以溫里;嘔者,為水寒犯胃,故重用生姜,以和胃降逆。本證與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均屬陽虛水停證,俱可見頭眩、脈沉等癥。但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重在水停中焦,治療重在溫脾陽以培土制水;本證重在腎陽虛水氣內停,治療重在溫元陽以利水氣。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多例其運用真武湯加減治案,如兼有濁陰內聚者,可用真武湯加草果以散脾濕,加厚樸、廣陳皮理氣寬中;兼有濕邪腫脹、小便不利者可加豬苓、澤瀉以利水;脾腎虛寒可加人參等[26]。有學者統計近30年真武湯臨床應用文獻,總結其加減規律得出:一是加強原方原有的溫陽、利水之力。溫陽者加干姜、桂枝、淫羊藿等;利水者加葶藶子、澤瀉、益母草等。二是結合不同兼見癥狀進行相應變化。神疲乏力、納差多見,故加黃芪、黨參、紅參等健脾補氣藥以改善全身癥狀;考慮水停血瘀與“血有余便是水”的相互作用,又見舌質暗淡,多加丹參、紅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藥;見胸悶、腹痛,加陳皮、枳殼、郁金等行氣止痛藥;見咳嗽氣喘,加半夏、杏仁、蘇子等止咳化痰藥;見眩暈、耳鳴耳聾,加生龍骨、生牡蠣、磁石等平肝潛陽之品[27]。
本法以豬苓湯為代表,該方見《傷寒論》第223條“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及319條“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兩條所述來路不同,或為陽明熱證,或為少陰熱化證,但病機本質相同,均為熱盛津傷,水熱互結。陽明之熱,反映在外,則脈浮發熱;水熱互結,氣不化津,則渴欲飲水;水蓄下焦而不行,則小便不利;少陰陰虛內熱與水互結,水氣不化,偏滲大腸則下利;水氣上逆,犯肺則咳,犯胃則嘔,津不上承則渴;陰虛內熱,上擾神明則心煩不得眠。證屬陰虛水熱互結,故以清熱、育陰、利水,方用豬苓湯。本方以滑石清熱又能去濕通竅而利小便,阿膠育陰潤燥,豬苓、茯苓、澤瀉甘淡滲濕利水,合為清熱育陰利水之劑。據臨床報道本方可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泌尿系統感染、腎積水、泌尿系結石、乳糜尿等[28-33],對陰傷而水熱互結小便不利者尤為適宜?,F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利尿、抑制結石形成、保護腎功能、抗菌、抑制腎小球系膜增生等作用[34-38]。
雖本證與真武湯證同屬少陰水氣證,但病有寒熱之別。少陰水氣證,多見于陽虛寒盛證,如真武湯證,若少陰真陰虛衰,虛熱與水邪相結,亦會導致水氣證。豬苓湯是仲景辨治水病的重要方劑之一,創后世育陰利水法之先河。后世醫家臨床運用該方時主要圍繞其水熱互結、少陰陰虛之主要病機進行加減化裁。溫病醫家對此方運用廣泛,如吳鞠通以豬苓湯去阿膠加銀花以化濕熱,治療濕熱傷氣,氣傷則小便短,汗多必渴,濕聚跗踵者[39];葉天士用此方合熟地、五味子、芡實、茯苓、湖蓮、山藥,治療濕熱下陷、陰氣走泄之夢遺病[26]。有學者總結劉渡舟教授運用豬苓湯臨證應用規律,提出豬苓湯的癥狀特點為小便不利、渴欲飲水、心煩不寐、尿血、腰酸痛、浮腫;舌象以舌質紅絳、苔白水滑為主,脈以沉、弦為多。主要用于熱淋、血淋、水腫、腰痛、癃閉等下焦病證。其加減用藥規律為陰虛明顯者,常加生地黃、女貞子、旱蓮草;氣分有熱者,常加黃柏、生石膏;熱及血分者,加牡丹皮、水牛角;小便不利且尿血者,常加側柏葉、仙鶴草、益母草或白茅根、茜草、小薊、三七粉等;濕熱毒盛者,加白花蛇舌草、茵陳、半枝蓮[40]。
總之,仲景利水之法內容豐富,除上述之法外尚有宣肺利水(越婢湯),發汗利水(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健脾益肺(防己茯苓湯),瀉熱逐水(大陷胸湯)、攻逐水飲(十棗湯)、清熱散結(牡蠣澤瀉散),和解少陽、宣暢三焦(小柴胡湯)等。本文僅從六經陰陽大法之角度,分析水腫病證治特點,歸納《傷寒論》利水四法,希望能夠對于臨床應用起到提綱挈領,執簡馭繁的作用。
[1] 王語涵, 徐新毅. 苓桂術甘湯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功能失代償期療效觀察[J]. 北方藥學, 2013,10(10):28-29.
[2] 馬麗, 徐進杰. 苓桂術甘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100例[J]. 新中醫, 2001,33(10):34.
[3] 李小球, 耿小茵, 王沙燕, 等. 苓桂術甘湯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05,20(4):220-222.
[4] 李景君, 王琦, 趙會中. 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30例臨床觀察[J]. 中醫藥信息, 2009,26(1):44-45.
[5] 王正林, 沈才棟, 王國良, 等. 苓桂術甘湯加減治療慢性腎炎[J]. 四川中醫, 1984,2(5):36.
[6] 肖旭騰. 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17例[J]. 新中醫, 1994(8):23-24.
[7] 梁麗娟. 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產后尿潴留86例[J]. 浙江中醫雜志, 1997(1):12.
[8] 張琦, 江泳, 陳建杉. 苓桂術甘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血流變學影響的實驗研究[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3,26(3):11-14.
[9] 齊鑫, 王敏偉, 劉興君, 等. 苓桂術甘湯對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響[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02,19(3):208-213.
[10] 劉志峰, 高鵬翔. 復方丹參和苓桂術甘湯對缺氧所致心鈉素和抗利尿激素釋放的影響[J]. 青島醫學院學報, 1996,32(2):44-45.
[11] 劉渡舟. 傷寒論十四講[M]. 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2.
[12] 劉渡舟. 談談苓芍術甘湯的發現及其治療意義[J]. 國醫論壇, 1987(4):11.
[13] 畢明義, 張天恩.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療胃脘痛200例[J]. 中國醫藥學報, 1990,5(5):49-50.
[14] 黃莉華. 淺談應用苓芍術甘湯治療痹證的體會[J]. 風濕病與關節炎, 2014,3(4):55-56,61.
[15] 齊廣平.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對實驗性偏頭痛動物模型NO、CGRP含量的影響[J]. 吉林醫學, 2010,31(35):6419-6420.
[16] 查顯元, 富杭育.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藥物組成的實驗探討[J]. 中藥藥理與臨床, 1991,7(3):1-4.
[17] 吳喜慶, 宋俊生, 陸小左. 真武湯及其加減方治療心力衰竭臨床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 天津中醫藥, 2008,25(6):477-479.
[18] 孫文江, 石君華. 真武湯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雜志, 2009,31(6):46-47.
[19] 王秀芬, 劉會英, 趙蒼朵. 真武湯配合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108例[J]. 陜西中醫, 2006,27(4):407-408.
[20] 李燕, 王海彬. 加減真武湯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觀察68例[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3(6):69-71.
[21] 姚建軍, 張國寧, 李術惠, 等. 真武湯治療前列腺增生導致急性尿潴留59例[J]. 山東中醫雜志, 2000,19(3):154-155.
[22] 王均寧, 劉更生. 真武湯的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J]. 中成藥, 1998,20(11):45-46.
[23] 王均寧, 龍子江, 王欽茂. 真武湯及其拆方強心利尿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成藥, 1997,19(3):27-29,52.
[24] 耿建國, 王長松, 顧武軍. 真武湯對人胎腎小球系膜細胞外基質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醫雜志, 2000,41(11):686-688.
[25] 周仕明,張啟明,王哲民. 真武湯對陽虛小鼠腎上腺皮質醇晝夜節律的影響[J].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 1996,20(1):46-47.
[26] 葉天士. 臨證指南醫案[M]. 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95.
[27] 胡雨, 曹魏敏, 王惠君. 真武湯方證臨床文獻研究[J]. 湖南中醫雜志, 2013,29(7):154-156.
[28] 陳英暉. 復方豬苓湯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研究 [D].福州: 福建中醫學院, 2005.
[29] 王永超, 相昌娥, 張憲忠. 豬苓湯治療腎病綜合征30例[J]. 現代中醫藥, 2009,29(6):17-18.
[30] 趙波. 加味豬苓湯治療反復發作性泌尿系感染64例[J]. 陜西中醫, 2007,28(5):529-530.
[31] 劉守洪. 豬苓湯治療腎積水45例[J]. 山東中醫雜志, 1995,14(8):345-346.
[32] 吳振琴. 加味豬苓湯治療泌尿系結石20例臨床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4,25(5):534.
[33] 袁曉萍. 加味豬苓湯治療乳糜尿26例[J]. 中醫藥學刊, 2006,24(3):529.
[34] 戴寶強,杜貴友,王秀榮,等. 豬苓湯合四物湯對大鼠利尿作用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1996,2(2):28-30.
[35] 王建紅, 王沙燕, 石之驎, 等. 豬苓湯抑制腎結石形成的作用機理研究[J]. 湖南中醫藥導報, 2004,10(6):80-82.
[36] 劉寶利. 豬苓湯和真武湯調節腎小管間質損傷的實驗研究 [D].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06.
[37] 李學林, 王樹玲, 趙曦. 加味豬苓湯抗菌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國中醫藥科技, 1999,6(5):310-311.
[38] 陳明, 郭選賢, 楊相助. 加味豬苓湯對腎小球系膜細胞中白細胞介素-6產生的影響[J]. 中國醫藥學報, 1999,14(4):21-22,80-81.
[39] 吳塘. 吳鞠通醫案[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8.
[40] 陳明. 劉渡舟運用豬苓湯的經驗——76例驗案分析[J].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0,24(1):42-43.
(本文編輯:蒲曉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73503);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創新團隊項目(2011-CXTD-04)
100029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劉妙(1986- ),女,2012級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辨證論治規律研究。E-mail:liumiao124@hotmail.com
李宇航(1960-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醫辨證論治規律研究。E-mail:liyuhang@bucm.edu.cn
R222.2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5.05.016
20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