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波,劉 健
(1.獲嘉縣農牧局,河南 新鄉 453800;2.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開產前種鵝的選留與飼養管理
侯波1,劉健2
(1.獲嘉縣農牧局,河南 新鄉453800;2.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隨著市場對鵝綜合產品需求的增加,養殖數量不斷增加,種鵝養殖在整個養殖中效益提高明顯。養鵝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項目。隨著養鵝業的迅速發展,種鵝數量不斷增加,種鵝的選留與繁殖擴群已成為發展養鵝業的重要工作。開產前選留種鵝,加強飼養管理,可以提高鵝群開產整齊度,提高種蛋受精率和種蛋質量,同時淘汰不良個體,降低養殖成本。選擇種鵝要針對品種特點,確定選育目標,與此同時,注意加強鵝群的飼養管理,以使其生產潛力充分地發揮出來,提高鵝群整體的生產性能。
種鵝的生長期時間較長,開產前種鵝的選留是指在開產前1個月進行。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方和北方飼養鵝的品種數量多,因此每個品種開產時間不一樣,因此選留時間也不一樣。選留應根據種鵝的品種與生理特點不同,確定合理的選留時間。
2.1種公鵝選留要求
應著重注意選擇品質優秀的種公禽,因為公禽對禽群的影響大。一般對種公禽的選擇除了具有本品種的特征外,還要求體型大,體質好,各部位生長發育協調穩健,羽毛有光澤,腿粗有力,喙、脛、蹼顏色鮮明。要淘汰羽毛發育不良的個體,尤其是有翻翅現象的公鵝。
無論是當年留種公鵝還是多年留種公鵝,開產前選留時對每只公鵝都要通過翻肛檢查生殖器官(陰莖)發育情況,選擇生殖器官發育良好、性欲旺盛的公禽作種用,嚴格淘汰陰莖發育不良和有病的公禽。
2.2種母鵝選留要求
種母鵝要求體型大而重,頭大小適中,眼睛明亮有神,頸長靈活,體型長圓,前軀較淺窄,后軀寬深,腹部柔軟容積大,臀部寬廣。當年留種母鵝要求體質量上達到成年標準體質量的70%以上,大型品種5~6kg,中型品種3~4kg,小型品種2.5kg左右。若是多年留種母鵝要求體質量必須達到品種平均體質量以上,對體質量偏小、體質偏弱的鵝進行適當的淘汰,淘汰率一般占群體的5%左右,最高不超過10%。嚴格淘汰體型不符合理想要求的、生產力低、體質衰弱、繁殖力差和表現出衰退現象的個體。
3.1加強飼喂
種鵝應在開產日期前60d進入恢復飼養,要逐步提高飼料質量,粗蛋白提高到10%,每天早晚各補充1次精料。飼料配比:谷物類50%~60%、糠麩類10%~15%、蛋白質飼料15%~19%、統糠7%~10%、預混料5%。恢復階段后期精料應每天飼喂3次,并逐漸增加喂量,以使種鵝盡早恢復體質。
為了讓鵝恢復體力,沉積體脂,儲備體能和營養,為產蛋做好準備。要逐步采用自由采食,飼料要由粗變精,應逐漸增加精料的飼喂量,逐漸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保證群體在適宜的時間開產。尤其是初產鵝,不可過早催產,否則公鵝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精液質量差,造成種蛋受精率低,種蛋孵化率低;母鵝營養儲備低,體質弱,導致產蛋時間縮短。與母鵝相比,公鵝生殖器官發育稍遲,因此公鵝的精料應提前補充,促進生殖器官發育,使之在混群后有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性欲進行配種,提高種蛋受精率。
要增加飼喂次數,每天3~4次,每次讓其自由采食,吃飽為止。飼料中增加玉米等谷實類飼料,同時增加礦物質飼料原料。這一階段放牧不要走遠路,牧草不足時要在欄內補充青綠飼料,逐漸減少放牧時間,增加回舍休息時間,相應增加補飼數量(中型鵝種每天每只補飼50~70g),接近開產時逐漸增加采食精料量。
3.2疫苗接種
種鵝開產前1個月要接種小鵝瘟和副黏病毒疫苗,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要考慮接種禽流感疫苗,所產的種蛋含有母源抗體,可使雛鵝產生被動免疫。另外,還要接種鴨瘟疫苗和禽霍亂菌苗。所有的疫苗接種工作都要在產蛋前完成,這樣才能保證鵝在整個產蛋期健康、高產。禁止在產蛋期接種疫苗,防止應激反應的發生,以免引起產蛋數下降。
具體注射方法:開產前4w,種鵝用小鵝瘟疫苗,肌肉注射1ml;開產前3w,鵝瘟-鵝副黏二聯滅活苗,胸肌注射1ml;開產前2w,鵝蛋子瘟滅活苗,胸肌注射1ml;開產前1w,禽霍亂疫苗,胸肌注射1ml。
同時做好舍內外環境及飼養用具和設備的衛生消毒工作,對水槽、料槽定期清洗、消毒,及時清理舍內糞便、更換墊料,保證飼養密度適宜、通風良好,使舍內保持清潔、干燥。
3.3補充光照
光照是影響產蛋的重要因素,適當增加光照可刺激母鵝開產,促使公鵝達到性成熟。不同品種對光照要求不一樣,我國北方鵝屬于長日照品種,每晝夜需光照14~16h。自然光照不足時,應采取人工補光的方式。增加光照與改換日糧同步進行,產蛋前采取早晚兩頭均勻遞增的方式,用4w的時間逐漸增加每晝夜的光照時間,使種鵝在臨近產蛋時的光照時間達到每晝夜14~16h,光照亮度達到3~5W/m2燈泡功率,并一直維持到產蛋結束。我國南方鵝種和引種國外品種屬于短日照家禽。如我國的馬崗鵝光照時間是8h左右,外國品種萊茵鵝光照時間為10.5h左右。在產蛋期可采取措施來控制光照時間,如設置窗簾遮光等。
S835.4
B
1004-5090(2015)05-0010-02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