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娜
(洛陽市伊濱區畜牧獸醫防疫檢疫中心,河南 洛陽 471934)
洛陽市加快畜牧業品牌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許丹娜
(洛陽市伊濱區畜牧獸醫防疫檢疫中心,河南 洛陽471934)
農業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標志。推進農業品牌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某種意義上說,今后的市場競爭就是品牌與品牌間的競爭。近年來,洛陽市緊緊圍繞“產品優質、產業高效、生態環保、鏈條經營、集聚發展”的畜牧業發展思路,在品牌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建設品牌畜牧業的要求相差甚遠,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和不足。
近年來,洛陽市圍繞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產業集群,在促進畜牧業品牌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1畜牧業品牌建設主體逐步發展壯大
洛陽市涌現出以巨爾、生生、阿新為龍頭的乳品加工,以偃師眾品、宜陽雨潤、伊川新大、洛陽正大為龍頭的生豬加工,以伊川立華、洛寧東漢禽業為龍頭的肉禽加工,以宜陽清真伊眾、嵩縣益豪為龍頭的牛羊加工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值30億元,帶動農戶15萬戶。同時發展培育畜牧專業合作組織405家,成為畜牧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
1.2畜牧業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通過品牌建設,洛陽市畜產品商標的注冊量近年來有較大幅度提升。培育打造出“巨爾”乳業、“阿新”奶業、“東漢”鴨、“眾品”冷鮮肉、“立華”肉雞、“伊眾”牛肉、“普萊柯”生物制品、“惠中”獸藥、“爬樹雞”等一批品牌,初步起到了“創一個品牌、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經濟”的品牌效應。巨爾乳業公司開發出無菌磚、無菌袋、屋頂盒、塑杯系列50多個品種,年加工能力16萬噸,年產值1.7億元,榮獲“中國酸奶十大暢銷品牌”、“河南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偃師眾品公司年屠宰生豬70多萬頭,年加工肉品10萬多噸,年產值13億元。洛寧東漢禽業有限公司集肉鴨屠宰加工、種鴨繁育飼養、肉鴨養殖、飼料加工于一體,先后建成日屠宰能力2.5萬只的屠宰加工廠、父母代種鴨廠、種鴨孵化廠,帶動農戶年出欄肉鴨500萬只,產值1.25億元,“東漢牌”肉鴨成為河南省名牌產品。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研發、生產、經營獸用生物制品及藥品為主業,是河南省政府重點支持的創新型試點企業、百家重點轉型開放企業和高成長型民營企業,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躋身中國獸用生物制品十強企業。
2.1品牌意識不濃,品牌化程度不高
由于受長期“小農經濟”的影響和計劃思想的束縛,一些地方對品牌建設工作引導不力,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少企業認為品牌建設費用投入大,見效慢,品牌效益短期內難以呈現,因而對品牌形象塑造和優勢培育主動性不強,最終導致畜牧業品牌品名化、類似化、空洞化,缺乏產品特色、市場定位及品牌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消費者認同度、市場美譽度不高。
2.2產業規模小層次低,競爭優勢不明顯
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既要有質量作后盾,又要有數量作基礎。從世界農產品品牌的成功經驗看,多為先有規模,后有品牌,規模支撐品牌,品牌帶動規模。洛陽市畜牧業基地建設雖然初具規模,但產業整體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多數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產品、二次增值產品少,高科技產品、名牌產品更少,缺乏競爭優勢。在全市畜牧產業中,除奶牛外,生豬、家禽、肉牛等飼養量在河南省比較靠后,至今還沒有一個生豬調出大縣。
2.3品牌建設主體弱小,自主發展能力不強
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協會是農業品牌經營的主體和核心。洛陽市畜牧企業無論是在數量上或是在規模上都偏小,實力弱,企業自我積累、自主發展和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營銷水平落后。伊利集團作為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產品最全的乳業領軍者,2014年躋身全球乳業10強,其品牌價值超300億元,每年乳品加工量700多萬噸,相當于近100個洛陽巨爾公司。漯河雙匯集團年屠宰加工生豬1500萬頭,洛陽正大、偃師眾品兩家企業年加工能力250萬頭,相當于漯河雙匯的1/6。
2.4商標意識淡薄,品牌含金量低
在調查中發現不少畜牧龍頭企業輕視商標注冊,認為自身塊頭小、利潤低,在商標注冊上不劃算,舍得投入開發產品,卻不重視商標注冊。鶴壁市繼永達公司的“永達”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之后,相繼有30多個畜牧業品牌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省級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相比之下,洛陽市畜牧行業擁有國家級名牌產品的數量寥寥無幾。
2.5宣傳策劃不夠,知名度不高
洛陽市畜牧龍頭企業數量不少,但在品牌塑造上缺乏系統的、長遠的規劃,強調眼前利益,不注重對外宣傳,尤其在省級以上媒體開展廣告宣傳的很少,社會知名度和群眾認可度低。
3.1提高品牌認識,形成全社會發展品牌畜牧業的共識
品牌意味著市場,意味著效益,是現代企業的核心資源,是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的核心要素,品牌經濟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政府和畜牧生產經營者要進一步提高對實施畜產品品牌戰略重要意義的認識,把其作為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措施來抓,不斷提高市場觀念和品牌意識。在普通畜產品市場價格不高,群眾對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實施畜牧業品牌戰略,有利于促進畜牧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有利于促進畜牧業增長方式由數量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有利于強化和密切龍頭企業和養殖戶之間的聯系,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品牌產品優化配置,推進資源優勢向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轉變;有利于促進畜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品牌產品。
3.2政府組織推動,營造良好的畜牧品牌建設環境
搞好品牌建設,離不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離不開廣大生產經營者的積極參與,必須營造全社會發展品牌的良好氛圍。一是做好規劃引導。引導市場主體逐步增強商標意識,重視商標注冊,有針對性地開展商標知識培訓,并將商標注冊的領域逐步拓寬;引導和推動畜牧業資源的整合、特色畜牧業的發掘和培育、畜牧品牌的形成和推介、品牌畜牧業的提升和維護等。二是加強對品牌畜牧業的政策研究。成立相應機構,專門研究洛陽市農業包括畜牧業品牌創建問題,吃透政策,把握機遇,增強工作針對性,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畜產品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完善品牌創建激勵機制。對爭創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的企業,在技術引進、科研立項、廣告宣傳等方面優先支持,在質量管理、技術培訓、信息咨詢等方面優先服務,在征地、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設立品牌創建資金,對獲得中國知名品牌產品、河南省名牌產品進行獎勵。
3.3培植壯大龍頭,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夯實品牌基礎
創建畜牧名牌,必須依靠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崛起和帶動,創建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一是瞄準國內外知名畜牧品牌,開展大招商活動,積極引進伊利、蒙牛、雙匯、雨潤、柳江、永達等具有知名畜牧品牌的企業,提升畜牧業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二是采取兼并重組,擇優扶持等辦法,扶持壯大現有畜牧龍頭,加大科技創新、資本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強巨爾等龍頭企業,同時強化商標注冊,積極開展品牌產品認定,努力打造本土品牌。三是加快產業集群建設。重點圍繞“奶牛、生豬、肉牛、家禽”等產業,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建立集規模飼養、產品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使資源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達到最優化,夯實品牌化經營的基礎。
3.4推進科技創新,努力提高品牌科技含量
一是大力實施畜牧業標準化。標準化生產管理是實施品牌戰略的根本,是提高畜產品質量、保證畜產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是打造品牌的基石。要突出抓好畜牧業質量標準體系、畜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畜牧標準化技術推廣三大體系建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同行領先水平的標準,規范飼料獸藥生產、養殖、加工各環節相配套的生產技術標準,提高產品品質。同時,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無公害畜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樹立綠色品牌形象。二是引導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力,增加科技開發投入,不斷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提高畜牧品牌科技含量。三是積極推廣先進技術,提高技術到位率、普及率。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提高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養殖戶的整體素質。以新產品、特色產品、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和推出,保持品牌的生機和活力。
3.5加大品牌整合與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品牌產品既要優質又要有知名度,才能得到市場認同。針對當前畜牧品牌“多、雜、散、小”的問題,要突出主導產業和產品特色,應用市場化手段整合品牌,塑造品牌知名度。一是要明確產品目標市場,抓好主導產品的定位與開發。要重點抓好巨爾乳業這個奶業品牌的創建,立足河南面向全國,打造國內知名乳品品牌。二是要堅持整合品牌與發展壯大品牌相結合。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的形成,通過聯合、合作等方式,借助現有的品牌優勢,加大品牌整合力度,走資產重組、低成本擴張的路子,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做大、做強現有的名特優品牌,開發、打造新的強勢品牌。“春都”品牌在全國曾經享有很高知名度,可通過整合嫁接的辦法,重新樹立和打造“春都”品牌。三是要擴大品牌的宣傳。結合洛陽實際,加大營銷推介力度,注入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牡丹文化元素,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影響力。利用媒體廣告、家禽交易會、農(畜)產品展銷會、網絡營銷等多種促銷手段,進行品牌的整合宣傳,提高公眾對品牌形象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3.6強化監督管理,依法維護畜牧品牌形象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強化監督管理,依法保護品牌,維護品牌的質量、信譽和形象。加強畜牧部門與工商、質監等部門的協調,共享有關信息,制訂聯合行動方案,積極開展多部門、跨區域的聯合打假活動,加大對假冒品牌的打擊力度,嚴厲打擊商標侵權違法行為。對地方特色或已有一定規模優勢或有較高知名度等一切符合商標注冊條件的畜產品,工商部門要給予優先注冊。企業要高度重視社會信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良好的售后服務維護品牌形象,贏得廣大群眾和社會的認可。
S81
B
1004-5090(2015)05-0038-03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