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海,吳穎峰,楊仲元
(1.杭州市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局;2.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杭州地區城市化進程加快與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大量的農村公路項目開工建設,由于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各類質量問題,為保證農村公路施工質量,有必要對其質量控制開展研究分析。
施工原材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村公路施工質量,原材料應開展先檢驗后使用的程序,取樣應具有代表性和科學性,送樣時所需的材料送驗單應有現場監理的簽字,以保證取樣的真實性,樣品應送至有資質的正規檢測單位。重視檢測單位出具的原材料檢測報告,檢驗不達標的原材料必須清除出場,所有原材料均要有檢測達標的檢測報告,在監理人員簽字認可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監理人員還需在施工拌和站對原材料與混合料質量進行跟蹤檢測,一旦發現不合格材料,應書面通知施工企業清除此類材料,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
農村公路的建設需使用一定數量的中、小型施工機械,在工程招投標時,要在施工企業的投標資格中加以限制,不具備一定機械設備條件的企業不能參加工程投標。在工程施工階段應嚴格控制機械設備進場要求,經常性開展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檢查。
為保證農村公路的施工質量,要求施工企業編制施工方案,經監理人員復核簽字認可。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工藝流程進行作業,每一道關鍵流程應實行監理監督制,即由監理人員現場檢查并簽字認可方可進行下一個施工工序。
農村公路各參建單位都需明確管理責任。
檢查施工企業施工管理情況。工程招投標時應嚴格檢查施工企業的施工資質等級、人員組成、工程業績等;在工程開工前,重點檢查企業進場人員執業資格、施工機械設備到位率、施工質量保證體系、施工安全作業體系及其它投標時的承諾符合情況;工程開始施工后,不定期地抽檢施工企業的人員、機械設備等情況。
嚴控監理單位的工作質量,重點檢查監理人員的現場到位率、執業資格情況、對工程施工質量、原材料質量、施工工藝的控制。對于監理不到位的情況要及時解決,對于監理嚴重失職而造成工程質量出現嚴重問題的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加大建設單位的管理力度,對農村公路項目做到思想重視、目標明確、組織到位、質量管理規范,做好對施工單位施工質量、監理企業監理工作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工程質量、進度、費用與合同的管理,實行定期與不定期的農村公路施工質量監督檢查。
瀝青路面類面層邊緣厚度不足,下面層芯樣厚度不均勻、離散性較大;下封層瀝青灑布不均勻,集料撒布量不足;基層平整度較差,采用人工攤鋪,局部離析明顯、粗料集中;施工縱向接縫處較松散;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縫處未進行灌縫處理,表面刻槽深度不足。
路基擋墻砌筑質量差,擋墻頂部高于路面,不利于路面排水;邊溝砌筑不規范,邊溝線型不順適,局部脹模明顯,溝底不平整;土路肩欠飽滿、密實,有些路段路肩培土未實施;邊坡松石、浮土清理欠到位。
防撞護欄鋼筋焊接焊縫長度不足,鋼筋直徑偏小,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間距不夠,;橋面接縫有滲水現象;預制空心板梁表面氣孔較多,箱梁翼板端部鑿毛欠到位,箱內養護水位高度不足;橋面鋪裝層裂縫較多,局部不平整,表面未拉毛,浮漿、混凝土塊較多。
集料有超粒徑現象,石粉含量偏高,風化石與針片狀顆粒含量超標;鋼筋質量欠佳;混合料級配差,穩定性不足。
工地實驗室試驗臺帳登記不夠及時,內容不夠齊全,臺帳資料未分類歸檔;工程質量保證資料不齊全,填寫不規范,資料編制滯后于工程進度。
施工現場安全警示、安全防護欠到位;施工臨時用電管理不規范;安全臺帳管理不規范;部分工程設計、監理單位合同未及時簽訂,不利于工程項目合同管理的落實;部分工程點多面廣,存在監理力量不足;部分工程的機械設備管理欠到位。
結合杭州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特點,建立“企業自檢、政府監管、社會監理、群眾監督”的四級保證制度。改變鄉鎮人民政府建設模式,部分區、縣(市)聯網公路路面工程由交通運輸局或公路管理局進行統一建設,使管理更專業。
部分各區、縣(市)交通運輸局或公路管理局建設監督員庫與技術專家庫,各類專家從當地施工、管理、設計、檢測等單位中遴選,主要開展交竣工驗收、交竣工試驗檢測、農村公路施工圖檢查、常規性工程監督等工作,對農村公路建設各階段中的質量隱患及時排查與處治。
為提高工藝質量,瀝青混凝土基本采用拌和廠集中拌和,拌和設備性能較好,保證瀝青混合料的拌和質量。建設單位更重視結構物施工,為克服規模小、點多面廣的施工不利條件,成立專門預制廠,危橋改造工程梁板大部分采用集中預制的方式,便于加強質量控制。
針對工程點多而廣的特點,監理、施工單位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進行試驗檢測,使各類工地試驗檢測工作基本能正常開展,原材料抽檢、混凝土回彈檢測強度、瀝青混凝土強度指標、面層特性指標等按規范要求進行抽檢。
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監理工作的管理,由于多數的農村公路監理費用占建安費比例較低,實行了監理代建制、打包制等,將工程建設管理力度加強,以鄉鎮為單位進行打包委托監理,客觀上調動了監理人員的積極性,使工程監理效果得以提高。
制作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實用手冊》,并制成光盤下發至各鄉鎮街道,有效提高了農村聯網公路工程質量。參建各方安全生產意識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項目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配備了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員,開展了日常安全檢查等安全管理活動。
制定適用于本地區的農村公路建設地方性標準,既彌補了行業規范標準中關于農村公路方面的指標要求偏少的問題,又可使參建各方在項目建設中有統一、可靠的適用于當地的行業依據。
通過對農村公路施工質量控制的分析,提出了施工質量缺陷改進措施,提高了工程施工質量,提升了農村公路服務社會的能力,從而真正發揮農村公路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羅志恩.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1,(6).
[2]吳天勇.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標準掌握與舊路改造問題的思索[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3).
[3]徐曉和.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經濟,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