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永成
(金沙縣交通運輸局)
農村公路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在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體制的改革,改善交通狀況,才能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實際體制改革工作中,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管理還存在一些不足,同時也遇到一定的阻力,現對其做了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農村公路是指縣域范圍內的一種主要交通方式,連接城市與鄉鎮或行政村、鄉鎮與鄉鎮的通道,對鄉鎮或行政村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村公路具有涉及范圍廣、數量多、線路長等特點,與城市要道或主干線公路相比,存在缺乏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低、路面等級低等缺點,最主要的是缺乏建后的養護管理,使其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低,出現年年修、年年壞的問題,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究其原因,除了技術上的因素以外,其建設和養護管理體制落后是主要因素,造成建設中監督制度存在諸多漏洞或是根本沒有監督機制、建后缺乏養護,部分落后的鄉鎮不進行養護,農村公路的質量可想而知。因此,目前農村公路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體制的改革。
(1)資金不足
充足的資金是保證公路建設質量的基礎和前提,但是農村公路建設普遍存在地方財政壓力大、國家補貼資金少的問題。首先,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公路建設的進程也逐漸加快,部分鄉村借助先天優勢已率先完成了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村村通,還有一大部分農村地理位置閉塞,本身公路修建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里程長、施工難度大等問題,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但是地方財政無力承擔這筆龐大的資金,即使勉強使公路建設完成,也無力支付建后養護費用,造成農村公路質量不達標、承載能力低。其次,隨著施工材料的上漲,國家補貼方面存在標準過低、沒有考慮實際情況的問題,按照現階段的市場價格計算,其補貼資金僅為農村公路整體造價的1/3,其余資金則由鄉鎮或地方政府籌備,因此,提高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尤其是貧困地區,是目前農村公路建設方面的緊急訴求。
(2)農民缺乏認識
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農民往往存在錯誤的認識,例如:部分農民認為公路修建是政府的問題,與個人無關等,這種認識導致農民籌建設公路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部分地區的農民較貧困,根本無力承擔修路資金,因此,在這種資金有限和各種壓力之下,如何又快又好地實現農村公路的修建,并制定合理的養護制度就成為一個地方性難題。
(1)養護主體責任不明確
養護主體不明確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存在一個主要問題。首先,按照國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管理改革方案,其養護主體應該是縣級人民政府,具體的實施和監督等事宜應歸于交通部門,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縣級政府并未充分明確主體責任,未充分發揮資金籌集、養護制度落實等工作,交通部門在實施過程中未充分發揮其作用,沒有制定合理的養護措施進而實行。其次,農民無視農村公路修建的大局作用,在拆遷時漫天要價、在養護時不配合,甚至還存在破壞的行為,無疑給公路養護增加了難度。另外,鄉級政府推卸責任,認為養護只是縣級政府的責任,對政策存在片面理解的問題,在養護方面不能提供有利的支持,導致養護工作落實不力,重建輕養問題嚴重。
(2)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首先,資金沒有穩定來源,主要是靠國家撥款,導致基礎設施不能及時更換,同時地方政府只是組織村民對公路實行季節性養護,且養護手段落后,致使農村公路病害逐漸增多,影響其使用和作用的發揮。其次,標志牌、周邊環境的整治并未落實,特別是山村公路對邊坡的整治不到位,埋下安全隱患。
(3)管養矛盾突出
由于國家政策的調整,而地方養護體制不能根據變化的情況進行調整,導致農村公路管養矛盾突出。首先,農村稅制改革后,村民集資和義務工制度取消,公路養護的資金籌集成為一個難題,緊隨而來就是基礎設施跟不上,養護制度自然不能及時落實。其次,補助標準低,在公路建設上只能降低標準,在管理和養護方面只能應付了事。
以“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為原則,明確責任,同時健全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體系。首先,進一步明確縣政府的主體責任,并在其統一領導和規劃下進行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養護管理體系的落實,其下屬部門,如:交通部門、鄉政府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并把農村公路的技術標準、養護制度進一步落實。其次,交通部門作為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的具體實施部門,應在建設中,對其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監督,使其承載力和公路等級符合規范,同時在公路完工后,將公路日常養護納入其日常工作體系。另外,根據鄉鎮實際情況,成立專門進行公路相關事宜的管理站,由鎮長或鄉長帶頭,緊抓農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工作,對公路的養護進行協調和考核,切實保證農村公路的質量。
在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中,資金是重點,在國家財政補貼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的情況下,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是主要解決措施,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1)在盡力爭取國家財政補貼的同時,并以實際情況為基礎,統籌縣、鄉財政預算,積極從多方面籌集資金,落實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2)加大車輛路費征收力度,如:拖拉機、重型卡車等,并把征收的養路費全部投入到養護工作中,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實施“以獎代補”制度,使養護資金落實,用沿線荒山、荒地、路樹等資源進行資產置換,且充分利用村民委員會的資金,實施“一事一議”制度,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使其承擔公路養護的責任。
強化公路管理體系,加強監督力度是保證公路建設質量和養護標準的重要措施。首先,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是交通部門的重要職責,這也是改革方案中明確規定的,因此,交通部門應履行法定責任,從資金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計劃、強化管理、加強監督。其次,針對農村公路養護公路,采取政協管理、委托管理等方式,協助農村公路的管理,同時通過政府統籌規劃,組織公安、交通、國土等職能部門成立監督和執法隊伍,對超載車輛、亂搭亂建、破壞公路基礎設施的行為嚴格禁止,并加大懲罰力度,減少農村公路的人為損壞,共同維護公路的產權。
目前,城市化發展已步入正常、穩定的軌道,人們開始把目光轉向農村,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養護管理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在建設和養護方面,針對資金不足、農民意識淡薄、主體不明等問題,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并根據國家改革方案,明確縣政府的主體責任,并結合交通部門、鄉鎮政府,共同做好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養護工作。
[1]李漢文,王征,鄧威.對“一事一議”制度的幾點反思[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56.
[2]宋學文,張紅艷,馮曉.農村公路研究現狀綜述[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9,(3):98.
[3]許銳.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