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來(石濟客專濟南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
上行式移動模架變跨制梁關鍵技術研究
楊春來
(石濟客專濟南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
摘要:移動模架工法具有作業工序清晰、結構受力明確、模架強度高的特點,能不受地質條件的限制滿足施工作業工況的要求,同時便于開展平行流水作業?,F以石濟客專濟南樞紐工程黃河南特大橋簡支箱梁為例,詳細介紹了上行式MSS32移動模架由32 m跨制梁變跨到24 m跨制梁,對于移動模架變跨施工后有限元分析和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關鍵詞:移動模架;結構;計算;分析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5)04-0115-01
近幾年來隨著鐵路客運專線和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移動模架制梁技術因其獨有的優勢,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移動模架作為一種建筑設備結構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工作原理等大體一致。在制梁過程中移動模架都有幾次體系轉換,變化幅度較大,結構受力復雜,安全風險較高,是設計制造和施工安全控制的重點和關鍵?,F以石濟客專濟南樞紐工程黃河南特大橋簡支箱梁為例,詳細介紹了上行式MSS32移動模架由32 m跨制梁變跨到24 m跨制梁,對于移動模架變跨施工后有限元分析和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由中鐵十二局承建的石濟客專濟南樞紐工程SJJS-II標段管區內共有特大橋3座,其中黃河南特大橋簡支箱梁采用移動模架現澆法施工。黃河南特大橋墩高7~14.5 m之間,簡支箱梁共64孔,其中32 m跨54孔,24 m跨為10孔,擬全部采用移動模架制梁施工。
上行式移動模架工藝原理是:利用橋梁端部和橋墩安裝支腿,支腿支撐主梁系統,外模系統吊掛在主梁上,形成一個可以縱向移動的橋梁制造平臺,完成橋梁的施工。主要由主梁系統、模板系統、支撐系統、液壓電氣系統及輔助設施等部分組成。
(1)橫梁變更
為保證簡支32 m箱梁變簡支24 m箱梁移動模架制梁方便,特將模架外肋間距進行了調整,調整的原因是因為32 m變24 m梁時,原4 m間距的外肋與墩身沖突,導致不能合攏。調整的方式為將第二個外肋向模架移動的后方調整712 mm。調整后使得32 m模架過孔至24 m梁時,外肋與墩身及墩身預埋螺栓有10 cm左右的間距,便于合攏后工人在模板下進行安裝螺栓和調整模板標高。
(2) 24.7 m跨有限元分析計算
經分析計算總體應力最大應力值為129 MPa;最大變形量為21 mm;整體穩定分析,一階屈曲因子k =6.928;最大應力79 MPa;最大相對變形17 mm。底??傮w應力,底??傮w應力最大107 MPa;底模相對變形19.5 mm。計算結果滿足現有規范標準要求。
為滿足32 m及24 m兩種跨度梁型施工需要,對移動模架內模及外模進行模數設計,外模中間節每節長4 m,與橫向支撐梁相對應;內模設6組4 m長中間節、1組8 m長縱向支撐架。在移動模架主梁下部距主千斤頂支點8 m處設置主支點,滿足主支腿在不同跨度施工時的支撐需要要。在移動模架前,導梁及主梁上相應位置預留前輔助支腿及中輔助支腿連接螺栓孔,滿足移動模架在不同跨度時輔助支腿的支撐需要。32 m箱梁澆筑時,將前輔助支腿支撐于24 m跨橋墩上,箱梁初張、主支腿過孔后,將前輔助支腿及中輔助支腿后移8 m,滿足24 m跨施工支撐需要;然后橫向打開移動模架,縱向前移滿足模板拆除空間后,拆除8 m外模板及兩組底模支撐橫梁,將端部模板后移8 m安裝。縱移到位后,合攏移動模架,利用其底模平臺拆除內模8 m節段模板,完成內模改造,進行24 m箱梁施工。其變跨施工步驟如下。
(1)步驟1
混凝土澆筑完畢并達到張拉強度后,拆除內模撐桿,張拉,橋面鋪設軌道;拆除吊桿,拆除底模、外肋位于中縫處的對接螺栓。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回收使模架整體下落約10 cm脫模,后主支腿作用在軌道上,前輔助支腿托輥與軌道接觸(此時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仍然支承) ;操作泵站橫移油缸頂推外肋,外模系統橫移開啟。
(2)步驟2
拆除中支腿連接系;操作泵站使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脫空;驅動后支腿下走行機構使模架前移一跨;此時前、中支腿位于同一橋墩上。
(3)步驟3
中、后支腿橫向調整、垂直支承油缸支承、鎖定;起吊小車將前輔助支腿吊掛前移一孔,并在前方墩頂就位;操作泵站使橫移油缸循環回收,外模系統橫向合攏就位。
(4)步驟4
各支腿系統豎向標高調整、鎖定;外模系統橫向調整、鎖定;穿吊桿、鋼筋綁扎。
(5)步驟5
立內模,澆筑混凝土。
移動模架制梁施工技術是世界橋梁施工的先進工法,在國內還處在應用推廣階段,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都存在許多不足。在今后的施工中,針對上行式移動模架的特點,逐步完善施工操作規程,優化設計,使移動模架施工更安全方便和快捷,這將是我們今后施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峰,盛朝暉.MZ32移動模架造橋機工藝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02,(2) : 9-11.
[2]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范(TB10002.2-2005)[S].
[3]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10002.1-2005)[S].
作者簡介:楊春來(1982-),男,黑龍江鶴崗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橋梁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