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留明(中國水利作家協會會員)
公元2012年
站在了中原的制高點
中原經濟區的旗幟迎風飄揚
建設的浪潮漫過了嵩山
從豫北到豫南,從山區到平原
在這波瀾壯闊的畫卷里
我們還看到了水文的身影
那是建設前沿的哨兵
潮頭浪尖上的
帆船
河南水文
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3年投資9萬萬
一次賽過數十年
一掃陳舊與暮氣
舊貌換新顏更把新丁添
16萬平方公里很闊
100個水文站太少
要把數字翻番,再翻番
看如今
水文站、巡測站已達500多個
雨量站、遙測站超過4000
還有水質、墑情、地下水
河湖生態、飲水水源
全都設了監測點
它們織成了稠密的水文監測站網
任憑風吹浪打波浪滔天
全面開展水文監測
我自巋然
難忘的“75.8”
注定了防洪史上的黑暗
板橋和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
還有50多座中小型水庫
相繼垮壩濁浪翻卷
在豫南
駐馬店大地一片汪洋
無數農田家園被淹
受災的人兒何止成千上萬
然而,就在那漆黑的夜晚
閃亮著燈光點點
那是水文人的手電筒
在夜幕里劃出了一道道新的記錄
他們用堅定的意志和信念
記錄下了潰壩的全過程
讓世人無不驚嘆
還有那林莊雨量站
實測到三天降雨量1600毫米
超過了常年的兩倍多
6小時降雨836.9毫米
至今還保持著
世界實測記錄的頂點
這就是河南水文的驕傲
他們為后來的工程建設
劃出了新的起點
也為后人劃出了防洪標準新的安全線
哦,河南水文
你這從時空里走來的漢子
生于遠古長于近代
公元20世紀5、60年代完成了成人禮
在江河湖邊成家立業
那是你第一次展現了人生的精彩
為水利大建設和大江大河的安瀾
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后來,你仿佛一夜間鬢發斑白了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復蘇了大地
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時候
你依然守候著50年代的老土屋
當世界流金,遍地妖嬈的時候
你依然珍惜著艱苦奮斗的理念
不甘落后,不斷探索
你也曾為之輾轉復測,徹夜難眠
不忍衣衫襤褸、舉步維艱
你也曾勒緊褲帶克服困難
踏遍山水搞創收
以多種經營的收入
彌補事業經費的不足
1998年大洪水
長江抗洪再一次觸動了
共和國的中樞神經
防汛減災不能絲毫松懈
水利建設不能絲毫怠慢
水文情報數據最關鍵
共和國總理
走進了淮河岸邊的淮濱水文站
黨中央總書記
登上了黃河花園口水文站的測流船
情系安瀾,情系安瀾
水文人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春天
盡管有些恨晚,還有倒春寒
可那春天的腳步從沒消閑
剛剛安頓好了大江大河
就又遇到了山洪泥石流的泛濫
難忘的2007年,
大暴雨突襲了豫西盧氏山區
轉瞬間
橋毀,房塌,路又斷
山洪泥石流吞噬了數十條生命
山區的老百姓
叫苦連天
又是三年
同樣的大暴雨,同樣的深溝和高山
而有了水文防汛的預警系統
山區群眾及時轉移
從容坦然
更有那水體污染,淮河告急
危及數億人吃水安全和生產
國家號令:“零點行動”
水文人不分晝夜,連續作戰
統一行動,不負眾望
查出了污染的根源
水文效益愈加凸顯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
水利要走現代化
國家要把小康社會來實現
加快水利建設與發展
歷史的使命再一次
把水文推上了潮頭浪尖
建設“大水文”,樹立新理念
服務是根本,操守是奉獻
打鐵還得自身硬
設備先進,技術領先
ADCP(先進的水文測流儀器)顯身手
水文纜道賽飛船
坐在室內,電鈕一按
混江蛟龍,原型畢現
站站配上順風耳
處處安上千里眼
測雨,測水,測水質
跋山涉水責任擔
用鼠標召集數據
讓信息坐上光纖
把水情送入千家萬戶
就像看電視那么簡單
上至首都北京下至基層測站
圖文互動并不遙遠
走出固守斷面
從水邊走進城區
打破流域封閉界限,與行政區劃接軌
沖破專業技術的籬笆
變行業水文為社會水文
道路越走越寬
前景更燦爛
水量與水質并重
資料收集與分析評價并肩
水文觀測與水資源監測同行
變單一的工程服務
為社會經濟建設的全面服務
承載著工程水文向社會水文的轉變
把脈河湖健康
肩負飲水安全
力求和諧,以人為本
科學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
水文是經濟建設的尖兵
防汛抗旱的耳目
水資源保護的衛士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用“三條紅線”號準水資源、水環境的脈博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水文的影子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水文的血汗
增加水文站網的密度
追隨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在縣城建起基地中心站
填補縣級水文空白
立足水利,面向社會
提高水文監測能力和時效
興水之利,除水之害
貼近時代最前沿
莫等閑
要食人煙
啊我們的水文,河南的自豪
你的修煉,你的涅槃
讓我再次看到了
那條騰飛的巨龍
還有那段——
鳳凰涅槃的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