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來(衛輝市水利局)
衛輝市地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自西向東依次可劃分為山區、丘陵、平原三個類型,具有發展農、林、牧生產的適宜條件。根據《衛輝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農業重大工程包括唐莊鎮、后河鎮高效林果生產基地、柳莊鄉萬畝露地蔬菜高效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以及6666.67 hm2高標準糧食生產園區等高效農業建設。而作為農業基礎設施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狀況與高效農業的發展要求極不相稱。唐莊鎮發展林果面積達1066.67 hm2,形成5 km長的林果經濟產業帶,年產無公害水果1.80萬t,年產值4900萬元,而現狀水利灌溉條件大多為明渠溝灌,個別低標準的地埋管道加移動軟管灌溉,水的利用系數不足0.75;后河鎮800 hm2無公害果品基地2009年6月已經過河南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而灌溉條件基本為明渠溝灌。因此,大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實施節水灌溉,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為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是徹底解決由于水資源緊缺狀況,造成農業經濟不穩定發展的有效途徑。
為大力推動節水灌溉事業的蓬勃發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增強農業發展后勁,打破農民靠天收吃飯的局面,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根據《河南省(2011-2013)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資金項目指南》的有關要求和項目區的規劃原則,經實地考察和分析論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衛輝市(2011-2013)年小農水重點縣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試驗區確定為后河鎮、唐莊鎮、柳莊鄉3個區域9013.33 hm2耕地。項目區分別位于衛輝市東南、西北兩個片區。后河鎮、柳莊鄉相鄰,作為一個片區,位于衛輝市東南部平原區;唐莊鎮片區位于衛輝市西北部丘陵區。2個片區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均為純井灌區,灌溉水源為淺層地下水。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機井出水量不足或機井報廢,項目區機井保有量只有520眼。加上灌溉模式仍是傳統的畦田大水漫灌,跑、冒、滲、漏及群眾亂扒亂堵,亂放水的現象,農田輸、排水渠溝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使井灌一次每畝需用水85m3,造成了水資源嚴重浪費,農業灌溉沒保證,嚴重制約項目區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通過項目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實施,可以提高項目區設計灌溉面積的灌溉保證率,最大程度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為糧食增產和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和“建一片,成一片,發揮效益一片”的原則,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護機制改革為手段,以各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為引導,通過資金整合、集中投入、整體推進戰略。利用三年時間,積極打造連片集中、效益突出、群眾歡迎的核心示范區,依次在后河鎮、唐莊鎮、柳莊鄉建成高標準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5353.33公頃。充分發揮項目區示范帶動作用,逐步推進全市范圍內主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初步實現基本農田"旱能灌、澇能排",使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迅速提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水平和管護水平,全方位推動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進而提高水分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基礎保障。
2.2.1 統一規劃、因地制宜
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和發展可能,依據縣級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科學確定工程措施和類型,合理安排項目布局、建設內容和規模,做到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區分輕重緩急,分期分批組織實施。
2.2.2 集中連片、突出重點
項目建設相對集中連片,形成規模,發揮工程的整體效益,重點解決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優先安排農業增產增效潛力大、示范作用顯著、前期工作充分、群眾積極性高的區域。
2.2.3 尊重民意、民辦公助
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按照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有關要求,項目建設方案、籌資籌勞方案和管理運行方式經受益區農民同意或民主議事通過。組織農民參與工程規劃、籌資、投勞、建設、運行、管護的全過程,使農民真正成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受益的主體。
2.2.4 整合資源、完善機制
以重點縣建設為平臺,以小農水專項資金為引導,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積極整合各級各類涉及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技術等資源,統籌安排,集中使用。繼續完善小型農田水利長效投入機制,形成以用水戶管護為主、基層水利服務組織指導為輔的工程管護機制,實現工程的長期高效運行。
項目區建設規劃設計布局起點高,突出實效性。針對衛輝市水資源緊缺的特點,按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標準,因地制宜,分區分類積極推廣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優化工程設計,優選灌溉模式,精心布局、細化設計。達到工程設計“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還能用”的目標要求。共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353.33 hm2;鋪設PVC-U管道987.25 km,新打和配套改造機井976眼,架設變壓器31臺,安裝變頻供水設備44臺套。設計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化農田管網工程系統,976眼機井采用一泵多卡管道灌溉模式,節水省電、方便操作及管護。
機井工程模式:“一井、一網、一卡、一栓、一畦田”。
“一井”指配套機電井。以平原區為例,機井為混凝土砂管井,井深50m,單井出水量40m3,設出水口(給水栓)15個,單井管灌控制灌溉面積5.33 hm2。
“一網”指輸配水管網系統,從機井到田間出水口均用管網輸水。“以管網代溝渠”、灌排水分設,實現田間自來水無死角無盲區。設計管道直徑Φ110,均用PVC-U管件。系統設進氣、排氣閥、泄水閥、閘閥等配套設施。
“一卡”指智能控制卡。用于機井啟動,控制一眼機井灌溉。一井多卡,依卡繳費,刷卡取水,實現計量用水繳費,促進了群眾節水意識。
“一栓”指機井系統的給水栓。大田灌溉給水栓設計采用是先進的自動排氣系統,解決了原來給水栓排氣困難的問題。由一體式改為分體式安裝,有自動關閉功能,節水高效。
“一帶”是田間出水口以下連接小白龍輸水帶。給水栓通過輸水帶用快速接頭連接向畦田內灌溉,使用方便。
“一畦田”是田間畦塊。傳統長畦200~300m,寬8~10m,灌溉時間長,浪費水電。設計田間支管間距100m左右,出水口間距45m左右,畦田大變小,加大了田間節水效果。
現在平原區機井灌區畝次灌溉成本10元左右,比傳統灌溉模式節省50%。
項目區實現了高效節水管網化管道灌溉模式,通過管網工程進行農田輸水灌溉。以生產路為框架,在田間鋪設了縱橫交織的封閉式壓力管網。鄉鎮灌溉用水協會根據各村灌溉面積,農作物種植季節、生長情況、土壤墑情、旱情選擇配水,實現了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節水灌溉的目標。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高效節水省電灌溉工程系統,全面解決了以往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先進科學的灌溉技術和充足的水源條件,使糧食及其它特色產業規模快速發展,項目區出現了一大批種糧大戶,特色優質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大戶,形成了特色產業經濟強鎮、強村、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
小農水工程的設計,實現了耕地灌區節水化,工程運行科學化、長效化、灌區路網化、工程管網化。目前建成“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近8900 hm2。用水成本由以前每畝次20~30元左右降至10元左右,節水節電,達到設計要求。
衛輝市小農水建設重點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設計建設從2011年11月22日開工,至2014年3月30日完工,達到了現代化建設水平。農業生產條件極大的、全面的得到了改善。實際效益超過了當初設計效益。據統計,項目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353.33 hm2,年增產糧食平均610萬kg。年均增經濟效益產值2131.44萬元,年節水903萬m3,節地60 hm2,農民人均年增加收入486元。
工程建設后,衛輝市水利局幫助項目區鄉鎮協會建立了工程輪灌、維修、管護、財務管理、安全生產管理、水費收繳管理等相應配套的規范制度。并分期分批對基層用水協會成員、農村水管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建立了工程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從而使群眾受益、政府滿意。項目區工程運行完好率和水費征收率均達100%;真正實現了“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運行實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實踐證明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富裕了當地農民,節約了水源,同時又節能省地,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為此,衛輝市小農水工程設計和建設者們,計劃在“十三五”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386.67 hm2,使衛輝市高標準良田面積達到20746.67萬hm2,為衛輝市農業經濟跨越發展,攻艱克難,大力推廣和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1]王玉霞,劉寧豫,馬勇,等.低壓管灌技術在河南節水農業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學,2006,24(6):933-936.
[2]呂朝陽,郭宗樓.節水灌區指標體系與總效益評價方法探討研究[J].節水灌溉,2008(3):52-54.
[3]陳芝鍵.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技術思考[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8,14(5):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