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麗花(河南省濟源市節約用水辦公室)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腳步的不斷推進,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用水量大幅度增加,用水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然而,我國水資源僅占世界總量的6%,水資源不足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加之各種工業污染,環境污染,給水資源帶來嚴重的質量問題,各個產業爭水的現象不斷增多,農業用水比例不斷降低,不得不思考怎樣去“保護用水、節約用水”。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節水技術,這也是傳統農業向高產、高品質、高效率的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經之路。
農田水利節水技術,是以節水為中心的一系列節水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采用先進的水利節水技術,合理的用水管理技術以及先進的農田灌溉技術,來提高水資源在農業中的使用效率,增加單位面積和總體面積農作物的產量,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我國農業生產受到耕作技術與耕作習慣的影響,另外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長期存在,因此,為減少粗放型生產對水資源的浪費,需要大力推廣農田水利節水技術,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
由于我國水資源分配不勻,再加上農業產量分配也極不勻衡,造成水源資在地域上的貧乏,用水量最多的農業,假如不能夠開展有效的整治,勢必會對附近區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目前我國農業產區的灌溉技術與生產技術還不夠先進,造成大面積灌溉的水資源浪費及損耗,達不到應有的灌溉作用。因此,需要加強農田水利節水技術。
為使農業增產增收,有針對性的對農業科學技術進行研究,完善農田水利節水技術,使建設生態農業成為一種可能。在開展水源配置時,開展各種農業措施改革試驗,再通過農業技術革新實驗對農田水利利用技術進行革新,既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又能有效地利用水資源,也為農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面對我國水資源匱乏的現狀,優化水資源配置對保證我國水資源持續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對水資源進行分配的時候,要嚴格遵循“總量控制、配額管理”的原則,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水資源,避免對水資源的浪費。在合理優化水資源配置時,還要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
農田水利節水技術是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因此,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節水體系,需要農業、水利、氣象以及政府等相關部門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宏觀、大局出發統籌考慮農田水利節水技術體系的建設,并且要給予大力支持。如:在技術上,要得到水利、氣象等部門的支持;在資金投入上要得到財政、銀行部門的支持,在研究推廣上要得到科技、教育、宣傳等部門支持。只有這些部門密切配合,緊密協作,才能夠有效改善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問題。
當前,我國農田節水工程投資大多數是靠國家補助建設,補助資金有限,因此,應改革和完善投資政策,增加投資渠道,成立農田水利發展的專項資金。另外,還要明晰產權,推進農田水利的相關體制改革,加強改革和完善灌區的管理,還要加強水價制度的改革,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等。
為提高農田用水利用率,加強對水資源進行按需分配,需要不斷地引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動高效節水灌溉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生物節水技術、非傳統水資源開發技術、建立在3S技術之上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效節水灌溉的使用效果。隨著農業增產增收,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需要,也需要不斷引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來促進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生物利用度原理,為將水資源最大化利用,農戶要對植物進行合理規劃,需水量比較大的植物,盡量規劃在比較臨近的地方,而需水量較少或者需水時期相近的植物要種植相臨,這樣既方便灌溉,又可以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為發展農田水利節水技術,還要提高農戶節水意識,利用廣播、張貼標語、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節水宣傳工作,改變他們“水來自大自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思想,增強節水意識,樹立節水觀念。另外,還要加強向農戶傳達科學用水的方法,合理灌溉的技術等,以推廣農田水利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發展節水灌溉對我國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不僅是發展高產、高品質、高效率農業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我國成為真正的農業大國的重要一步,大力研究和推廣農田水利節水技術,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不僅促進農業增產增收,也使我國的節水灌溉事業獲得可持續發展。
[1]汪文斌,王世俊.農田水利節水技術的發展趨勢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8).
[2]郭賢.農田水利節水技術的發展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5).
[3]于永君.農業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措施的思考[J].科學與財富,2014(5).
[4]周宇.農業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措施的思考[J].科技與企業,2014(14).
[5]張秀麗.探討農田水利節水技術的發展趨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