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琴 □徐喜艷(光山縣水利局)
光山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信陽市以東的大別山北麓,淮河上游南岸,總國土面積1835 km2,總耕地面積57633 hm2,是一個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的農業大縣。地勢呈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地貌分帶明顯,由東南向西北呈淺山、平畈、壟崗的地形地貌特征。境內有白露河、潢河、寨河、竹竿河4條淮河一級支流。屬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降水量年際間變化大,且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從而形成光山縣旱澇交替的氣候狀況。
全縣現有大型水庫2座,大型水利樞紐1座,中型水利樞紐1座,小(1)類水庫17座,小(2)類水庫122座,塘壩33201處,總蓄水量5.90億m3,有效蓄水量達3.31億m3,大中小型灌區設計灌溉面積50740 hm2,而有效灌溉面積僅32393 hm2,節水灌溉面積2333 hm2。現有機電井249眼,絕大多數用于農業灌溉,井深較淺,涌水量小,設施配套率低。現有大型灌溉泵站1處,小型灌溉泵站251處,主要以縣內四大淮河支流及大中小型水庫為水源,實行提蓄結合。
一是水源工程尤其是大量的小型水庫大多興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標準低,大多帶病運行,興利庫容不能達到設計標準,農業可利用蓄水量大幅減少;坑塘堰壩近70%被淤積為“碟子塘”、“臭水坑”,不要說用于農業灌溉,甚至連農村農民生活和人畜飲水都無法正常保障。二是灌區工程尤其是小型灌區渠系建設不完善,建筑物配套率極低。近80%的小型水庫灌區甚至沒有一條斗農渠,“一公里現象突出”,灌溉基本是從田中漫灌、亂灌。大中型灌區末級支渠幾乎沒有整修配套,灌排不暢,很難實現旱澇保收。且已建的渠系和建筑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灌溉效益逐年衰減。三是全縣電灌站多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運行至今已嚴重老化、失修或報廢,已不能正常發揮效益。四是農田排澇渠系不健全,根據光山縣地理地形條件,有相當一部分農田為沖田,兩側沒有排水溝,一遇洪災,山洪順沖直下,沖毀農田,沖走田中肥料,致使糧食減產,農業生產損失嚴重。五是全縣有65%的機電井配套不完善,50%機井電機毀壞,不能正常使用,一遇特大干旱年份,將不能發揮應急抗旱和保障人畜飲水安全的作用。六是田間節水工程建設發展緩慢,全縣沒有一處滴灌區,不符合發展節水型高效農業的產業需求,需要建設幾片微灌農業示范區,以帶動全縣節水型農業的發展。七是全縣不同鄉鎮農田水利發展不均衡,工程效益發揮不明顯。
一是大量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產權不明晰,管理責任不落實,水費無法征收,造成工程“有人建、有人用、無人管”的局面。二是舊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和管理方式與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嚴重脫節,已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三是部分農民對水是“商品”的意識相對淡薄,習慣吃“大鍋水”,對合理征收水費不支持,造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維護缺乏資金,難以長久發揮效益。四是機電井由于管理不善,毀壞嚴重等原因,造成運行成本高,不到嚴重干旱年份不啟用。
一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用承包、租賃、股份合作、企業投資等形式,鼓勵引導農民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使農田水利工程呈現“財政補貼支持,社會資金投入,農民自愿參與”的建設局面。二是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時抓住國家水利投入政策機遇,進一步鞏固水庫除險加固、灌區骨干工程技術改造成果,按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投資方向,結合光山縣的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和地形、地貌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目標和措施,逐步實施完善田間末級渠系配套和節水技術改造等,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三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613號)要求,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承包制、資金報賬制、竣工驗收制等制度,嚴密組織施工,加強質量監督,杜絕“豆腐渣”工程。同時,將項目工程的建設內容、工程量、投資、項目法人單位、施工、監理企業等情況向社會公示,主動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監督,力求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確保把項目建設成“陽光工程”、“富民工程”。四是繼續深化農田水利重點環節改革。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鞏固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成果,足額落實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經費和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搞活經營權,轉讓使用權,拍賣所有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盤活存量水利資產,變單純的管理為服務、經營、管理,實現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到位、權責明確、保障經費、管用得當、持續發展”的總目標。五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農民更新觀念,改革陳舊的生產和生活模式,進一步增強水患、節水、安全用水意識,提高農民愛護水利工程的自覺性,使建設與管理、管護工作變被動為主動,逐步形成一個建設工程、使用工程、愛護工程的良好社會風氣;大力宣傳并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著力提高農田水利科技含量。六是通過各種方式、渠道加強基層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及時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新技能,培養出一批具有高水準、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切實解決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紐帶作用,使現代農業水利科技技術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