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護理員現狀與市場需求狀況分析及展望
李建,黨曉偉,付志華,秦博文,馬秀芬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通過對養老護理員現狀與市場需求狀況進行分析,探究提高養老護理員整體素質,改善老年人的護理狀況。方法:通過實地考察、網絡調查等方式,了解養老護理員現狀及社會需求。結果:養老護理員需求量大,高素質的養老護理人員在國內和國際都有廣泛的就業前景。結論: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存在著文化素質低、專業技能差、養老護理員缺口大、供不應求等現狀,急需建立一支層次高、專業性強、服務規范化的養老護理員隊伍,以滿足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需求。
關鍵詞:養老護理員;市場需求;分析展望
文章編號:1006-6223(2015)12-2066-03
文獻標識碼:B
隨著社會進步,醫學發展,老齡化社會逐漸來臨。養老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主要是保姆式的簡單生活料理,對于老年人更為精細的護理及精神安慰等方面的需求基本不能滿足,且其隸屬于家政服務行業。在我國,雖然有的學校已開辦了養老護理專業,但隨著老齡化步伐地加快,現有養老護理員數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未來社會需要。國家及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護理,為了保證入住老人得到高質量的服務和養老機構能正常運行,社會也在不斷提高養老護理服務的專業化程度,培養大批的專業化高素質型養老護理人員將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的需要。然而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勞動用工制度不規范,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的建設以及培養模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為:文化素質不高、專業技能水平不夠、年齡偏大、流動性強,不穩定、缺乏系統培訓等。從目前國家養老護理員總體情況來看,我國養老護理員現在從事著的養老護理服務工作實際上僅為簡單的生活照料,還處于家政服務的初級階段,實際入住養老服務機構的老人根本得不到更深層次的服務,例如專業的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康復保健等[1,2]。因此,需要大量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探討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多樣化的養老護理服務措施。
1養老護理員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主要來源于兩組:一組是具有專業護理水平的專職護士擔任;一組是由外來務工人員組成的專職護工,這些護工文化層次不高,沒有經過正規培訓[3]。有人對江蘇省養老機構中2909名養老護理員進行基本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專職護士有335名,僅為11.5%,而護工則為2574名,占88.5%[4]。另外還對這335名專職護士的專業培訓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接受過規范、系統的養老護理醫療、保健、康復護理學習培訓的護士僅占極少數,大部分護理人員為普通病房的護士或即將退休的護士,并沒有進行過專業的養老護理崗位培訓[5],由此可見養老護理員缺口之大,基本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程度,基本狀況下:
1.1文化素質低下。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隸屬于家政服務,因此養老護理員文化素質低是最為突出的特點[6,7],這些人員多來自農村,還有一部分為城市下崗人員,北京市2003年對23所養老機構進行了調查,其統計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474名養老護理員中,文盲者占5.1%,小學文化占8.0%,初中占51.9%,高中及以上學歷者占35.0%[8]。北京這樣的經濟發達城市尚且如此,對于其他城市情況將更為惡劣,由此可見,我國養老護理員的文化素質亟待提高。
1.2專業技能水平欠缺。養老護理是一項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為了規范其職業標準,我國頒布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試行)》。但是,自標準頒布實施至今七年以來,效果卻沒有明顯改善,在標準中明確規定養老護理員必須持國家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的資格證上崗,然而大部分地區基本未實施推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即使有部分城市實施推廣了持證上崗制度,但是持證率并不高[9],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為57.4%,其中依靠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以及一些民營老人院的持證率僅為43.5%,甚至更低,而廣州,僅為12%。即使一些地方推行了崗前培訓制度,但其培訓卻很不規范,僅僅是走走過場,遠遠不能達到培訓的要求,據2009年的調查顯示,在我國取得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的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書的僅為2萬人,持證率只有10%[10]。可見我國養老護理人員的缺乏程度,同時可以看出其專業技能的欠缺。
1.3年齡偏大。我國養老護理員存在著年齡普遍偏大現象,40歲以下的僅為14.3%,而40歲到49歲的護理員達到47.66%[11],養老護理工作既細致,勞動又繁重,年齡偏大將會給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面對繁重勞動時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因此年齡偏大不宜勝任,容易給養老護理工作帶來極大隱患。
1.4流動性強、缺乏系統培訓。根據調查顯示,北京每年養老護理員流失最高達到1/3以上,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從業年齡普遍偏低,因為養老護理工作即繁瑣又勞累,收入不高,也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大部分養老護理員一旦找到其他工作,就會離開養老護理行業。同時,大部分養老護理員缺乏系統的培訓,不能為老年人實施專業化的護理服務。養老護理員不僅僅是對老人簡單的生活照料,還需要專業和技能,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及社區中的養老護理員,大部分缺乏養老護理方面的系統培訓,甚至上崗前沒有參加過正式培訓。另外我國養老護理員培訓模式單一,缺乏市場有效競爭,培訓內容少,多集中于基本護理操作,缺乏職業道德和老年人心理護理方面的知識培訓,專業化程度不夠。
2養老護理員的市場需求
據統計,我國老年福利機構現有職工約為22萬名,其中通過國家勞動保障部門頒發資格證書的養老護理人員約占10%左右,由此可見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存在著嚴重的不足。2012年,我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比上年增加3436個,累計達到44304個,總床位數為416.5萬張,比前一年增加了12.8%(其中每一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1.5張,比上一年增加7.5%),以河北省承德市為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水平不斷發達,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轉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對養老服務機構的需求越來越大,截至2012年底,我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4.5萬人,占總人口的14.5%;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2.4萬人,占總人口的8.59%。2013年底,承德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71所,總床位12344張。其中五保供養中心47所,床位10041張;社會福利院1所,床位220張;獨立運行的光榮院2個,床位96張;榮軍醫院1所,床位120張;社會辦老年公寓20所,床位1867張,平均每45位老人,擁有一張床位,可見中國的養老機構,還需要不斷完善,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量更在不斷增加。
我國民政部門在2011年印發的《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預計我國養老護理員總數量將達到600萬人,目前全國范圍內,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人數僅為5萬余人,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失能老人到2020年將達到599~674萬,半失能老人達到6852~7590萬,由此推算,我國養老護理員崗位則應該達到657~731萬人,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僅為200萬左右,缺口將近300~500萬人[12],社會對養老護理員需求的缺口在不斷增大。
3養老護理員行業展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人類進入老齡化時代,我國也提高了對養老護理員的重視程度,民政部于2001年發布了《老年人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規范明確規定:從事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的人員要經過專業培訓,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持證上崗,更應該熟練掌握所從事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國務院于2006年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在本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培養老年護理學專業型人才,要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發布以及社會對于養老護理問題的關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開始設置“老年人服務與管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等相關課程,從而加快了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但是,這些還遠不能滿足社會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如何能夠培養一些層次高、專業性強、服務規范的養老護理員隊伍,現提出以下對策:
3.1在中高等職業院校開設獨立養老護理員專業。各級高中等醫學護理院校面對我國養老護理員缺乏的現狀,應該有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機遇,調整培養方向,向社會輸送緊缺型專業人才。中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應該開設養老護理專業,面向社會招生,突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訓,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養老護理人才為目標。使養老護理人員熟練掌握老年人的一般護理常規、突發疾病的急救,注重老年人的康復護理以及慢性病的保健護理,熟悉解決一般心理問題的護理方法。
3.2提倡高中等醫學院校“雙證”教育模式。在一些高中等職業職院校,對護理專業的護生,調整課程設置,加入老年病護理、康復護理等課程,并利用業余時間,對護生進行養老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學生在畢業后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的同時,參加國家勞動保障部門的養老護理員執業資格考試,通過這種“雙證”教育模式,拓寬護士的知識面,擴大畢業生就業范圍,為以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打下基礎。
3.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國家勞動部門可以在城市下崗職工中以及城鎮農村選擇一批有志于從事養老護理的適齡人員,對他們進行統一正規的免費培訓,并給予一定的補貼,然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既擴充了養老護理隊伍,又可以擴大再就業,同時規范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建立持證上崗制度并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資質待遇,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服務意識,拓展培訓渠道,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則應該按照護理員的工作強度和資格證書設立合理的工資標準,制定最低工資制度,可以參照杭州的政策“福利性非盈利性養老機構給予取得高、中、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每月工作標準達到當地最低工資的1.6倍、1.4倍和1.3倍。”通過廣播、媒體等傳播途徑,不斷宣傳養老護理員職業的必要性,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培養全社會尊重養老護理員的良好風氣、降低養老護理員的流失。
3.4養老機構主體和國際接軌。我國的養老護理機構應該與國外的養老服務行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定期派專業教師去學習他們護理的先進理論和技能,以便于向老人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在國際紅十字會大力支持下,我市已經有部分教師去比利時參加養老護理的專業學習和交流。各級養老服務機構應加強社會責任感,及時和養老護理員鑒定勞動合同,并保障養老護理員的合法權益,按照法律規定,為養老護理員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建立分級制度,給與較高的職稱與工資,激勵養老護理員的工作積極性,獎優懲劣,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
“百順孝為先”這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老年人能安度晚年,貢獻我們最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虹,李彩福,李花.養老護理人員培訓現狀與研究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2014,7(26):77~79.
[2]劉慎梅,龍安國,莊華英,等.養老護理員特征對養老機構老年人身心健康影響多因素分析[J].2013,10(13):1~3.
[3]黃菲,張會君,解杰梅.國內外養老護理人員的演技進展[J].護理研究,2011,1(25):189~191.
[4]陳卓頤,陳偉然.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14):72~74.
[5]白利民,白婧文.江蘇省養老護理人員現狀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1,8(7):322~324.
[6]李潔,徐桂華,姜榮榮,等.我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現狀及人才培養展望[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3):236~239.
[7]孫毅,朱書翠.養老機構對養老護理員的要求[J].中國民康醫學,2007,19(1):77~78.
[8]曹梅娟.養老服務機構護理人員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8,12(22):3299~3301.
[9]陳四清.對老年護理職業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護理學雜志,2011,18(12):27~29.
[10]陳卓頤.關于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辦學的理性思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
[11]黃菲,張會君,尹姣.遼寧省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培訓現狀及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59(3):570~572.
[12]周亮.“護工荒”成為養老事業發展“攔路虎”[N].中國社會報,201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