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敖東醫藥有限責任公司 楊秀麗
企業財務指標評價體系及其運用
吉林敖東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楊秀麗
摘 要:科學、完備的財務指標評價體系能夠充分挖掘財務數據背后所反映的潛在風險、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有利于企業做好自我診斷,加強風險管控,提升經營效率。財務指標評價體系依賴于財務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完備性,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管理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財務指標評價體系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需做出進一步調整。本文深入探討和分析傳統的財務指標體系,并就如何改進現有的評價體系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字:財務評價 指標體系 缺陷 改進
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相關財務數據資料綜合、全面地反映了企業資產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通過閱讀財務報表,企業可以全面地了解財務狀況和盈利情況。雖然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大數據濃縮后的精華,但是依然不能直接深入主題,而財務指標評級體系正是窺探財務數據背后反映問題的有利工具,有利于企業經營者及時診斷企業的經營風險并做出有效的決策,也有利于外部利益相關人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企業的相關財務信息。
傳統的財務報表指標體系包含四個部分:償債能力指標、資產運營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和發展能力指標。這四個指標反映的側重點不同,償債能力主要反映了企業的經營資產和現金流量與債務的匹配狀況,體現了企業未來償付債務的能力;資產運營指標反映了企業資產的運營效率,體現了企業經營和利用資產的能力;盈利能力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的經營目標;發展能力指標著眼于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和高度。以上傳統的財務指標評級體系經歷了漫長的經濟發展階段,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和深入改革,傳統的財務指標并沒有隨之做出調整和改變,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和管理的需要。
2.1 傳統財務指標忽略了非財務信息的評價
現行的財務指標評價是基于財務報表以及其他財務數據資料,因此反映的內容完全集中在財務信息。事實上,企業的經營信息不但包含財務信息也包含著非財務信息,從實際經驗來講,非財務信息對于企業利用相關者理解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而財務指標在解讀非財務信息方面存在缺陷。常見的非常財務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的經營戰略。企業未來的經營戰略的財務表現以及企業經營戰略的執行進行。(2)行業狀況信息。主要包含行業的前景信息、行業的競爭狀況和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3)宏觀經濟信息。宏觀經濟狀況是企業運行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變動對于企業的經營產生巨大的影響。宏觀經濟信息主要包括行業產業政策、價格政策和優惠措施等。(4)社會責任信息。在最近幾年,企業的社會責任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影響到企業的市場形象,進而影響到市場對于企業的看法。例如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等。(5)人力資源信息。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但是,在企業的實際經營中,常常遇到這樣的難題,如如何評價職能支持部門的人員業績,因為這些人的業績并不能直接與企業的經營業績掛鉤。以上的非財務信息在重要性方面不亞于財務信息,卻沒有被很好的表達出來,對財務報表解讀造成不小的障礙。
2.2 傳統財務指標體系忽略了財務結果的動因
財務指標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診斷財務風險,以便于挖掘企業的潛在能力和審查經營風險。而現行的財務指標體系反映內容都是企業經營的財務結果,如利潤率、資產周轉率等,這些指標給分析認識帶來的都是直觀感受,如資產負債率的高低和利潤率的高低。但是財務報表分析的專業人士不但要得到這些直觀上的信息,還要深入探討財務結果的生成過程,也就是要找財務結果的動因。例如,如果目標企業的利潤率與同行業相比較低,財務報表分析專家就要找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以便于管理層能夠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企業的經營。但是,很難從現行的財務指標體系中找到想要的答案。這也是當前財務報表分析的一個難點,一份真正有價值的財務報表分析案例一定是“有血有肉”的,即,既要找到財務問題,又要分析出財務問題背后所反映的運營問題。當然對于專業人士來講,深入挖掘財務指標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就有很大的問題。目前,現行財務指標體制只關注于企業運行的財務結果,忽略財務結果的動因,這一缺陷阻礙了財務指標分析的“自我糾正”功能的發揮,不利于企業找到企業經營的更深層次的原因,不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管理決策。
2.3 現行財務指標缺乏對未來風險和發展的考慮
目前的償債能力指標、資產運營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和發展能力指標的計算和處理都是基于過去的財務數據和財務信息,因此,現行的財務指標體系非常擅長總結過往的經營經驗和發現過去暴露的運營問題。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企業的經營和決策都是面向未來,過去的財務信息和未來決策的相關性依然存在很大爭議,也就是說現行財務指標體系和未來經營決策的相關性有待進一步驗證。特別是作為外部的利益相關者,例如,債權人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而無論是流動比率還是資產負債率都反映了當下某一時點的償債能力,而債務還沒有到期,債權人怎么評價未來的償債風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再如,外部投資人在選擇目標投資企業時,常常通過未來的現金流量和財務指標來估測企業的發展潛力,而現行的財務指標體系在這方面的能力表現的非常弱。當然,作為企業的所有者和內部管理者更加關心企業未來的成長和風險,現行財務指標的設置忽略了這一因素,雖然有發展能力這一指標,但是它的構造原理并沒有考慮未來的因素,計算也是基于過去的財務數據,相關性確實大打折扣??傮w來說,科學的財務指標體系必然要具有前瞻性,能夠預測未來發展的風險和動力,如果忽略了前瞻性這一因素,就不利于增強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信息,不利于企業自身及時做好戰略部署。
3.1 加強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結合
很多的專業人士認為,在特定情況下,非財務信息的價值已經超過了財務信息,例如,很多炒股人士往往更關注企業的并購和重組等經營決策行為,因為這些信息往往能夠引起股價的波動。所以非財務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非財務信息的最大特點是不好量化,因此很難用財務指標來直接衡量。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因勢利導,不能非常牽強的將非財務信息進行量化和構建指標體系,而是要根據非財務信息的特點,擬定替代性指標,來更好地展現用戶想要的非財務信息。接下來,根據現實中通用的非財務信息進行具體的改進。通用的非財務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顧客滿意度。該指標主要表現了消費者對于企業的看法,該指標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顧客的滿意人數或者利用投訴頻率來代替。(2)產品或服務質量。該指標與顧客滿意度類似,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外在表現,該指標的設計可以通過產品或服務的技術性參數來表達,或者通過統計產品的退貨率和返修率來表現。(3)創新能力。投資人對企業的創新能力非常關注,這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生存狀況,該指標可以利用研發費用與資產總額的比例來表達,或者也可以用企業的新增專利數量來表示。(4)市場份額。市場份額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盈利狀況,市場越大,企業的盈利空間也就越大,通行的做法是用企業的銷售收入在總體市場收入的占比來表達。(5)人力資源狀況。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人力資源狀況通常反映了雇員的能力和雇員的滿意度等信息,可以用雇員的學歷構成比例和員工滿意調查比例來反映。(6)戰略目標。企業的戰略目標多種多樣,戰略目標最終都要表現在財務指標上,例如,企業的戰略目標是提升創新能力,那么就可以用企業的研發投入和投入產出比來表示。
3.2 加強對財務結果驅動因素的分析
解決企業的經營問題才是財務評價指標的終極目標,如果只看到企業財務結果,那么將無益于解決實際問題。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財務結果的驅動因素,才能有的放矢。要改善現行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實施平衡積分卡的評價管理。平衡計分卡是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將組織的戰略落實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和目標值的一種新型績效管理體系。平衡積分卡認為,客戶和內部運營是企業成長的內部和外部兩個因素,客戶如何看企業決定企業的市場前景,內部運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兩者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員工的學習和成長是企業創新發展和成長的不竭動力,而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企業今天的技術和能力已無法確保其實現未來的業務目標,加強對員工學習和成長的投入才能保證企業永遠走在技術創新的前列。相比于現行的財務評價指標,平衡積分卡平衡了結果性指標和驅動型指標,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了最直接和有用的決策依據。
3.3 加強企業對未來發展風險的評估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每時每刻都在面對著不可預知的風險,如果企業不注重加強對未來發展情況的預測,不能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那么企業將會面臨著經營失敗的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企業在籌措資金、投資、日常的交易、利潤的分配中都可能產生風險。為了加強企業對財務風險的應對,企業應構建起財務預警指標體系。財務預警指標體系應當包含財務彈性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等一系列指標,雖然傳統的財務評價指標也多多少少涉及到這一方面的內容,但是,側重點是不同的,本文介紹幾個特殊的指標。財務彈性是指企業在面臨突發情況時,改變現金流量的能力。反映財務彈性的指標有:用于測定企業全部資產的流動性水平的營運資金與總資產比率;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應收賬款及存貨周轉率。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中的償債能力指標的設計應該著眼于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考察企業未來的變現能力和獲利能力是否滿足未來償還債務和舉借債務的要求。盈利能力指標應該更加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利潤的影響,如產品的成本利潤率、產品附加值等。
財務評價指標的構建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具有非凡的意義,雖然我國企業都以長期采用了現有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也有豐富的經驗。但是,雖然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傳統的財務評價指標很難滿足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的需要,它忽略了非財務指標的價值,無法復原財務驅動因素的過程,忽視了對未來風險的預測。未來,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應該進一步改善以上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亞芳,張喜悅.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問題研究[J].經濟師,2011(07).
[2] 趙田.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及其運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5(13).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9(a)-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