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珠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內科,廣東510220)
大腸息肉患者電子結腸內鏡下行電切除術前后護理體會
梁惠珠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內科,廣東510220)
目的觀察大腸息肉患者電子結腸內鏡下行電切除術前后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該院行經腸鏡下大腸息肉切除術患者24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專業護理組,各120例。常規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而專業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護理措施。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工作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專業護理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較常規護理組少,心理狀態良好比例較常規護理組高;患者對服務態度、技術操作、健康教育、基礎護理和病房巡視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常規護理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心的術前、術后專業護理是保障電子結腸內鏡下成功行電切大腸息肉切除手術、提升患者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關鍵。
結腸息肉; 內窺鏡檢查; 電外科手術; 護理
大腸息肉作為起源于大腸黏膜上皮的隆起性病變,其臨床常表現為慢性腹瀉、腹痛、便血,甚至營養不良、貧血等,同時有研究還顯示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且能夠隨著息肉的增大不斷增大[1](如直徑超過1.0 cm),癌變的概率也隨之升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其癌變率可達1.4%~9.4%[2]);近年來隨著醫療設備的完善和技術的進步,電子結腸內鏡下電切除術已經成為治療該病的首選[3],而加強此類手術患者術前、術后護理是保證手術質量和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環節,現將本院對電子結腸內鏡下電切除術患者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廣州市紅十字醫院消化內科選取240例經腸鏡下行大腸息肉切除術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經相關病理學檢查得以確診,其中男132例,女108例;年齡39~77歲;腸道疾病分類:橫結腸息肉78例,降結腸息肉42例,乙狀結腸、直腸息肉90例,升結腸息肉30例。病理學檢查分類:腺瘤性息肉25例,良性息肉86例,增生性息肉129例。本研究240例患者均于富士EC-450WM5電子腸鏡(富士能株式合社)下行大腸息肉切除術,對于較大息肉則采取分塊電切方法且對切除息肉進行回收病理檢查。同時所有患者均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的240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專業護理組,各1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1.2 排除標準 (1)精神疾病、認知功能下降或語言障礙;(2)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3)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存在嚴重異常;(4)合并嚴重并發癥;(5)依從性差。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參考《護理學基礎》[4]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護理、皮膚護理、用藥護理、生活護理等,而專業護理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1 心理護理 電子結腸內鏡下電切除術作為一種侵入性微創手術,由于患者或家屬不甚了解,往往對手術或術后恢復產生恐懼、緊張、焦慮心理,所以針對患者具體心理類型,護理人員應耐心、詳細地講解內鏡下消化道息肉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不良反應等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同時宣傳成功病例和該手術優點,使患者能夠分享成功經驗,進而增加患者自信心、消除其心理負擔,使之調整心態接受醫護人員。對于恐懼、抑郁焦慮型心理患者,首先應加強醫院、科室及醫療水平的宣傳和講解,消除患者對陌生人員及環境的疑惑,同時在交流溝通期間注意應用肯定及明確性語言幫其樹立自信心,消除不良心理障礙協助患者渡過精神上的難關,且在交流期間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避免使用敏感措辭等。
1.2.1.2 術前準備 (1)指導患者術后進行有效訓練,如深呼吸放松腹肌緩解不適;(2)充分的術前檢查:詳細了解患者既往史、過敏史,遵醫囑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和心電圖檢查等,確保手術順利進行;(3)腸道清潔準備:術前3 d可進少渣半流質食物,忌豆類和粗纖維等食物,術前遵醫囑給予果導片0.4 g、手術當天禁食,并當天于06:00、08:00分別給予50%硫酸鎂100mL口服,之后則在半小時內分次飲用溫開水2 000~4 000mL,飲水后患者排泄至排出淡黃清水無糞渣為佳,同時加強患者生命體征和意識監測,一旦發生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1.2.1.3 術后護理 (1)加強呼吸、心率、血壓、脈搏等指標監測以及意識、腹痛、腹脹、大小便等情況巡視,若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跡象提示患者存在活動性出血,若患者出現血便、黏液血便或在肛門排氣后出現劇烈腹痛、腹脹明顯現象則應告知醫生及時處理;(2)臥床休息:根據息肉大小囑患者臥床休息時間,例如息肉直徑小于0.5 cm者,囑其術后臥床6 h,息肉直徑大于0.5 cm者,囑其絕對臥床休息2~3 d,且2周內避免劇烈活動,如彎腰、搬物品、屏氣運動、熱水浴或長時間用力下蹲等以免出血;(3)飲食護理:術后禁食24 h,24 h后進無渣流質飲食3 d(若息肉直徑大于3.5 cm延長2 d),可選用米湯、肉湯、果汁等,避免食用牛奶、豆漿等易產氣食物;根據病情(3~5 d)逐步過渡至少渣半流質飲食和普食,此期間加強營養補充、可選取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且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食用韭菜和芹菜等粗糙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總之,術后飲食護理應遵循以下原則:少渣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不脹氣、易消化、忌粗纖維、生硬、刺激性飲食和濃茶、咖啡。
1.2.2 護理效果評估標準 心理狀態評估參考癥狀自評量表(SCL-90)、艾森個性問卷(EPQ)及手冊[5]。護理工作滿意度評估參考《維多利亞住院患者滿意度監測方法學》,包括健康教育、基礎護理、病房巡視、服務態度、技術操作(每項20分),分為滿意和不滿意[6]。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其中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比較采取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將檢驗標準設定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專業護理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較常規護理組少,且心理狀態良好比例較常規護理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平均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專業護理組患者對服務態度、技術操作、健康教育、基礎護理和病房巡視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護理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專業護理組患者護理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大腸息肉作為消化道常見疾病,好發于各年齡段,其造成的慢性腹瀉、腹痛、便血等癥狀不僅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息肉引起的癌變縮短了患者生存期[7];目前電子結腸內鏡下行電切除術既可清楚觀察到大腸情況,又能對息肉進行有效切除,所以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的弊端,同時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患者耐受性好等優點[8],但該手術對護理人員要求較高且術前、術后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手術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等[9]。
鑒于此種情況,作者本次對大腸息肉患者于電子結腸內鏡下行電切除術治療且加強其專業護理措施,以期提高手術效果、改善護理服務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從表2數據可知加強專業護理能有效調節患者心理使之能以最佳狀態接受各項護理工作,且通過此種加強護理措施可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減少平均住院費用;表3數據顯示通過加強專業護理措施提升護理服務工作質量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改善護患關系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另外本次護理結果還顯示實施專業護理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因此結合上述三組數據,作者認為此次專業護理措施效果顯著且可行,值得臨床推廣。本研究中專業護理組規范了護理工作、強化了護理措施,能夠通過每天對各項檢查、病情進展、護理措施落實及效果等評估,及時發現異常并告知醫生進行處理;同時根據手術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階段的實施護理措施,例如術前的心理護理改善了患者食欲、睡眠等,緩解了恐懼、緊張、焦慮心理;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夠了解疾病有關知識、術中和術后護理配合注意事項等,從而促使患者積極主動參與護理工作、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形成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模式,從而使得專業護理更加“人性化”且對護理滿意度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0];同時術前的清潔、灌腸至關重要,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而術后飲食護理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本次所實施的專業護理措施能夠針對存在的護理風險防微杜漸且可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護理始終,使患者在得到專業護理措施的同時身心得到有效保護與滿足,既提升了臨床護理質量,又優化了醫院服務內涵、緩解了護患關系緊張狀況。
[1]賴美芬,周宇.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大腸息肉的護理配合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5):199-200.
[2]吳愛嬋.內鏡下大腸息肉摘除術6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6):79-80.
[3]劉敏.經腸鏡無痛高頻電刀切除大腸息肉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2,9(8):25.
[4]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6-158.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31-238.
[6]楊輝,Thomas S,張拓紅,等.維多利亞州住院病人滿意度監測的方法學[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6,14(4):16-18.
[7]張帆,張茶麗,聶靜,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大腸息肉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20.
[8]劉紅云.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613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1):83-85.
[9]朱春英,葉揚娥.大腸息肉患兒300例無痛腸鏡下電切術中配合及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9):170-171.
[10]張艷,魏建紅,史曉芬.臨床護理路徑在大腸息肉摘除術中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40-4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7.052
:B
:1009-5519(2015)07-1088-03
2014-09-17
2014-11-10)
梁惠珠(1974-),女,廣東廣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消化內科護理工作;E-mail:1842714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