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景,譚雪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普外二區,湖南長沙410000)
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
彭 景,譚雪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普外二區,湖南長沙41000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腹部手術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腹部手術的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外科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疼痛程度、不良反應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腸鳴音時間均早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而視覺模擬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在腹部手術患者康復過程中有較好效果,且能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護理工作; 腹部/外科學; 康復; 手術后并發癥
腹部手術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類手術,但由于手術及麻醉對機體帶來的負荷,可導致腸蠕動減弱,積氣過度而致腹脹,排便困難等,直接導致患者治療效果降低。而手術創傷所致的術后疼痛,更能導致心血管并發癥及心理障礙,給患者術后康復帶來重重阻礙[1-2]。因此,腹部手術的療效如何,不僅僅依靠手術本身,更需要術后合理的護理干預予以保障。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護理工作的內容已不僅限于以往的打針、靜脈滴注等基礎服務,護理服務已轉變為防治、康復為一體的綜合護理模式[3]。近年來,本院對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腹部手術的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20~75歲,平均(51.8±4.0)歲;胃腸道手術37例,肝膽手術19例,闌尾切除術15例,腫瘤切除手術9例;微創手術44例,開腹手術36例。觀察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21~77歲,平均(53.0±4.3)歲;胃腸道手術35例,肝膽手術20例,闌尾切除術14例,腫瘤切除手術11例;微創手術41例,開腹手術3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位置、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符合以下條件:(1)患者均為擇期手術,且能夠嚴格遵醫囑治療;(2)排除不能進行有效溝通的患者;(3)排除有神經系統病變、認知功能障礙及有精神疾病的患者;(4)排除有精神系統疾病家族史的患者。
1.2.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對癥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外科護理,如監測生命體征、腸胃減壓、腸外營養、健康飲食、指導用藥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 健康宣教 手術后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囑咐患者6 h內去枕仰臥,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堵塞患者呼吸道,從而導致窒息死亡[4]。給患者講述疼痛相關知識,并教導其如何正確描述疼痛,消除疼痛帶來的恐懼不安;向其介紹疼痛治療方案,并介紹其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如腹脹、排氣等等。指導患者正確咳嗽排痰的同時,避免腹壓過高和牽拉傷口。若發生腹部感染,指導患者采取半坐位,使炎癥分泌物聚集在盆腔。指導患者術后恢復期的禁忌事項,避免意外發生。
1.2.2.2 疼痛護理 正確評估疼痛狀態,對疼痛程度較輕者可通過談話、聽音樂、看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盡量不給予止痛藥治療[5];對于疼痛較重且疼痛原因明確的患者,要定時定量給予藥物止痛;對疼痛程度高且原因不明者,應在患者疼痛不可忍受時給予止痛治療,首次用藥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以此為根據調節藥物劑量。護理人員要嚴格掌握疼痛藥物的藥理知識,避免在配藥過程中發生不可預見的意外。
1.2.2.3 心理護理 患者心理狀態的改變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腹部手術患者多會產生心理上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將直接影響其治療效果[6]。護理人員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掌握其心理變化,并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樹立患者治愈信心,克服對手術本身的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和依從性。術后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并與患者積極溝通,告訴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的注意事項,并解釋術后護理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監控,及時消除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2.2.4 體位、按摩及熱敷護理 術后要指導并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臥位,并每2小時協助其翻身,防止床褥的發生;要減少體位改變、深呼吸、咳嗽等運動時對傷口的牽拉作用。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并協助其家屬對患者進行按摩,包括傷口周圍皮膚、四肢等[7]。部分患者可出現低體溫現象,對此可于術后1 h即進行熱敷,主要熱敷患者四肢。可將熱水袋用毛巾包裹,并置于四肢動脈處,待體溫恢復到36℃即可停止。
1.2.2.5 術后康復及認知功能訓練護理 術后患者清醒后即可開始行適當肢體鍛煉,并胸式呼吸機有效咳嗽方法,練習術中體位及床上使用便器。術后第2天協助其練習做起并下床活動,教會下床技巧。各項訓練要輕柔、準確,并且避免拖拽等暴力動作。術后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訓練,通過語言、文字、圖形、音樂等多種模式進行認知功能鍛煉,提高患者語言、行為能力。
1.2.2.6 飲食護理 早期進食能刺激胃腸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氣。一般可于患者術后6 h時給予流質食物,加速胃腸功能恢復,并起到防治腸道并發癥的作用。
1.2.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腸功能恢復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后24 h疼痛情況進行評定,分數高低和疼痛程度成正比。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將治療效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最后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感染、休克、肺部感染及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腸鳴音時間均早于對照組,且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疼痛程度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疼痛程度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n 排氣時間(h)排便時間(h)腸鳴音時間(h)VAS評分(分)觀察組對照組80 80 tP --33.4±6.3 52.4±5.9 19.689<0.001 62.8±6.0 85.4±5.8 24.223<0.001 59.3±5.9 81.6±6.1 23.901<0.001 3.3±0.2 4.2±0.3 22.326<0.00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腹脹、排便障礙、靜脈血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4,aP=0.036),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06,P= 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腹部手術時臨床最多見的手術之一,隨著腹腔鏡、胃鏡、膽管鏡的廣泛應用,腹部手術給患者的創傷小,且恢復快。但疼痛、切口感染、腸蠕動減緩、腹脹、排便不暢、排便功能障礙等仍是常見的腹部手術并發癥,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治療,是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的難題。疼痛是一種自發性的保護措施,但卻會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可導致患者心理焦慮、抑郁,降低療效甚至導致意外發生。術后腹腔臟器損傷、腸梗阻等均可導致腹脹,腸蠕動減緩,使得腸功能恢復減慢。排氣較晚、排便障礙均會導致患者進食時間推遲,患者不能得到充足營養,機體免疫力降低,延緩切口愈合。因而,合理的術后護理也是患者康復的必備條件。護理干預是基于一定科學理論,在護理診斷的指導下,按事先預訂的干預方法從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對腹部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調動其治療積極性,提高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事件的應對能力。
合理的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加速患者康復。金艷等[8]研究顯示,行護理干預的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排氣、排便時間分別比接受傳統護理服務的患者早了近20~30 h,且并發癥發生率也降低了8%。同時,魏冬梅等[9]的研究也得到了近似的結果。而在陳貞素[10]的研究中,腹部手術后的護理干預還能有效加強患者認知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腸鳴音時間均早于對照組,且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腹脹、排便障礙、靜脈血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腹部手術患者康復過程中有較好效果,且能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04.
[2]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22-226.
[3]曾燕,韋喜艷.術前疼痛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7-68.
[4]李越.護理干預對老年人腹部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4):124-125.
[5]陳銀霞.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6):151-152.
[6]沈浙英.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心理狀態及胃腸功能的影響分析[J].求醫問藥,2011,9(4):72-73.
[7]張寒英.對腹部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9):1093-1094.
[8]金艷,劉敏.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267-268.
[9]魏冬梅,馬榮梅,耿世平,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1):96-97.
[10]陳貞素.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術后認知功能和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6):95-9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7.055
:B
:1009-5519(2015)07-1094-02
2014-04-28
2014-11-25)
彭景(1983-),女,湖南長沙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外科護理工作;E-mail:1844179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