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獻,陳泰祥
(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陽421900)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療效分析
李章獻,陳泰祥
(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陽421900)
目的探討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新鮮OVCF患者35例(41椎)。過伸體位手法復位后行PVP治療,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情況、椎體高度及Cobb角變化,評價治療效果。結果該組35例(41椎)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20~65 min,平均(35.0±14.1)min。椎體骨水泥注入量為1.8~6.2 mL,平均(4.6±1.6)mL。PVP術后VAS、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椎體高度及Cobb角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過伸體位手法復位結合PVP治療老年OVCF,可部分恢復椎體高度和矯正后凸畸形,減輕疼痛,減少臥床時間及并發癥,安全可行,實用性強,值得臨床推廣。
骨折; 骨質疏松; 椎體成形術; 手法,骨科; 體位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多發于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更為常見,表現為后背部劇烈疼痛、脊柱損傷、致椎體高度丟失、后凸急性、頑固性背痛,嚴重者可有肺功能、胃腸道功能等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以往大多行保守治療,如長期臥床、支具固定、藥物治療等,但效果較差,且不能并緩解短期疼痛,患者治療周期長,并發癥多[2]。近年來,臨床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為主要灌注材料,并通過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在增強椎體的強度、改變椎體的穩定性、緩解脊柱疼痛方面具有明顯的療效[3],有利于恢復受損脊柱并早期活動,已廣泛地被臨床醫生及患者所接受。本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采用PVP治療老年OVCF患者35例,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35例OVCF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例,女27例;年齡60~83歲,平均(75.7±7.3)歲;其中單椎體30例,雙椎體4例,三椎體1例;椎體骨折部位T11~L4,共41個椎體;其中采用單側穿刺椎體31例,雙側穿刺椎體10例。所有患者經X線片及CT、MRI檢查確診,并經術前病情評估排除PVP的手術禁忌證[4]。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即(1)患者符合OVCF的診斷標準,脊柱X線片提示椎體壓縮骨折;MRI檢查證實椎體內骨髓水腫、骨小梁骨折、骨密度檢查降低。(2)所有患者年齡大于或等于60歲。(3)訴胸腰部疼痛、翻身及起床困難,具體表現為局部疼痛、壓痛等,可伴有腫脹和功能障礙;部分患者有脊柱畸形,骨擦音,反常活動等;嚴重者可有身高變矮,側凸或駝背。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入組所有患者術前接受常規檢查,如血常規檢查、X線片檢查、MRI檢查、碘過敏試驗等。患者取俯臥位,手術床上放置Hall-Relton支架,墊高胸部和盆部,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雙手置于病變椎體上方適度下壓,同時借助患者自身體質量進行過伸體位復位,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C型臂機定位傷椎持續并動態監視,選用經皮穿刺PVP器械,于皮膚與椎體之間建立工作通道,深度達椎體前1/3,確認穿刺針位置良好后,調制PMMA(天津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產品)骨水泥至黏稠拉絲狀態,在正、側位透視下用注射器向傷椎注入PMMA。注入量一般1.8~6.2 mL,透視下見椎體2/3骨小梁被骨水泥廣泛浸潤,若發現骨水泥浸潤至椎體后緣或向椎體外滲漏則立即停止推注,注射時持續向前頂壓脊柱,使椎體和椎間隙高度恢復并有效維持,緩慢旋轉套管,待留置于體外的骨水泥完全硬化后2 min取出套管,無菌敷料包扎,觀察患者的雙下肢活動情況,術后24 h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臥床1 d后佩戴腰圍下床活動,術后給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如手術穿刺部位疼痛,可予以消炎鎮痛藥緩解癥狀。
1.2.2 觀察指標 采用VAS法,以0~10分表示疼痛的程度,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10分為劇烈疼痛,比較術前及術后的患者疼痛程度。同時,記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分布情況。1年后對患者進行回訪,復查X線片,測量病變椎體治療前后椎體前緣、中線高度、脊柱Cobb角變化、日常活動能力恢復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日常活動能力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法進行評定,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獨立性越強,表示恢復越好。
1.2.3 隨訪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進行隨訪工作,隨訪時間為12~32個月,平均(18.2±1.6)個月。患者隨訪時進行X射線檢查,以了解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前后治療效果比較 本組35例(41椎)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為20~65 min,平均(35.0±14.1)min。椎體骨水泥注入量為1.8~6.2 mL,平均(4.6±1.6)mL。術后患者VAS及后凸Cobb角顯著低于術前,而椎體前緣、中部高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術前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治療效果比較(±s)

表1 手術前后治療效果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時間n VAS(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椎體前緣高度(mm)椎體中部高度(mm)后凸Cobb角(°)術前術后t P 15.4±3.5 9.6±3.0 7.444<0.000 1 35 35 --8.5±0.6 1.8±0.5 50.751<0.000 1 51.5±9.3 82.6±11.5 12.440<0.000 1 19.2±4.1 22.2±3.4 3.332 0.001 4 16.2±3.7 21.3±3.0 6.334<0.000 1
2.2 不良反應 本組有3節傷椎出現骨水泥少量外滲,占7.3%,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現相應的神經癥狀,無一例出現肺栓塞及其他術中、術后并發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老年OVCF骨折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傳統治療方法是臥床休息、止痛藥物及腰圍等治療,但患者并發癥較多、遺留慢性疼痛及脊柱畸形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椎體壓縮骨折可導致脊柱結構損傷,穩定性降低,產生背部疼痛,無法負重等。以往的治療經驗是絕對臥床10周左右,輔以藥物治療,然后戴固定器械下床。此法療效欠佳,周期長,且易發生并發癥。而開放性手術治療對患者創傷較大,且骨密度降低會使固定器具松動、失效。近年來,椎體成型在國內外得到很好的應用,具有創傷小、迅速緩解疼痛、穩定骨折椎體、早期下地等作用。有文獻報道,PVP的疼痛緩解率達80%~95%,但該術式有發生并發癥的可能[5]。有研究顯示,PVP并發癥發病率為0.0%~6.4%,主要是骨水泥聚合產熱造成的炎性反應和因此引發的疼痛,以及骨水泥漏入椎體周圍毗鄰結構而導致的脊髓、神經壓迫,滲漏位置主要是椎間隙、椎旁系、椎旁靜脈叢等椎管內相關部位,特別是椎管內滲漏會造成嚴重不良反應[6]。此外,肺栓塞也是其并發癥之一,發病率較低。且PVP在臨床應用上還存在難點,如穿刺損傷神經和脊髓等。
本研究所有患者術前要經過X射線或MRI檢查。X射線和CT檢查在骨質疏松方面強于MRI,但對于新鮮和陳舊性壓縮骨折的檢查MRI更占優勢。MRI檢查能夠分辨軟組織,并多軸位成像,發現壓縮椎體的形態改變,并通過信號改變來判定椎體壓縮的急、慢性和愈合程度。因此,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經過X射線和MRI檢查[7]。
為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手術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手術醫生必須熟悉脊柱外科,具有較高的錐弓根螺釘技術,能夠保證椎體穿刺的準確性,以及使之能夠順利將骨水泥填充至受傷椎體。(2)術前要經X射線或MRI定位受傷椎體,并保證其雙側椎弓跟未斷裂。(3)穿刺位置必須于椎體前中部,或椎體前1/3或中1/3交界點[8]。(4)調整好填充物比例,骨水泥過于稀釋則無法順利成行,且可引發肺栓塞等。作者認為,水/粉比在2∶3左右為佳。(5)術中要將客觀影像和術者的觸覺辨認點相結合,從而最大程度發揮客觀影像設備和主觀能動性的作用。(6)手術過程中有填充物漏入椎管現象,應立即行開放手術減壓。本研究實際經驗總結,預防骨水泥滲漏應遵循適應證,避免在椎體后壁造成嚴重破壞;在X射線透視監視下進行注射,灌注時要嚴密監控椎體后緣邊緣,一旦骨水泥到達椎體后緣應馬上停止注射;骨水泥的黏稠度和注射壓力要符合相關操作規程[9]。
本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為20~65 min,平均(35.0±14.1)min。椎體骨水泥注入量為1.8~6.2 mL,平均(4.6±1.6)mL。治療后患者VAS及后凸Cobb角顯著低于術前,且椎體前、中部高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術前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傷椎出現骨水泥少量外滲發生率為7.3%,且無神經癥狀及其他并發癥,較Garfin等[10]報道的PVP 11%~42%明顯降低,具有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局部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麻醉風險,術中可隨時與患者交流,過伸體位手法復位結合PVP治療OVCF操作簡單,創傷小,可部分矯正患者后凸畸形,且較PVP費用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楊博宇,趙慶安,孫雁宇.椎體成形術后再發骨折的危險因素[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4):307-309.
[2]楊勇杰,郭建界,楊樂.PV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27例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6):890-891.
[3]Venmans A,Klazen CA,Lohle PN,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pulmonary cement embolism:results from VERTOSⅡ[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0,31(8):1451-1453.
[4]徐寶山,唐天駟.椎體成形術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中華骨科雜志,2001,21(8):502-504.
[5]馬趙幫,呂建軍,孫良業,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1,14(6):636-638.
[6]Lin CC,Shen WC,Lo YC,et al.Recurrent pain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4(5):1323-1329.
[7]Schulte BU,Brucher D,Trompeter M,et al.Balloon assisted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first results[J].Rofo,2006,178(2):207-213.
[8]楊豐建,林偉龍,朱炯.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1):50-54.
[9]葛生浩.CT引導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1):63-64.
[10]Garfin SR,Buckley RA,Ledlie J,et al.Balloon kyphoplasty for symptoma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results in rapid,significant,and sustained improvements in back pain,function,and quality of life for elderly patients[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19):2213-222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8.026
:B
:1009-5519(2015)08-1191-02
2014-12-01)
李章獻(1979-),男,湖南衡陽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E-mail:148556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