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劉 苓,廖青松,查貴芳,張 艷
(1.皖南醫學院,安徽蕪湖241002;2.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安徽241002)
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療效分析
楊麗麗1,劉 苓2,廖青松2,查貴芳1,張 艷2
(1.皖南醫學院,安徽蕪湖241002;2.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安徽241002)
目的探討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對兒童抽動障礙的療效。方法對2014年5~10月在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童心理門診就診的32例患有抽動障礙的患兒進行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共2個療程。治療前后分別應用耶魯抽動癥嚴重程度量表(YGTSS)、視聽整合連續性測試(IVA-CPT)評定療效。結果YGTSS總分治療前為(50.71± 16.39)分,治療1個療程后為(32.88±12.65)分,治療2個療程后為(18.71±14.15)分。2個療程治療后分別與治療前YGTSS總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IVA-CPT顯示,治療后,聽覺注意力商數、視覺注意力商數和綜合注意力商數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兒童抽動障礙有效。
抽動障礙; 經顱微電流刺激; 兒童
抽動障礙(TD)是一種兒童期起病,以運動性抽動和(或)發聲性抽動為特點的神經精神性障礙,并常伴有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強迫、焦慮等行為和情緒障礙[1]。TD在全世界的發病率約為1%[2],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國外報道學齡兒童TD的患病率已達12%~16%[3]。目前治療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但不良反應多、服藥依從性差且易復發。
近年來,國內外興起的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CES)已逐漸在兒童焦慮、ADHD等神經心理疾病方面取得一定療效[4]。但采用CES治療TD國內外文獻少見報道。為探討CES治療兒童TD的療效,作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5~10月在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童心理門診就診并且確診的兒童TD患兒。入組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10(ICD-10)關于兒童TD的診斷標準,且均由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確診;(2)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程度量表(YGTSS)[5]總分大于或等于25分;(3)首次就診,未經治療;(4)排除小舞蹈病、癲癇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5)取得患兒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按以上標準共入組患兒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6~15歲,平均(8.41±2.53)歲;發病年齡4~12歲,病程3個月至4年不等。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采用美國國際電醫學公司(EPI公司)生產的Alafa-stim(安思定)治療儀予以治療。治療方案:每天1次,每個療程20次,共2個療程。治療時間為前10次:每次60 min,后30次:每次30 min。治療儀電流強度調整范圍100~500 μA,患兒所能接受的最大強度(耳垂有輕微的針刺感)。
1.2.2 療效評價 利用YGTSS分別于治療第1、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以YGTSS評分及減分率評定療效,治療后YGTSS減分率達60%~79%為顯效,30%~<60%為有效,<30%為無效[6]。利用視聽整合持續性測試(IVACPT)評估2個療程后患兒注意力變化情況,同時記錄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YGTSS總分及減分率比較 治療前患兒YGTSS評分為(50.71±16.39)分;治療1個療程后,YGTSS評分為(32.88±12.65)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顯效0例,有效23例(71.88%),無效9例(28.12%);治療2個療程后,YGTSS評分為(18.71±14.15)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顯效20例(62.50%),有效7例(21.88%),無效5例(15.62%)。
2.2 治療前后IVA-CPT評分比較 治療前患兒IVACPT綜合注意力商數評分為(78.06±19.61)分,治療2個療程后聽覺注意力商數、視覺注意力商數及綜合注意力商數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IVA-CPT評分比較(±s,分)

表1 治療前后IVA-CPT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n 聽覺注意力商數 視覺注意力商數 綜合注意力商數32 32 t P --83.53±20.85 92.29±14.14 -2.602<0.05 76.64±22.00 94.35±18.49 -5.501<0.01 78.06±19.61 91.76±17.54 -4.844<0.01
2.3 治療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2例患兒均能配合治療,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無明顯不適,無嚴重不良反應。僅有2例在治療剛開始時出現輕微頭暈,降低耐受強度后癥狀好轉至消失。
TD是以某種形式的快速、重復、無節律的運動和(或)無明顯目的、突發性發聲抽動為特點的一種復雜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抽動可按其表現分為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也可按其復雜程度分為簡單抽動或復雜抽動。臨床表現可以是其中一種或是幾種表現的聯合[7]。發病率國內各地報道不一,最高約為7%[8]。男性患者約為女性的3倍。本研究男女比例為2.2∶1。到目前為止,T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據文獻報道,其病因可能涉及多個神經系統、神經遞質,其中包括中樞多巴胺能、去甲腎上腺素能、5-羥色胺能、γ-氨基丁酸能及阿片系統等。如果這些神經系統功能、神經遞質分泌發生紊亂,則很有可能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導致抽動癥狀的發生[9]。Thomas等[10]總結目前針對TD治療的常用藥物有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氟哌啶醇、氟奮乃靜、匹莫齊特等。但臨床上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錐體外系反應、胃腸道反應及體質量增加等。且藥物治療服藥周期長、依從性差,部分患兒家長擔心藥物不良反應而拒用藥物治療。因此,探討一種新的、非藥物治療TD的方法有重要意義。
CES主要的治療機制是通過低強度微量電流經耳垂部刺激大腦邊緣系統調節大腦神經遞質,主要是促進5-羥色胺和γ-氨基丁酸的分泌以達到治療目的。CES也是近年來國內外興起的一種治療抑郁、焦慮、失眠、上癮和認知功能障礙的非藥物治療方法[11]。目前,國內文獻主要報道的是CES針對兒童焦慮癥、ADHD、情緒障礙的治療。劉燕敏等[12]用定量腦電圖評估CES治療90例ADHD患兒的效果,結果發現,治療前后θ功率降低、α和β功率值增高、θ/β比值降低。陳一心等[13]對CES治療兒童混合型焦慮抑郁障礙的研究結果表明,其療效顯著,無嚴重不良反應。陸小彥等[14]研究了CES治療兒童情緒障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結果顯示,總有效率達94%。治療中及治療后無明顯不適,未見不良事件。本研究進一步觀察探討CES治療TD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發現,通過2個療程的治療,32例患兒的YGTSS總分由治療前的(50.71±16.39)分下降為治療后的(18.71±14.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39,P<0.01)。通過減分率比較發現,治療第1個療程后,其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達71.88%,第2個療程后升至84.38%。TD患兒除了抽動癥狀外,也常伴有諸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癥狀[15]。本研究選擇IVA-CPT來測定其注意力商數以評估其治療前后注意力水平的變化,作為CES治療TD療效的輔助判斷。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患兒聽覺注意力商數分值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視覺注意力商數和綜合注意力商數的分值與治療前相比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組除2例在治療剛開始時出現輕微頭暈外,其他患兒均未出現如錐體外系反應、嗜睡及體質量增加等嚴重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CES治療TD療效顯著,是針對TD的一種較安全、有效的非藥物治療,值得推廣。但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其遠期療效及不良反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劉智勝.兒童抽動障礙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11):1098-1100.
[2]Robertson MM.The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Part 2:tentative explanations for differingprevalence figures in GTS,including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sychopathology,aetiology,cultural differences,and differing phenotypes[J].J Psychosom Res,2008,65(5):473-486.
[3]汪萍,簡芳芳,王晨,等.經顱微電流刺激儀治療兒童多發性抽動障礙的研究[J].發育電子醫學雜志,2013,1(4):193-196.
[4]陳一心.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6):967-968.
[5]鐘佑泉,吳懼,謝曉麗,等.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度量表對抽動障礙患兒的臨床評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3):214-216.
[6]陶國泰,鄭毅,宋維村.兒童少年精神醫學[M].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26-234.
[7]廖青松,劉苓.抽動-穢語綜合征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7):1025-1027.
[8]崔永華,鄭毅,仲崇麗.抽動障礙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7(7):502-505.
[9]徐通,周翊.兒童抽動障礙病因及發病機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7):502-505.
[10]Thomas R,Cavanna AE.The pharmacology of Tourette syndrome[J].J Neural Transm,2013,120(4):689-694.
[11]但果,李志堅,丁惠君,等.經顱微電流刺激技術及臨床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5):483-488.
[12]劉燕敏,張桂青.定量腦電圖對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5(8):2462-2463.
[13]陳一心,虞琳,張久平,等.兒童混合性焦慮抑郁障礙微量生物電腦導入刺激治療結果[J].上海精神醫學,2007,19(4):203-205.
[14]陸小彥,王愛華,李延,等.微量生物電腦導入刺激治療兒童情緒障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5,9(8):96-97.
[15]鄧紅珠,鄒小兵.兒童抽動障礙共患病[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7):485-48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8.032
:B
:1009-5519(2015)08-1203-02
2014-11-07)
楊麗麗(1988-),女,安徽懷遠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兒童心理衛生研究;E-mail:350303758@qq.com。
劉苓(E-mail:liulinw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