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
(重慶市長康監獄中心醫院401329)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 血糖及腎功能各項生化指標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
余 娟
(重慶市長康監獄中心醫院401329)
目的探討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血脂、血糖及腎功能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及其相關性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對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經入院確診的96例糖尿病患者(據微血管病變情況分為病變組50例和無病變組46例)及116例非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60例和高血壓56例)進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素(Urea)、肌酐(Cr)、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測定,分析HbA1c與各項生化指標的相關性。結果糖尿病患者中,病變組HbA1c和各項生化指標均較無病變組有不同程度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中,當HbAc1≥6.5%時,各項生化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組的 HbA1c與 FPG、Urea、TC、TG、LDL-C呈正相關(P<0.05)。結論HbA1c與各項生化指標聯合檢測對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及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血紅蛋白A,糖基化;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腦疾病; 血糖; 脂類/血液; 腎功能
在人體血液中,血紅蛋白分子上的N-末端纈氨酸及α鏈和β鏈賴氨酸殘基上存在著一些能夠與包括葡萄糖在內的糖類進行生化反應的位點,經過持續且不可逆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應后,其產物即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證實,HbA1c可作為反映糖尿病(DM)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的指標,并發現其在DM慢性并發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中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經入院確診的患者212例,其中DM患者96例,年齡43~81歲,據微血管病變情況分為病變組50例和無病變組46例;非DM心腦血管疾病組中冠心病患者60例,年齡55~91歲;高血壓患者56例,年齡51~89歲。DM診斷符合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關于DM的診斷標準;冠心病診斷符合1979年WHO關于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的診斷標準。患者檢查前均未進行飲食控制且未服用對糖代謝有影響的藥物,受檢前均維持正常飲食。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用于生化指標檢測,同時采集靜脈血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劑的試管內用于HbA1c檢測。
1.2.2 HbA1c測定 TOSOH HLC-723 G8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及配套試劑。
1.2.3 各項生化指標檢測 采用Olympus AU2700自動生化儀,空腹血糖(FPG)、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肌酐(Cr)試劑均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尿素(Urea)試劑由上海長征公司提供。具體檢測方法:FPG采用己糖激酶法;Urea采用酶促學法;Cr采用苦味酸法;TC采用膽固醇氧化酶法(CHOD-PAP法);TG采用GPO-POD酶法;LDL-C采用清除法。每天均做室內質控測定,在控后再檢測患者標本。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Pearson雙變量分析方法對HbA1c及各項生化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DM組HbA1c及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病變組HbA1c和各生化指標均較無病變組有不同程度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非DM心腦血管病組冠心病、高血壓患者HbA1c及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當HbA1c≥6.5%時,各生化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DM組HbA1c及其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DM組HbA1c及其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組別n HbA1c(%)FPG(mmol/L)Urea(mmol/L)Cr(μmol/L)TC(mmol/L)TG(mmol/L)LDL-C(mmol/L)無病變組病變組46 50 7.80±1.13 10.59±1.94 8.98±1.79 13.49±3.33 4.23±1.37 7.46±4.49 74.83±16.13 176.20±161.49 4.07±0.69 5.75±1.27 1.59±0.75 2.49±1.90 2.24±0.48 3.28±0.63
表2 非DM心腦血管病組冠心病、高血壓患者HbA1c及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表2 非DM心腦血管病組冠心病、高血壓患者HbA1c及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指標HbA1c(%)FPG(mmol/L)Urea(mmol/L)Cr(μmol/L)TC(mmol/L)TG(mmol/L)LDL-C(mmol/L)HbA1c≥6.5%冠心病組 高血壓組HbA1c<6.5%冠心病組 高血壓組7.06±0.44 7.68±0.55 6.08±3.00 94.59±29.47 4.68±1.03 1.64±0.56 2.63±0.79 6.90±0.49 8.22±1.76 6.27±2.25 106.21±42.08 5.50±0.92 2.71±0.89 3.29±0.78 5.88±0.33 5.82±0.39 4.83±1.26 78.15±20.24 3.76±0.73 1.03±0.50 1.98±0.60 5.93±0.36 6.25±0.81 4.47±1.27 71.64±10.47 4.11±0.81 1.43±0.36 2.39±0.82
2.3 非DM心腦血管疾病組中HbA1c與各項生化指標相關性 非DM心腦血管疾病組的HbA1c與FPG、Urea、TC、TG、LDL-C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非DM心腦血管疾病組中HbA1c與各項生化指標的相關性
HbA1c為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進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不可逆反應的產物。血紅蛋白包括HbA1a、HbA1b、HbA1c等,其中HbA1c占血紅蛋白的60%~70%,且其結構穩定,并與紅細胞平均壽命120 d一致,也與血糖濃度呈正比。HbA1c含量可反映被測者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與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因此被認為是判定DM患者血糖水平和并發癥危險監測的指標[1-2]。2010年ADA首次正式將HbA1c納入DM診斷標準,其診斷切點為HbA1c≥6.5%[3]。在我國,DM發病率為2%~3%,且正以每天新發3 000例的速率增長[4]。隨之而來的是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及動脈粥樣硬化等DM并發癥逐漸增多,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DM微血管病變意義重大。
由表1可知,與無病變組相比,病變組HbA1c和各項生化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DM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損傷了血管內皮細胞,降低了白、紅細胞的變形能力,致黏附性聚集性增強,導致微循環血流淤滯緩慢,微血栓形成及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導致微血管病變等并發癥,從而導致全身多臟器損傷。因此,對于DM微血管病變患者定期進行HbA1c和各項生化指標檢測,對患者的病情評估、監測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據報道,HbA1c水平升高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的風險,與有無DM無關[5]。同時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糖化血紅蛋白與非DM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全因死亡率相關[6]。從表2可以看出,不論是非DM冠心病還是高血壓患者,當HbA1c≥6.5%時,各項生化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近年來,余華等[7]、周金虎等[8]和鄭雪芹等[9]研究發現并證實,HbA1c水平升高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是影響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評價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和預測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有重要價值。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的嚴重損傷,目前許多研究顯示,高血壓所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主要與糖脂代謝異常有關。包柄楠等[10]發現,高血壓患者在HbA1c>6.1%時,DM和冠心病患病比例均升高。因此周蘇寧等[11]建議高血壓患者進行 HbA1c檢測,如HbA1c>6.1%可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可能對延緩DM及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從表3可以看出,非DM心腦血管疾病組中無論是冠心病組還是高血壓組HbA1c與FPG、Urea、Cr、TC、TG、LDL-C均呈正相關(P<0.05)。提示通過定期監測HbA1c水平與各項生化指標可了解機體糖、脂等代謝情況,積極處理并控制高血糖,及早進行干預,可改善機體代謝,并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對防治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和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有重要意義。
鑒于HbA1c與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其可能是非DM人群預測心血管疾病或事件的指標之一[12]。故通過監測HbA1c水平及相關生化指標,識別HbA1c偏高或DM高危人群,針對這一人群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精細降糖、科學管理、綜合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也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及預測血管病變程度提供客觀依據。
[1]鄧小軍,李建梅,陳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測定的意義及相關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3):324.
[2]王麗娟,紀立農.國際專家委員會關于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診斷中的作用的報告[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17(8):563-568.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0,36 Suppl 1:S67-74.
[4]王小平.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1):44-45.
[5]Heo SH,Lee SH,Kim BJ,et al.Does glycated hemoglobin ha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0,112(2):98-102.
[6]Selvin E,Steffes MW,Zhu H,et al.Glycated hemoglobin,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nondiabetic adults[J].N Engl J Med,2010,362(9):800-811.
[7]余華,董俊,谷翔,等.糖化血紅蛋白A1c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0,31(1):13-16.
[8]周金虎,顏勤明,顏小丹,等.胰島素抵抗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對冠狀動脈病變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19-20.
[9]鄭雪芹,楊志彩,劉松.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J].山東醫藥,2013,53(12):54-56.
[10]包柄楠,米樹華.高血壓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臨床價值[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30(6):518-520.
[11]周蘇寧,杜麗.糖化血紅蛋白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7):859-860.
[12]van′t Riet E,Rijkelijkhuizen JM,Alssema M,et al.HbA1c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Caucasian population without diabetes:a 10-year follow-up of the Hoorn Study[J].Eur J Prev Cardiol,2012,19(1):23-3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8.034
:B
:1009-5519(2015)08-1207-03
2015-01-07)
余娟(1977-),女,重慶永川人,主管技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E-mail:5081082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