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華
(重慶三博長安醫院內二科,重慶400023)
利多卡因治療眩暈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周秀華
(重慶三博長安醫院內二科,重慶400023)
目的探討利多卡因在眩暈癥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該科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眩暈癥患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9例。對照組僅給予丹參注射液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治愈率、總有效率[52.8%(47/89)、92.1%(82/8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30.3%(27/89)、70.8%(63/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5.6%(5/89)]與對照組[4.5%(4/8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多卡因在眩暈癥的治療中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眩暈; 利多卡因; 丹參注射液; 治療結果
眩暈癥是一種人體對空間定位功能障礙導致的運動幻覺或錯覺,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視物旋轉同時可伴有惡心、嘔吐、多汗、睜眼困難、血壓波動、起床困難等癥狀,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據相關報道,在我國患病率約為0.5%[1]。關于該病的病因,相對較復雜,據文獻報道,引起該病的病因多達50種以上,且與多學科領域關系密切,因而其診斷與治療均相對較困難,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夠從根本上治療該病[2]。本院自2010年6月起采用利多卡因聯合丹參注射液治療眩暈癥患者89例,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眩暈癥患者178例,其中男96例,女82例;年齡 26~68歲,平均(47.6±19.8)歲;病程 2~7年,平均(4.7±2.7)年。所有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眩暈、視物旋轉、平衡能力減弱等。經頭顱CT或MRI、頸椎X線片或CT、MRI等檢查除外顱內腫瘤、腦出血及其他原因導致的眩暈;同時排除伴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利多卡因過敏患者。178例患者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6例,美尼爾綜合征26例,頸椎病導致的眩暈24例,前庭神經元炎2例,病因未明確1例。將上述所有患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及病因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091038)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西南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00531)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5d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用2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1.2.2 療效觀察 兩組患者完成上述療程后,均密切隨訪大于或等于12個月,隨訪期間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且未再次復發,或復發后再次治療癥狀快速消失者為治愈;經上述治療,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視物旋轉、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者為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未見明顯好轉甚至加重者為無效[3]。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頭暈加重3例,胸悶、氣促、心悸2例,藥物輸注速度減慢之后癥狀消失,未影響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對照組出現頭暈加重2例,胸悶2例,癥狀均較輕微,未處理,自行緩解,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眩暈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是因機體空間定位功能障礙導致的一系列位置性或運動性感覺錯誤,該病病因涉及多個學科,與多種疾病關系密切。據相關統計,該病在內科門診患者中約占5%,在耳鼻喉門診患者中約占15%[4]。而眩暈癥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真性眩暈及假性眩暈2類,真性眩暈指的是因眼、前庭系統或本體覺障礙等引起的眩暈,該類患者明顯感覺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而假性眩暈則由其他系統性疾病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癥、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癥等多種疾病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暈癥狀,患者可自覺身體發飄,但并無明顯轉動感[5]。該病確切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顯示均與局部腦組織的微循環障礙導致的缺血、缺氧有關。而在病理生理學上,真性眩暈癥多因前庭神經核或前庭神經、內耳迷路、小腦、腦干等部位微循環障礙導致的血液供應不足、血管痙攣及局部水腫等導致[6]。
由于該病與多種疾病關系均較為密切,且病因較為復雜,故在治療方面相對較為困難。目前關于該病的治療,主要停留在常規擴血管、止吐、鎮靜、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面的對癥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國外相關專家于20世紀70年代起將利多卡因用于該病的治療,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效果。之后國內也相繼開始應用利多卡因治療眩暈癥患者,結果有效率高達90%以上[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一結果充分說明,利多卡因在眩暈癥治療中起了肯定的積極作用。而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多卡因用于眩暈癥的治療安全、可靠。本研究取得了與國內相關研究相似的結果[8]。
綜上所述,利多卡因在眩暈癥的治療中,能夠快速有效緩解或消除患者癥狀,且復發概率相對較低,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1]關秀萍.國人眩暈癥的病因及治療綜合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8):755-757.
[2]Chen JJ,Chang HF,Chen DL.Recurrent episodic vertigo secondary to hyponatremic encephalopathy from water intoxication[J].Neurosciences(Riyadh),2014,19(4):328-330.
[3]馬忠森,常鳳英.75.5%碳酸氫鈉聯合地塞米松治療眩暈癥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3,20(50):52-53.
[4]馮艷軍,謝環英,車軍利,等.眩暈癥的臨床診治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4):161-162.
[5]曲玉梅,趙錦霞,劉雪穎.眩暈癥的臨床分型與中醫辨治療舉隅[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9):127-128.
[6]李志剛.眩暈癥的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現狀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5):47-48.
[7]Pyykk? I,Padoan S,Schalén L,et al.The effects of TTS-scopolamine,dimenhydrinate,lidocaine,and tocainide on motion sickness,vertigo,andnystagmus[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85,56(8):777-782.
[8]李立平,胡文標.利多卡因聯合丹參治療眩暈癥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3):379-3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8.042
:B
:1009-5519(2015)08-1223-02
2014-11-20)
周秀華(1980-),女,重慶忠縣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研究;E-mail:57048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