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清,王慶芬,曹毅祥,張 榮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五醫院、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院制劑科,福建漳州 363000)
復方茵陳合劑由茵陳、梔子、大黃三味藥組成,為我院非標準制劑,臨床上主要用于急性黃疸性肝炎的治療,在我院應用二十余年,其降低轉氨酶、消除黃疸的療效顯著[1-4]。過去尚未對該制劑,煎煮工藝進行考察優化,前期試驗發現茵陳、梔子成分穩定,受煎煮過程影響小,而大黃易受煎煮時間、浸泡時間等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大黃提取進行優化,建立穩定可靠的工藝。本實驗以水為溶劑,大黃中5個游離蒽醌化合物(包括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的提取量為指標[5],以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其含量進行測定,采用正交實驗設計優化大黃提取工藝。
12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 Agilent);AUX220型電子分析天平(日本島津公司);蘆薈大黃素(110736-200716)、大黃酸(批號:0757-200206)、大黃素(批號:110756-200110)、大黃酚(批號:110796-200615)、大黃素甲醚(批號:0759-200311)(以上均購至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乙腈為色譜純;水為純凈水;其他試劑為分析純;復方茵陳合劑(自制)。
2.1.1 復方茵陳合劑煎煮工藝 稱取茵陳187.5 g、梔子 93.8 g、大黃 62.5 g,其中茵陳、梔子合并加水煎煮2次,每次分別為 1.5 h、1 h,以四層脫脂效[6-8],另煎。茵陳、梔子濃縮后與大黃煎煮液合并,加水至1 000 mL,流通蒸汽100℃滅菌30 min即得。
2.1.2 正交試驗設計 通過前期預實驗,擬以浸泡時間、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為考察因素,每個因素設立3個水平(見表1),采用L9(34)正交設計表,試驗安排見表1。

表1 實驗因素與水平表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伊特利 Kromasile C18(4.6 mm ×250 mm,5 μm);流動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洗脫梯度:0~15 min 10%A,15~20 min 25%A,20 ~30 min 40%A,30 ~40 min 60%A,40~60 min 80%A,60~70 min 80%→10%A[9];流速:1 mL·min-1;檢測波長:254 nm;柱溫:30℃。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蘆薈大黃素9.9 mg、大黃酸 10.2 mg、大黃素 10.0 mg、大黃酚10.2 mg、大黃素甲醚 10.5 mg,分別溶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貯備液。
精密吸取上述貯備液中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大黃酚各0.5 mL,大黃酸1 mL,大黃素甲醚0.2 mL 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混勻即得混合對照品溶液。
供試品溶液測定:取煎煮液35 mL,加乙醇使含醇量為 60%,4 000 r·min-1離心10 min,上清液移至200 mL量瓶中,加60%乙醇至刻度,選用孔徑為0.45 μm的微孔濾膜濾過進樣分析。色譜圖見圖1。
2.2.3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各3、5、8、10、15、20μL進樣,測定其峰面積(Y)對進樣量(X)進行回歸處理,得出5種成分的回歸方程及線性范圍。見表2。

圖1 HPLC圖

表2 回歸方程與線性范圍

表3 蒽醌類化合物的正交表設計

表4 蒽醌類化合物方差分析表

表5 各指標優選出的大黃提取工藝
由表4與表5方差分析結果可得出:大黃煎煮過程中,有無浸泡對大黃各成分,尤其對蘆薈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的提取有顯著性的影響;對大黃素的提取有一定的影響;而煎煮時間及煎煮次數對大黃各蒽醌化合物提取影響較小。綜合各指標優選出的提取工藝,選擇提取條件為A2B2C3,即浸泡6 h,煎煮3次,每次煎煮時間15 min。
2.4 驗證實驗 分別稱取處方量藥材3份,按最佳工藝條件平行操作,提取,處理,進樣分析。計算出蘆薈大黃素平均含量為0.61 mg,RSD為3.4%;大黃酸平均含量為2.42 mg,RSD為4.1%;大黃素平均含量為0.95 mg,RSD 為3.3%;大黃酚平均含量為8.45 mg,RSD 為 4.6%;大黃素甲醚平均含量為0.48 mg,RSD為3.9%。實驗結果表明該提取工藝穩定可靠。
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等作用,主要含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成分,故本文進行正交試驗時,以5個成分提取量為考察指標,優化工藝,提高制劑中有效成分含量。
大黃中5個游離蒽醌化合物極性小,目前文獻報道[10-12]大多采用甲醇、乙醇等有機溶劑進行提取,但大黃以水煎煮服用仍應用廣泛。因而本試驗探討優化大黃水提工藝,為大黃煎煮提供參考。
本試驗中浸泡時間對大黃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有較顯著的影響,考慮可能大黃酚等蒽醌化合物浸出緩慢,較長時間浸泡有助于藥物的滲透擴散[13-14],同時也可以縮短煎煮時間,防止長時間煎煮對各蒽醌化合物的破壞。
與傳統工藝相比,優化后的工藝對大黃酸的提取基本無改變,甚至略有降低;但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提取量均有了較顯著的提高,即大黃總蒽醌化合物的提取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該工藝適合大黃的水提生產。
[1] 翟美娟.茵陳湯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8):237 -239.
[2] 張西波,李忠廉,劉軍艦,等.茵陳蒿湯對阻塞性黃疸大鼠肝功能及肝臟iNOS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22):185-188.
[3] 蔡華丹,張慧芹,續 暢,等.茵陳蒿湯水提物和醇提物活性組分的差異及對D-GaIN誘導大鼠急性肝損傷預防作用的比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20):216 -220.
[4] 郭玉蘭,酈銀芳,張 莉.茵陳湯辨治新生兒急性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6):1058 -1060.
[5] 劉玉敏,陳閩軍,洪筱坤.正交實驗法優化大黃蒽醌超臨界流體萃取的研究[J].中成藥,2005,27(4):386 -389.
[6] 劉剛彥,葉 強,余蔥蔥,等.煎煮時間對大黃蒽醌類成分的影響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34(2):79 -81.
[7] 孫玉琦,肖小河,馬永剛,等.大黃煎煮過程中蒽醌類成分動態變化規律研究[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6,4(10):245 -248.
[8] 周曉虹,鄒佳麗,袁月梅,等.大黃煎煮與浸漬過程中蒽醌類成分含量變化比較[J].中國藥房,2010,21(23):2148 -2150.
[9] 孟 萍,竇志華,孟佳佳.茵陳蒿湯主要成分的 HPLC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4(3):170 -173.
[10]葉殷殷,曾元兒,曹 騁,等.大黃總蒽醌乙醇提取工藝優化實驗[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10):2496 -2498.
[11]徐 晶,陳再興,袁昌魯.正交設計優選瀉心滴丸中大黃提取工藝[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12):2534-2535.
[12]黃 園,徐雄良,張志榮,等.正交試驗法研究水提與醇提對大黃蒽醌提取率的影響[J].中成藥,2003,25(4):273 -276.
[13] 崔福德.藥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41.
[14]周澤琴,蔡延渠,張雄飛,等.中藥水提取有效成分轉移率低的問題分析[J].中草藥,2014,45(23):3478 -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