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霞,呂 勇,潘家華,張彥萍,熊 梅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安徽合肥 23000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性疾病,近年來在國內外廣泛流行蔓延[1-3]。重癥病例累及神經系統,少數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因神經源性肺水腫、心肺衰竭導致死亡[4],存活者可遺留后遺癥。HFMD嚴重危害兒童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缺乏治療相關的特異性藥物[5-6]。安徽省是HFMD多發省份,為2008年HFMD疫情首發省份。本文對2013—2014年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診治的2 375例HFMD患兒的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流行病學現狀,為進一步有效防控HFMD提供科學依據。
1.1 臨床資料 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診治的HFMD患兒,共2 375例,其中普通病例2 131例,重癥病例244例(重型222例,危重型22例)。2013年6月—2014年5月全國手足口病統計數據來源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系統統計資料[7]。
1.2 診斷標準[8]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重癥病例:(1)重型: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表現。如: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體征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2)危重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①頻繁抽搐、昏迷、腦疝;②呼吸困難、紫紺、血性泡沫痰、肺部羅音等;③休克等循環功能不全表現。
1.3 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制定HFMD病例觀察項目表,收集整理HFMD患兒病例資料,分析2 375例HFMD發病時間、性別、年齡、地區、職業分布等流行病學特點。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HFMD病例資料。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發病概況 根據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系統[7],2013月6日—2014年5月全國共報道HFMD 2 453 119例,死亡例數365例。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診治HFMD 2 375例,其中2 131例為普通病例(89.73%),244例為重癥病例(10.27%),重癥病例包括 222例重型病例(9.35%),22例危重型病例(0.92%)。
2.2 時間分布 我國2013年6月—2014年5月各月均有病例報道,以4—7月份為發病高峰。本組資料顯示,與全國HFMD時間分布相同,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全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病例,4—7月份為發病高峰,共1 557例,占全年的65.56%,5月發病例數最多,共538例,占全年的22.65%(圖1)。重癥病例與普通病例發病月份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51,P <0.001),重癥病例 4、5 月構成比高(表1)。

圖1 全國及安徽省2375例HFMD發病時間發布
2.3 人群分布 2 375例HFMD病例中男1433例,女942例,男女比為1.52∶1。普通病例中,男1270例,女861例,男女比為1.48∶1;重癥病例中,男163例,女81例,男女比為2.01∶1。重癥病例與普通病例性別比較,重癥病例男性構成比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5,P=0.029)(表 1)。HFMD年齡分布以小年齡組為主,年齡最小者為52 d,3歲以下年齡組1 637例,占全部病例的68.93%,5歲以下年齡組2 143例,占全部病例的90.23%。0~2歲組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增加,2歲以上年齡組發病率逐年下降。244例重癥病例中,3歲以下年齡組共193例,占全部重癥病例的79.10%。重癥病例與普通病例發病年齡分布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76,P <0.001),重癥病例1 ~2歲高發(表1)。
2.4 地區分布 2 375例HFMD患兒來自安徽省合肥市及周邊地區,城區兒童1810例(76.21%),鄉鎮兒童565例(23.79%)。普通病例中,城區兒童 1660例(77.90%),鄉鎮兒童471例(22.10%);重癥病例中,城區兒童150例(61.48%),鄉鎮兒童94例(38.52%)。重癥病例與普通病例發病地區分布比較,重癥病例鄉鎮兒童發病構成比高于普通病例,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57,P <0.001)(表1)。
2.5 職業分布 2375例HFMD患兒中,散居兒童1615例(68.00%),幼托兒童 659 例 (27.75%),學生 101 例(4.25%)。普通病例中,散居兒童1396例(65.51%),幼托兒童639例(29.99%),學生96例(4.50%);重癥病例中,散居兒童219例(89.75%),幼托兒童 20例(8.20%),學生5例(2.05%)。重癥病例與普通病例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49,P <0.001),重癥病例散居兒童發病構成比高于普通病例(表1)。

表1 HFMD普通病例、重癥病例流行病學特征比較/例(%)
2008年4—6月,安徽省出現HFMD流行,與此同時,其他省份也出現了散發的HFMD病例,當時共報道全國性HFMD 488 955例,其中126例患兒死亡[9]。目前根據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系統統計年報資料顯示,HFMD的發病率及病死率仍居于丙類傳染病首位。
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系統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13年6月—2014年5月各月均有病例報道,以4—7月份為發病高峰。本組調查資料顯示,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診治的2 375例HFMD發病時間分布與全國一致,以4—7月份為發病高峰,5月發病例數最多。HFMD病例人群分布呈現明顯的性別特征,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手足口病,這可能與男童戶外活動多,個人衛生較差,暴露和感染HFMD的機會較多有關。HFMD年齡分布以小年齡組為主,本組調查資料顯示,HFMD年齡最小者為52 d,3歲以下年齡組占全部病例的68.93%,5歲以下年齡組占全部病例的90.23%。這可能與此年齡段的兒童免疫功能低下,體內缺乏保護性抗體有關。與報道一致[10-11],城區兒童發病高于鄉鎮兒童,這可能與城市人口密集程度高,兒童接觸密切,利于手足口病傳播有關。HFMD發病以散居兒童多見[11-12],這可能與散居兒童手衛生意識差,看護人員健康知識缺乏,衛生更難管理有關。因此4—7月是防控HFMD的重要月份,5歲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點人群,應于4月份前即廣泛宣傳手HFMD相關知識,盡早采取綜合防控措施,為城區、散居兒童提供和營造健康的衛生環境,加強對看護人員的健康教育,預防HFMD的發生和蔓延。
重癥病例與普通病例在發病時間、性別、年齡、地區、職業分布方面均存在差異。本組調查資料顯示,重癥病例4、5月構成比高,男性發病率高,年齡主要集中于3歲以下年齡組,占全部重癥病例的79.10%,其中1~2歲為重癥病例的高發年齡段[13-14]。重癥患兒年齡偏小可能與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缺乏EV71保護性抗體有關。重癥病例鄉鎮兒童、散居兒童發病構成比均高于普通病例,可能與鄉鎮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看護人員對本病認識不足,就醫較晚有關。因此4、5月應警惕重癥HFMD,對于1~2歲鄉鎮散居男性患兒更應警惕重癥HFMD。
綜上所述,HFMD是嚴重威脅兒童身體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診治的2 375例HFMD符合HFMD流行的一般規律,也與全國的流行情況同步。針對本地區流行病特征,制定區域特異性防治措施,對于有效控制疫情至關重要。
[1] Nguyen NT,Pham HV,Hoang CQ,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ho died from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Vietnam,2011[J].BMC Infect Dis,2014,14:341.
[2] Vijayaraghavan PM,Chandy S,Selvaraj K,et al.Vir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a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South India[J].J Glob Infect Dis,2012,4(3):153 -161.
[3] Zhang Y,Zhu Z,Yang W,et al.An emerging recombinant human enterovirus 71 responsible for the 2008 outbreak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Fuyang city of China[J].Virol J,2010,7:94.
[4] Ooi MH,Wong SC,Lewthwaite P,et al.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enterovirus71[J].Lancet Neurol,2010,9(11):1097-1105.
[5] 鄧軍霞,張國成,雷迎峰.RNA干擾抗人單股正鏈RNA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2,19(6):283 -287.
[6] 葉迎賓,黃秀香.白細胞與血小板、血糖、心肌酶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診斷中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藥,2014,18(2):317-318.
[7]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法定傳染病報告[EB/OL].http://www.chinacdc.cn/tjsj/fdcibbg.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EB/OL].[2010 -04 - 20].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g/201306/6d935c0f43cd4a1fb46f8f71acf8e245.shtml
[9] Yang F,Ren L,Xiong Z,et al.Enterovirus71 outbreak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2008[J].J Clin Microbiol,2009,47(7):2351-2352.
[10]聶曉晶,張國成,李思袖,等.西安地區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臨床特征[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6):546-548.
[11]楊德華,曾義嵐,陳 竹,等.2010至2012年成都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2013,7(4):588 -590.
[12] Zhang S,Zhang Y,Tan XJ,et al.Epidemiology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virus A71:a survey from 2007 to 2012 in Linyi of Shandong Province,China[J].Bing Du Xue Bao,2014,30(3):246 -252.
[13]黨雙鎖,鄧慧玲,李亞萍,等.1381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7(4):20 -23.
[14]可秋萍,婁 瑩,劉傳振,等.危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早期預警指標[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0):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