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濤,張 英,金 天
(1.漢川市人民醫院病理科;2漢川市實驗高中醫務室,湖北漢川 432300)
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種生長緩慢、起源于皮膚并可擴展至皮下組織的局限性低度惡性軟組織腫瘤,該瘤切除不徹底易復發,但轉移極少。本院于2014年12月收治1例DFSP舌部轉移病例,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69歲,農民。因舌部發現腫物2個月,于2014年12月1日入院。患者20年前無明顯誘因發現左上臂腫塊,經手術切除,病檢診斷為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此后20年來至今間斷復發8次,除2012年第7次復發在武漢同濟醫院手術外,其余7次均在我院手術切除。最近一次手術時間是2014年2月9日。該患者術后均未做其它治療。每次復發時腫塊均較大且表面皮膚潰爛,才來院就診。專科檢查:頜面部發育良好,基本對稱,雙側頸部及耳后均未捫及腫大的淋巴結。舌根右側可見一腫物突起舌黏膜,大小約4 cm×3 cm,突起位于懸雍垂后方,質硬,較固定(圖1)。
舌體活動自如,開口度,開口型基本正常。左上臂可見手術疤瘢痕,近肩部可見一16 cm×7 cm的腫塊(圖2)。

圖2 左肩復發腫瘤,表面充血并附有血痂
鼻咽部MRI示:舌根右側內見約4.1 cm×2.6 cm大小長T1長T2,壓脂高信號,邊緣光整不規則,突向咽部。考慮:舌根占位,腫瘤可能。肺CT未見占位性病變。本次入院患者及家屬堅次要求僅治療舌部腫塊。于2014年12月6日全麻下行舌部腫塊單純切除術。術后病檢,鏡下見:瘤細胞梭形,部分區呈車輻狀排列(圖3)。
部分呈彌漫性束狀排列,瘤細胞密集,異型明顯,核分裂象易見(圖4)。
可見灶狀壞死(圖5)。

圖3 車輻狀排列(HE×400)

圖4 細胞異型明顯,可見病理性核分裂象(HE×200)

圖5 左下方為壞死灶(HE×100)
復閱2014年2月9日病理切片,其鏡下結構與此基本一致。免疫組化示:Vimentin (+++)、CD34(+++)、CK(-)、S-100(-)、desmin(-)、SMA(-)、ki67-Li(20%);病理診斷:(舌部)轉移性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纖維肉瘤型)。此次患者術后轉腫瘤科僅做化療1次后,再未做其它治療,隨防至2015年7月20,患者因雙肺轉移,全身惡病質,未進食1周后死亡。
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又稱為漸進性、復發性皮膚纖維肉瘤。此瘤復發率高達20% ~50%[1],但罕見轉移,主要見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好發于軀干,其次是四肢近側和頭頸部。該瘤常位于真皮或皮下,交界惡性。
本病呈侵襲性生長,切除不凈容易復發,腫瘤大小同復發密切相關,體現在腫瘤大于5 cm的病例復發率明顯高于腫瘤小于或等于5 cm的病例。劉祥廈等[2]分析認為這可能與DFSP的生長方式、病理性質及局部侵犯范圍有關。DFSP復發后的分化程度較原發灶差,可見部分區域呈黏液變性,纖維肉瘤瘤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和黑色素瘤樣結構,病變逐漸趨向于典型的惡性轉化,并且常呈多灶性,向縱深生長,轉移發生率明顯提高[3-4]。DFSP常規以手術切除(包括距腫瘤邊緣3 cm的正常皮膚和皮下組織)和Mohs氏顯微外科切除為主[5]。DFSP術后放療能有效降低其復發率,放療劑量DT50~60Gy較為合適。廣泛切除+術后放療DT60 Gy可減少腫瘤術后的復發[6]。孔亞梅等[7]報道采用擴大切除聯合電子線照射治療15例DFSP,大范圍照射至總量為50 Gy后縮野行局部加量照射10 Gy,5年無復發生存率為93.3%。對于已發生轉移的DFSP患者,手術放療并無優勢,可采用甲磺酸伊馬替尼分子靶向治療[8],該藥抑制DFSP細胞生長,與在體內和體外由t(17;22)染色體基因重排引起的成纖維細胞重排,以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DFSP的有效率達65%[9],但無法治愈,對于無經典的t(17;22)染色體異位的DFSP無效。目前甲磺酸伊馬替尼對DFSP治療方式及效果還在進一步研究中。本例患者每次復發就診時腫瘤均較大且表面皮膚潰爛,僅行姑息腫塊切除,因切除不干凈,術后均未做其它治療,致多次復發,轉化為惡性程度高的纖維肉瘤型DFSP,最后因肺轉移而死亡。
DFSP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術后病理檢查確診后,一定要行擴大切除術或補救性擴大切除術,術后輔以放療,目前不主張輔助化療,并進行定期復查,前3年應每隔3~6個月復查上次,3年后可1年復查1次,應堅持終生[10],就可以提高其治愈率,并可降低其復發率和轉移率。
[1] 韓安家,賴日權.軟組織腫瘤病理學診斷圖譜[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4:50-53.
[2] 劉祥廈,唐 慶,許澍洽,等.腹壁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診治策略及復發相關因素分析[J/CD].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4,8(4):280 -282.
[3] 趙 鵬.13例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病理特點觀察及文獻復習[J].新疆醫學,2013,43(10):24 -26.
[4] 馮先才,王 榮,謝衛國.手術治愈巨大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一例[J/CD].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2,7(2):206.
[5] 李 強.15例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臨床及病理分析[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4,21(6):440 -442.
[6] 彭邦萬,陳 飚.手術結合放療治療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6):416 -417.
[7] 孔亞梅,彭云武.擴大切除聯合電子線照射治療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4,6(4):257 -258.
[8] 王春萌,羅志國,陳 勇,等.伊馬替尼治療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肺轉移附2例報道[J].中國癌癥雜志,2012,22(9):711-713.
[9] Lemm D,Mugge LO,Mentzel T,et al.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de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9,135(5):653 -665.
[10]馮 微,王先成,楊麗嫦,等.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的臨床特點及治療[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3,29(5):392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