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娜,付汛安,劉 瑩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湖北武漢 430014)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不斷增加,糖尿病主要危害在于各種慢性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各種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病理改變主要體現在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內皮細胞增生、新生血管增殖等,因其致盲率極高,嚴重威脅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1-2]。目前,尚未揭示其致病機制,且臨床DR治療手段十分有限,因此,探討DR的危險因素并早期預防DR十分重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ria,U-ALB)、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b)和血紅蛋白(hemoglobin,Hb)在2型糖尿病患者發展為DR過程中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1例 T2DM患者,其中男67例,女34例;平均年齡(48.62 ±6.51)歲;平均糖尿病病程(16.93 ± 5.0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1999年的糖尿病診斷標準,DR的診斷及分期依據1984年眼科學會第三次全國眼科學術會議制定的《DR分期標準》,排除高血壓、青光眼、眼外傷等疾病引起的眼病病變。所有患者均為慢性糖尿病,排除原發性腎臟疾病、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所有入選患者均無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應用史。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濃度。記錄所有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包括年齡、病程、吸煙史、身高、體質量、血壓等。根據患者病史分組:無并發癥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齡 53.6歲,空腹血糖水平為(7.51±1.57)mmol·L-1;2型糖尿病并發 DR組52例(單純期38例,增殖期14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齡 54.1 歲,空腹血糖水平為(8.17 ±2.43)mmol·L-1。此外還設有正常對照組,健康人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5.2歲,對照組所有人員均無心臟病、高血壓,臨床檢測排除糖尿病,所有研究對象均無明確的心、肝、肺及腎臟等疾病,無傳染病或惡性腫瘤等。3組人員之間在年齡、性別等參數上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1血壓及體重指數檢測 記錄3組受試者年齡、病程,并均安排稱體重、量身高,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2)。測定3組受試者右上肢血壓2次,記錄收縮壓和舒張壓,取平均值。
1.2.2 尿U-ALB水平測定 所有受試者在收集標本之前避免運動,收集尿液,采用免疫透射法測定尿中U-ALB表達水平(Nephlometer 100 analyser儀)。
1.2.3 血漿中Fb或Hb水平測定 空腹情況下,抽取3組受試者靜脈血,抗凝處理,離心或靜置后分離血漿,1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雅培公司)和配套試劑、質控產品檢測Hb的表達水平;另1份用于檢測Fb的表達水平,采用Clauss方法,在Sysmex-CA530血液凝固儀上檢測,所用試劑來自美國DadeBehring公司。
1.2.4 血清中APN和TNF-α水平檢測 獲得患者血清標本,按照ELISA試劑盒(Market公司,美國)標準程序檢測血清中APN和TNF-α的表達水平,所用酶標儀為SLT.Spectra產品,其余實驗所用試劑或移液器、量筒、燒杯等均由公共實驗室提供。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兩組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數據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Spearman分析U-ALB、Fb、Hb與DR發生是否存在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受試者臨床指標的比較 比較3組受試者臨床指標,見表1,空腹條件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高于正常對照組(均P<0.05);糖尿病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均P<0.05);但是BMI在3組受試者間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血清中TNF-α水平在糖尿病患者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而并發DR組患者表達水平遠遠高于無并發組(均P<0.05);而血清脂聯素水平隨疾病進展逐漸下降(均 P <0.05)。

表1 3組受試者臨床指標的比較
2.2 3組受試者U-ALB、Fb及Hb表達水平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U-ALB在糖尿病患者尿中含量升高(均P<0.05),且在糖尿病并發DR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無并發組(P<0.05)。Fb在血漿中的表達水平,糖尿病患者高于健康對照者(均P<0.05),且在糖尿病并發DR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無并發組(P<0.05)。而Hb在正常受試者體內表達水平高于糖尿病患者(均P<0.05),且其表達水平在DR合并患者體內水平低于無并發組患者,見圖1。

圖1 U-ALB、Fb及Hb在3組受試者體內表達水平比較
為進一步探討尿U-ALB及Fb及Hb表達水平是否對DR進展有影響,我們比較了它們在單純期DR合并患者和增殖期DR合并患者體內表達水平,結果見表2,尿U-ALB含量和Fb表達水平在增殖期DR組高于單純期DR組(均P<0.05);兩Hb在單純期DR組表現水平高于增殖期DR組患者(P <0.05)。

表2 比較U-ALB、Fb及Hb在增殖期DR和單純期DR患者體內的表達
2.3 血清中TNF-α及ANP間及其與臨床參數相關性分析
Spearman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DR患者血清尿ULB,Fb及 Hb與 TNF-α、APN 表達均呈正相關(均 P <0.05);而與其他臨床參數無明顯相關性,均P>0.05,見表3。

表3 DR患者尿ULB,及血清Fb、Hb表達與臨床參數相關性分析
近年來由于人類壽命的延長和肥胖人群數量激增,T2DM患者發病率越來越高。T2DM是由基因和環境等多因素間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病特點是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失調,對胰島素不敏感進而導致血糖水平失調。臨床2型糖尿病患者多發各種伴隨著,其中視網膜病變(DR)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合并癥,盡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其診斷和治療上已取得很大進展,但因它極高的致盲率使得2型糖尿病合并DR不僅對患者自身、家庭甚至社會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1]。DR的發生發展是由糖代謝、脂代謝、IR、多種細胞因子、炎癥反應、遺傳背景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各因素間可能存在共同的發病基礎,也可能相互影響。探討與視網膜病變相關的決定因素,對于臨床早期診斷、治療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文獻報道顯示,T2DM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往往伴隨尿U-ALB排泄異常現象,且其異常與DR發生及進展程度之間存在有相關性,U-ALB排出量越多,預示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程度越嚴重。Mohan VKA等的研究發現,尿U-ALB在T2DM患者中含量與DR存在相關性,其含量越高預示著DR進展越嚴重[3-5]。本研究發現,尿U-ALB在糖尿病患者中含量高于健康對照組,合并DR的T2DM患者表達量顯著高于未合并患者;且DR合并組患者中,U-ALB在增殖期DR組患者體內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單純期DR組,這與之前文獻報道結果一致。我們的結果表明尿U-ALB含量與DR發生及進展密切相關。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炎癥疾病,研究證實,糖尿病的發生會引起Fb表達水平改變,進而改變機體凝血系統功能,損傷血液纖溶系統功能,最終導致血管硬化和視網膜病變進展[6-7]。本研究結果發現,Fb在糖尿病患者體內表達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且合并DR組患者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未合并組,增殖期患者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單純期患者,提示糖尿病患者體內Fb的表達水平與DR的發生、進展密切相關。
糖尿病患者多伴隨貧血癥狀,而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因素是促紅細胞生成素和鐵含量不足。文獻表明,在肝受損程度相同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貧血發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2倍,而合并DR的糖尿病患者貧血狀態更加嚴重[8]。Hb是血紅蛋白非酶促糖基化的早期產物,其表達水平與體內血糖變化相關,同時也參與了微血管的損害過程,進而誘發DR并發癥[9]。我們的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紅蛋白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且合并DR組患者體內血紅蛋白表達水平顯著低于無并發組患者,而在增殖期DR組患者體內,Hb表達水平下降趨勢更明顯,提示Hb表達水平下降與DR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1] Ambresin A,Strueven V,Pournaras JA.Painless Indirect Argon Laser in High 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J].Klin Monbl Augenheilkd,2015,232(4):509-513.
[2] Rahimi Z,Moradi M,Nasri H.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ole of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 genes in diabetes mellitus,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neuropathy[J].JRes Med Sci,2014,19(11):1090-1098.
[3] Mohan VKA,Nithyanandam S,Idiculla J.Microalbuminuria and low hemoglobin as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increasing severity od diabetic retinopathy[J].Indian JOphthalmol,2011,59(3):207-210.
[4] Nawata K,Sohmiya M,Kawaguchi M,et al.Increase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ccompanied by advanced diabetic nephropathy[J].Metabolism,2004,53(11):1395-1398.
[5] Ueta I,Takamatsu K,Hashimoto K.Urinary glycosaminoglycans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collagen diseases and IgA nephropathy [J].Nihon Jinzo Gakkai Shi,1994,36(2):138 -45.
[6] Azad N,Agrawal L,Emanuele NV,et al.Association of PAI-1 and fibrinogen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he 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VADT)[J].Diabetes Care,2014,37(2):501-506.
[7] Gholamhossein Y,Behrouz H,Asghar Z.Diabetic retinopathy risk factors:plasma erythropoietin as a risk factor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 .Korean J Ophthalmol,2014,28(5):373-378.
[8] Yang HS,Woo JE,Lee SJ,et al.Elevated plasma pentraxin 3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4,55(9):5989 -5997.
[9] Duvnjak L,Koki V,Bulum T,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normal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and retinopathy in normoalbuminuric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J].Coll Antropol,2012,36(4):1373 -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