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飛
(貴州省水利水電建設管理總站,貴陽550002)
壩體的填料壓實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建設原材料、設施設備、施工條件、人員操作、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響作用,所以最終就會使得水利工程壩體的填料壓實度難以達到工程項目的標準化要求,這也是導致水利工程產生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關鍵因素[1]。除此以外,外界條件與各類承載體的負荷量會發生變化,并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作用,水利工程土基塑性會逐漸弱化,最終讓水利工程出現差異性的沉降現象,逐步威脅著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
軟土地基區段會由于地基下降而產生水利工程施工隱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設計規劃施工方案的過程中,對地基的鉆探深度不足,沒有實時地察覺到水利工程施工位置存在軟土地基,或者沒能夠精確地測量出軟土地基所涉及的范圍大小、深度以及其性能等資料,最終就導致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規劃缺乏針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或者所選擇的加固方式不夠完善、合理等問題。除此以外,水利工程項目所選用的軟土地基加固處理計算策略在根本上脫離了實際情況,沒能很好地反映出水利工程軟土地基的基本性能,因此最后就使得工程落實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更嚴重時會導致水利工程出現大規模的沉降現象。
水泥漿是開展水利工程灌漿施工項目的重要原材料,其主要通過粉煤灰、水泥、水等物質的混合而制成,而且水泥漿的配置比例直接對水泥漿的保水性與可泵性、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而且施工人員在完成水泥漿澆筑工作之后,務必要對其進行必要的養護措施,使得水泥漿的保水性能可以在養護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展現自身作用,與此同時水泥漿的強度也對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起著關鍵性的影響力量。因此,施工人員在配置水泥漿的同時,不僅要關注水泥漿的攪拌程度以及配置比例,而且還要不斷地摻入膨脹劑,從而在解決水泥漿分布不均勻問題的同時有效地加強水泥漿的可泵性。在開展水利工程灌漿工作時,水泥漿流動性能越好,就越有利于工程施工如期完成,越能夠為水利工程質量控制提供便利。
正常情況下,水利工程的灌漿順序主要分為兩種類型:①由上至下的灌漿方式;②有下至上的灌漿方式。
由上至下的灌漿方式,主要是通過較強的灌漿壓力來有效地提高灌漿質量,其能夠在實施的過程中合理地解決某項施工問題,因此尤其適用于巖層破碎或者巖層發育良好的施工場所。所以應根據施工環境與項目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灌漿類型,便能有效地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與經濟損失,但其中要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若施工隊伍選擇由上至下的灌漿順序,則要重新考慮水利工程的施工進度與實際周期,因為該灌漿方式普遍耗時較長。
由下至上的灌漿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工程造價成本,節約不必要的施工時間,從而讓水利工程項目獲取更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墒怯上轮辽系墓酀{方式需求水利工程的成孔能夠一次性達到標準化規范化的施工要求,并且需要進行分段灌漿工作,即只有在下段區域施工完成之后才能開展上段區域的施工任務。
事實上以上兩種灌漿順序均各具優缺點,施工單位應當根據施工項目的實際情況做一挑選,一般只有一種灌漿順序是滿足施工單位施工需求的。
水泥漿配置比例直接影響到水泥漿的濃度,而與水泥漿配置比例相同,水泥漿的濃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因此為了保證高質量、高效的水利工程,施工人員應當實時地對水泥漿濃度進行適當地調整,讓水泥漿原料與水的混合比列符合實際施工要求。當水泥漿灌注總量固定且處于相同正壓條件下,某水泥漿的灌注重量超出水利工程既定的工作要求,且水泥漿的灌注壓力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時,施工人員則應當對水泥漿的濃度進行科學合理地調整工作。除此以外,如果水泥漿的灌注吸收率以及灌注泥漿總量處于固定的條件下,當水泥漿的灌注壓力普遍超過施工設計方案既定的要求,則應當適當調整水泥漿的濃度。
對水利工程灌漿壓力的規定,主要是通過多次灌漿實踐得出數據資料,然后通過對比不同壓力下巖層所產生的變化來確定的,而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施工人員能夠運用黏稠性最低的水泥漿來防止堵塞工程鉆孔。在開展低壓實驗時,灌漿壓力與灌漿吸收率是呈現正比例關系,然而在掀動巖層時,灌漿的吸收率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施工人員在選擇灌漿壓力時應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擇適應灌漿吸收率的灌漿壓力。一般而言,水利工程的灌漿壓力分為2 種:①一次性升壓類型;②遞進式的升壓類型。水利工程作業人員應當根據實際的施工條件來進一步地挑選合適的升壓方式,比如面對的巖層縫隙較少、巖石較為堅硬的情況時,則可以選擇一次性的升壓方式來確定灌漿壓力,而如果面對巖層縫隙較大的情況時,則應當選擇遞進式的升壓方式來確定灌漿的壓力,通過分段加壓來將灌注壓強提升到施工要求的規范化范圍。
在水利工程落實過程中選擇灌注施工技術來加固工程質量時,作業人員應當事先準備好工程所需的數據信息與資料文件,對水利工程的全部數據資料進行全面地檢測工作,從而保證其施工質量能夠完成達標要求。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應當在對鉆孔落實質量檢測工作的過程中,對巖心進行一系列必要的質量檢查與檢測工作,此外還要開展鉆孔水壓的檢測實驗,按照實際規定要求來嚴格進行鉆孔水壓檢測步驟,從而在根本上保證水利工程的灌漿施工質量。
對于水利工程灌漿施工項目,可以通過日常例會、技術交底、檢查工作、施工質量驗收評估四環節來制定較為完善的灌漿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所謂的例會制度,則是在每周一由各項目負責人統一組織水利工程的所有工作人員開展管理工程施工質量的分析研究會議,主要談論本周完成的工程量、施工時間、存在施工安全隱患、處理方法等,有效地對本周施工工作作總結并就此提出下周的施工目標與要求。而技術交底技術則是水利工程質量與技術人員針對工程施工原則、要求、設備、技術、工藝、環節、問題、解決措施等幾方面進行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工作,并由工程質量管理小組落實監督。檢查制度則需求水利工程工作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水利工程范圍內的人員資格、設備質量、行為操作、檢測數據等資料落實檢查工作,從而在根本上為控制水利工程灌漿施工質量而提供保證。施工質量驗收評估制度,主要是由審核人員針對每單項施工任務的成果、負責人員的管理成果作出分段性的質量驗收評估結果,為往后水利工程質量檢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1]譚勁. 接縫灌漿技術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 科技傳播,2011(09):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