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東
(遼寧省營口水文局,遼寧 營口115003)
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濕西干。春季大部地區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區偏多;冬季光照明顯不足。全年平均氣溫在7 ~11 ℃,最高氣溫零上30 ℃,極端最高可達40 ℃以上,最低氣溫零下30 ℃。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異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遞減。年平均無霜期130 ~200 d,一般無霜期均在150 d以上,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多。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 ~1 100 mm。東部山地丘陵區年降水量在1 100 mm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區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區;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較適中,年平均在600 mm左右。
2013年,國家共投入遼寧省水土保持資金17 500萬元,共下達遼寧省治理任務496.5 km2。到12月底,遼寧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87.93 km2,占計劃任務的58%。其中,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投資5 500萬元,共完成147.23 km2,占計劃任務192 km2的76.7%;農發水保項目投資2 000萬元,共完成63.5 km2,占計劃任務100 km2的63.5%;坡耕地治理項目國家投資6 000萬元,共完成2 4.2 km2,占計劃任務38.5 km2的62.9%;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4 000萬元、計劃治理面積166 km2的項目,共完成53 km2,占計劃任務的31.9%。
在上述完成治理任務中,基本農田2 925.9 hm2,占計劃50.4%;營造水土保持林4 305.4 hm2,占計劃55.7%;經果林3 409.4 hm2,占計劃57.7%;地埂植物帶172.7 hm2,占計劃的58.6%;封禁治理11 682.6 hm2,占計劃55.3%;保土耕作6 296.7 hm2,占計劃71.9%;筑谷坊963 座,占計劃的66.7%;修生產道路239.5 km,占計劃57.4%。
1)由于遼寧省所處緯度較高,入冬比較早,有效施工期短,再加上去年國家資金11月份月底才撥付到位,致使有一部分工程有待今春抓緊完成。
2)植物成活率偏低。由于遼寧省項目區地處半干旱地區,加上生態環境惡劣,使得個別地塊植物成活率還未達到規范的要求。
3)綜合治理項目區的坡耕地治理難度大。根據國家批復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遼寧省2013—2017年建設規劃》,遼寧省項目區內共有坡耕地231.97 km2,占農地總面積的56%,而且又多是侵蝕最嚴重的地類,治理坡耕地的投入要遠比治理荒山荒坡的投入大得多。即使按現行的《規劃》,坡改梯面積也僅占30.7%,有近70%坡耕地只能實施保土耕作,沒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1]。
4)個別地方的監理和科技推廣工作亟待加強。有些監理單位的監理日志、監理報告和監理總結都不盡規范。還有一些監理單位根本就沒有水土保持的監理資質。有的個別地方簽完科技推廣合同后,其推廣工作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5)中央財政預算內項目的配套資金未能得到很好解決。去年中央投資遼寧省1 億元中央財政預算內資金,要求遼寧省配套6 667萬元,但由于基層財政拮據而至今仍未能很好落實。
6)國家補助標準與客觀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根據遼寧省的實際,治理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平均需要50 萬元,而2013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的補助標準卻只有28.6 萬元/km2,僅及實際需要的1/2 多,加上農村“兩工”的取消,使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遼寧省學習水保司的做法:;①將省財政投資工程的立項權和《初步設計》的審查權下放到各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②按照《國家發改委、水利部關于改進中央補助地方小型水利項目投資管理方式的通知》(發改農經〔2009〕1981 號)的要求,將面上的中央預算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方案》的審查權下放到各市級發改委和水行政主管部門;③按照國家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應有相應資質”的要求,放寬了原來必須乙級以上資質的要求,實行了“寬進嚴出”,只要具有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資質就行,只要能通過嚴格的審查即可;④準備在2014年將省屬工程的驗收權也下放到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
水土保持是一項投資高、見效慢的公益性事業,尤其在當今市場經濟和“兩工”全部取消、大量的農村強壯勞力都進城務工,目前留守農村的“三八”、“六一”和“60 后”的婦女、兒童和老年勞力很難承擔如此繁重的治理重任,必須通過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提高補助標準,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模式,以此來吸引更多進城務工的勞力回鄉治理。建議以后將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納入基本建設程序,實行全額按造價投資,至少應將補助標準提高到70%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以政府投入為主,確保全部工程達到高標準的要求,更好發揮國家級工程應有的典型示范作用。
按照國家批復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遼寧省2013 ~2017年建設規劃》,遼寧省項目區內共有坡耕地231.97 km2,如按照現行坡耕地治理平均每畝國家補助2000 元計算,將上述坡耕地全部實行坡改梯,至少需要國家投資7 億元。而國家批復的《規劃》,包括上述的231.97 km2坡耕地治理任務在內,總治理任務1290 km2,批復的總投資只有4.6億元。使得上述坡耕地治理多數僅處于保土耕作的治理水平,很難實現治理措施的一步到位。建議今后改變目前按面積補助投資的方式,實行按批準規劃的措施種類進行投資,使規劃能夠按綜合治理的要求編制和實施。
按照國家批復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遼寧省2013—2017年建設規劃》,遼寧省在2013—2017年間,應投入國家資金4.6 億元,應完成治理面積1 290 km2,平均每年投資0.92 億元、每年治理258 km2。但2013年國家實際投資額度和下達的治理任務,僅占規劃進度的59.8%和74.4%。建議建立固定的投資渠道,保證每年應有的投資和治理進度,以確保《規劃》的全面實施。
通過遼寧省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的實施,加速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步伐,使遼寧省境內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減少了入河泥沙、改善了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新農村建設和實現生態文明做出新的貢獻。
[1]林曉靜. 遼寧省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建設分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09):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