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林
(貴定水利局,貴州 貴定551300)
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量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水生態系統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黨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把水利放在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
人類的無序發展給水生態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如何開發利用好水資源,保護水生態,與水和諧相處,重塑新的文明狀態是擺在人類面前的現實課題。
在已有實踐管理與學術研究基礎上,筆者認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以水生態系統為對象,通過工程性措施與非工程性措施建設,使其滿足人類社會發展需求,并最終形成一種可自我更替、完善的良性演化過程。
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3 方面特征:
1)人為主觀意愿特征。
人類對水生態的需求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改造,再到“適應+改造”相結合,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無處不體現出人類的主觀意愿。
2)多學科交叉特征。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對水生生態系統、有水力聯系的陸地生態系統與城市水生生態系統的改造和適應過程,涉及的對象廣泛、學科多樣,具有明顯的交叉特點,因此在建設過程必須統籌兼顧。
3)符合未來全球水資源管理理念的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各國在水資源管理中都非常強調人水和諧的理念,如荷蘭開展了“予河流更多空間”的水生態系統改造工程,建設理念超前。水生態文明建設符合未來水資源管理的先進理念,是我國未來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方向[1-3]。
貴定縣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位于云貴高原東部的黔中山原中部,全境為南北向不規則長形地形,屬東亞季風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貴定縣大部分屬于長江流域的烏江水系,小部分為沅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紅水河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20.4525 億m3,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0.4181 億m3,加上地下水儲量0.88 億m3,總計有水11.30 億m3,人均達3 896 m3。
2012年貴定縣水資源總量為8.86 億m3,人均水資源量3 836 m3,是全國人均量的1.83 倍,水資源量豐富。但因受地理條件影響,降水量和徑流量呈現地區和時空分布不均勻的特點。貴定縣試點范圍內現有水庫8 座,水利工程調蓄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問題嚴重。
貴定縣2012年供水量0.96 億m3,其中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83%;其次是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分別占16.67%和7.29%;生態環境用水量(人工生態環境用水)和城鎮公共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0.00%和5.21%。
由此可知,貴定縣用水結構不合理,有以下3 點原因:
1)農業用水量與經濟產值不成比例。
2)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比例偏低。
3)生態環境用水,直接關系到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貴定縣部分河段存在防洪標準不足、防洪設施不健全問題,如東門河、西門河、獨木河以及其支流的部分河段,未建立防洪堤岸,防洪保障率低。此外,排水管網普及率低、排水溝渠損毀嚴重、雨污合流等問題,也降低了貴定縣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造成城市內澇[4-6]。
貴定縣未實現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方面,貴定縣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管理具體實施方案和規劃尚未出臺,需要加快進度。
貫穿縣城的獨木河部分河段水質較差,針對現狀情況分析發現,貴定縣現有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處理能力不足,部分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入河、工礦企業的廢水廢渣污染、農村污水垃圾的隨意排放清倒。
不合理的礦山開采、內源污染、生態緩沖帶的破壞等問題,破壞了植被的生長和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貴定縣生態環境破壞日趨明顯。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貴定縣水土流失問題突出。
貴定縣境內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水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反映民族特色(尤以布依族為代表)的水文化還需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現狀公共水文化服務體系、水文化品牌還未形成,水情災情教育仍然較為薄弱。
通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結合城市的規劃建設、骨干水源工程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及“十二五規劃”等相關規劃基礎,構建與貴定縣經濟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的水資源配置體系、水管理保障體系、防洪排澇體系、水環境保護體系、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以及水文化體系。
針對貴定縣水資源問題與特點,以水資源配置為核心,根據貴定縣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本著以民生水庫為重點,優先解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和灌溉用水問題;堅持統籌城鄉和區域水利發展,加強以集鎮為重點,兼顧飲水不安全人口的供水建設進程,建設一批水源水庫工程;建立以民生水利為重點的工程體系、城鄉協調的供水安全和高效用水保障體系,農業生產支撐保障體系、防汛抗旱減災體系、良性生態體系、水資源保護和管理體系等“六大體系”,為建設貴定縣小康社會提供支撐和保障[7]。
3.2.1 建立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完善河湖管理體制機制
以嚴格落實《關于加強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為核心,加強河湖管理,以尊重河湖自然規律、維護河湖生命健康為出發點,著力提升河湖管理水平,以健康完整的河湖功能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堅持人水和諧、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依法管理、堅持改革創新,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河湖資源。
到2020年,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建立完善河湖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河湖水域不萎縮、功能不衰減、生態不退化。
3.2.2 加快推進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
貴定縣要加快推進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要加強防洪、排澇、水源、供水、用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節水等涉水事務的全面管理和監督工作,根除“多部門領導,九龍治水”的局面。同時圍繞新時期水務管理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技術,逐步提高水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8-10]。
3.2.3 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
貴定縣水資源量比較豐富,賦承的水資源量在貴州省居上等水平,但時空分布不均勻,現狀條件下又沒有相應的庫容可以進行補償調節,以致呈現嚴重的工程性缺水總態勢,因此,要加強用水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
3.2.4 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
貴定縣水資源量比較豐富,賦承的水資源量在貴州省居上等水平,但時空分布不均勻,現狀條件下又沒有相應的庫容可以進行補償調節,以致呈現嚴重的工程性缺水總態勢,因此,要加強用水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
3.2.5 強化水功能區達標管理,有效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管理要采取多種措施,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保護水資源和修復水環境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的長期性任務,為此,要加強水功能區達標管理、加強監測、治理污染源,實施水土保護,消減入河排污量等一系列措施。
水環境保護方案的建設主要是針對水環境污染各主要污染源的治理與控制進行的,本方案主要從城區生活污染、農村環境污染、工業污染和環境管理環保宣傳四方面提出方案,對試點范圍內的污染情況進行治理,同時落實環境管理制度的建設,保護水環境、防治水污染,進而更好地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11]。
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應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克服多部門分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加強部門、地區的密切配合,整合生態補償資金和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生態補償機制的加快建立。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在生態補償方面的成功經驗,堅持改革創新,健全政策法規,完善管理體制,拓寬資金渠道,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應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克服多部門分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加強部門、地區的密切配合,整合生態補償資金和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生態補償機制的加快建立。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在生態補償方面的成功經驗,堅持改革創新,健全政策法規,完善管理體制,拓寬資金渠道,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我國水資源環境的現狀使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的矛盾,水資源所面臨的危機使我們再次認識到必須重視水生態文明建設。
節水型社會建設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水資源環境,緩解水資源危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節水型社會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努力,相信通過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府部門的大力引導,執法監管的有效實施,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節水型社會定能早日建成。
[1]張建云,王小軍. 關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中國水利,2014(07):58-59.
[2]歐陽田方. 汝城縣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 中國水利,2014(03):39-40.
[3]張建功,孫鋒,張帆. 從節水型社會建設到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再到水生態文明建設[J]. 水利發展研究,2013(09):68-69.
[4]曹政. 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制度創新探析[J]. 城市建筑,2013(18):270-271.
[5]秦本忠,李穎. 現代化文明城市建設之我見[J]. 當代建設,2003(04):57.
[6]張云. 南通市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初探[J]. 治淮,2013(12):39-40.
[7]徐華亮. 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發展路徑—以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為例[J]. 城市觀察,2012(06):78-83.
[8]韓璐. 濟南市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思路與對策[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2(06):33-36.
[9]孫菊昌.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與文明城市建設的關系[J].學術交流,1996(02):55,56-57.
[10]劉安爐. 加快九江文明城市建設的對策思考[J]. 江西社會科學,2001(10):216-217.
[11]張志剛. 文明城市建設的理論范式[J]. 學術交流,2002(01):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