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東
(遼寧省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中心,沈陽110003)
遼寧省農村水能資源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吳海東
(遼寧省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中心,沈陽110003)
農村水能資源開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實踐證明,農村水能資源具有顯著的社會、生態及經濟三方面效益,是能源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遼寧省農村水能資源十分饋乏,且資源分布較廣且分散,合理開發利用遼寧省的農村水能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發展回顧;綜合效益分析
遼寧省農村水能資源十分饋乏,根據2008年農村水能資源調查評價成果,遼寧省區域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19.345萬kW,相應的年發電量約為192.14億kW·h。遼寧省農村水能資源分布較廣且分散,已開發的農村水電站分布在全省11個市26個縣(區、市)中,到2013年為止,全省已開發農村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51.14萬kW,相應的年發電量為15.01億kW·h,裝機容量占可開發裝機容量的76.63%,從經濟開發角度考慮,尚余15.60萬kW裝機容量待開發或挖潛。
1.1 特點
遼寧省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的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農村水電開發具有規模適中,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有利于調動社會各層面的積極性,適合國家鼓勵和引導集體、企業和個人進行開發的特點[1]。農村水電可以就近上網,就近消納,不需要高電壓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發電成本和供電成本相對較低,它是電力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省各類大型發電站的有益補充。農村水電更是國際公認的可再生綠色能源,其技術比較成熟、造價低,非常適合為分散的農村供電及電氣化建設。
1.2 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寧省為解決農村無電和少電問題,各級政府結合江河治理大力支持開發農村水能資源,以解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問題。20世紀70年代初,全省邊遠貧困山區有近1/3農村要靠農村水電供電。到80年代初基本解決了農村生活照明和局部地區生產用電問題。通過持續開展的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農村電氣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推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了農村能源消費結構。
農村水電發展經歷了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大跨步發展歷程。1955年,全國水利會議提出積極試辦小型水電站,并就試辦小水電提出了具體要求。1982年,胡耀邦同志視察福建省永春縣小水電建設,并在農村電氣化座談會上指示。2001年,朱镕基總理多次指出要大力發展小水電。2006年,溫家寶總理在《關于調整小水電開發方式的意見和建議》上批示:小水電開發應該確定正確的方針和政策,使期與農民利益、地方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結合起來,走科學、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遼寧省農村水電的發展同全國的水電發展一樣起步較晚,走了一個漸進式發展的道路。1954年,在本溪市桓仁縣建成遼寧省第一座農村水電站—雅河電站。1983年7月26日,遼寧省人民政府頒發《關于積極發展小水電的若干規定》。1996年4月26日,本溪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被水利部、國家計委批準為第二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2000年,鳳城市等六縣(市)全面完成“九五”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任務。2010年,《遼寧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條例》由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
3.1 社會效益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農村水電已成為電力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電力普遍服務社會、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保證;②農村水電發展加快了遼寧省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步伐,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③加快了中小河流的綜合治理和開發,促進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④改善了農村能源消費結構,實行發電高峰期以電代柴,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和山體植被,有效地保護了環境。
3.2 環境效益
根據國家和遼寧省節能減排計劃安排,正在有計劃的逐步關停小型煤電企業,積極支持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遼寧省2013年度農村水電站裝機和發電總量測算,全省農村水電站總發量為14.14億kW·h,相當于煤電企業減少標準煤消耗60.04萬t;減少粉塵排放40.83萬t;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9.65萬t;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50萬t;減少氮氧化物2.252萬t??梢哉f,農村水電為我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環境效益。
3.3 經濟效益
由于農村水電開發具有低廉的成本和優惠的政策,使得我省有條件的地區農村水電站建設日異活躍?!笆濉敝痢笆濉逼陂g,我省農村水電站開發建設主要以民營企業和私人投資為主,政府在政策和資金引導方面給予了支持。
“十二五”期間,到2015年規劃期末,規劃區內農村水電供電比重達109%,發電利稅總額1.66億元;規劃區人均年用電量增長總和為29%,按照每千瓦時電量創造國內生產總值7.38元計算,每年帶動相關產業新增國內生產總值25.26億元;規劃區內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變。到2015年,全省規劃區內農民將增加收入19 221萬元。其中電站投資收益809萬元;農村水電建設投工投勞增收8 905萬元;農村水電建設補償收入5 177萬元;其他收入4 330萬元。
4.1 推動梯級開發,避免水能資源浪費
按現狀,我省部分流域及河流上農村水電站多是單獨開發,沒有很好的考慮到整個流域及河流的梯級開發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水能資源的浪費。梯級開發是以整個流域的整體效益為目標,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能資源,達到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農村水電站梯級開發具有以下特點:①能夠充分利用水能資源,布局合理,工程造價低;②工程規模小,對地理環境要求相對較低;③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工程建設難度小。我省不少河流具有梯級開發的條件,如蘇子河、叆河及哨子河等流域水能資源豐富,且開發程度較低,適合梯級開發。
4.2 加快老電站更新改造,充分利用水能資源
我省農村水電站大部分建成于20世紀初期和中期,受當時技術水平的制約和多年運行設備老化的影響,這些電站普遍存在發電效率低、設備養護成本高及安全生產狀況差等問題,加之當時上網電價低,使這些老舊電站虧損經營,無力進行設備更新改造。我省在今后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應將老舊農村水電作為重點,全面做好宣傳,提升各級政府的重視程度,加大國有資金扶持力度,使其充分發揮水能和其它綜合效益。經初步統計測算,我省老舊電站更新改造每千瓦投資約在6000元到8000元左右,經過更新改造后的水電站發電量可提高10%左右,投資回報率很高。而且,老舊電站更新改造要比新建電站節省更多的財力、物力、人力。老舊電站的改造過程不是簡單地以新換舊,而是水能資源利用、創造的過程。應采取更加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制定技術方案,達到提高綜合效益的目標。
[1]田中興.合理開發利用水能資源促進水電可持續發展[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1(03):1-3.
TV213.9
B
1007-7596(2015)05-0123-02
2014-10-31
吳海東(1982-),男,遼寧北票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