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雁
(綏中縣水利服務總站,遼寧 綏中125200)
綏中縣河流較多,大小河流41 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9 條,流域面積在50 ~100 km2的河流有9 條,流域面積在10 ~50 km2的河流有23 條。其中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六股河、王寶河、黑水河、貓眼河、狗河、石河、強流河、九江河、長灘河9 條,除黑水河和王寶河外,都是獨流入海的河流。
縣域內河流地理位置處于遼西走廊山丘區,均屬于山區季節性河流,特點是河道比降大,流速急,每逢汛期洪水暴漲暴落,對沿岸極具毀壞力。為確保沿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多年來在各級政府領導下,綏中縣在8 條主要河流392.36 km河段修建各類防洪堤194.7 km,對保護沿岸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過外業調研,綏中縣8 條主要河道尚有五級堤防194.7 km,險工245 處,10557 延長米。2011年河道堤防及其險工險段運行管理經費支出617.90萬元,據測算年運行管理經費實際需求應1316.40萬元。2011年河道堤防與險工險段年維修養護經費支出600.50 萬元,據測算綏中縣河道堤防與險工險段實際需求維修養護費5814.55 萬元。
綏中縣每年投資資金用于生態治河工程中,截止目前共完成生態治河266.67 hm2左右,其中,典型生態治河項目600 hm2,即高臺鎮王寶河大橋上下游66.67 hm2、六股河高臺鎮齊屯33.33 hm2、六股河寬邦鎮沈家屯133.33 hm2,狗河范家條石村66.67 hm2,石河102 國道北側33.33 hm2等生態治河工程。但由于受資金限制,綏中縣生態治河只是對堤防或護岸進行植樹保護,沒有足額或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態工程與治河工程相結合中,由于沒有后繼資金管護和受瀑雨、洪水襲擊,所種植的樹木也所剩無幾,沒有達到治理河道沙化,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1]。
綏中縣砂石儲量豐富,全縣可開采的砂石約有2 億m3。2011年根據省水利廳的文件精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現有的砂場進行統一報價,統一掛牌出讓。綏中縣于2011年10月26日至2011年11月3日對全縣17 塊砂場49個標段進行了公開的采砂權出讓竟拍,共出讓采砂權的出讓價款414.7萬元,縣本級留成207.35 萬元。至此,綏中縣采砂出讓工作也走上了“公開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綏中縣除綏中鎮城區段河道堤防工程12 km為20 a一遇外,其余河道均為5 ~10 a一遇洪水,還是20 世紀80年代初期投資建設而成,大部分河流均無堤防工程。按現行堤防設計規范,主河道堤防建設,鄉村防洪標準多為20 a一遇洪水,城市為50 a一遇洪水。同時,由于城鎮建設項目較多,各個河道擠占現象較為嚴重,特別是一些鄰近河道的工程,河道已面目全非。
由于歷年的水土流失,加之城區河道已多年未進行清淤,致使河床抬高,淤堵嚴重,河道行洪能力下降,行洪流速減慢,從而加重了防汛搶險的負擔,一旦遭遇洪水災害,后果較為嚴重。沿河道路和住宅區環衛設施嚴重不足,導致垃圾直接進入河道造成人為污染。公眾水環境意識不強,污水、垃圾直接進入河道現象較為普遍。目前綏中縣只有縣城段河流修建污水處理廠,其余段河道均沒有污水處理廠,沿河不少企業和市民為圖方便,將河道當作天然垃圾場,隨意傾倒垃圾,排放污水,大大超出了河道最大的納污容量,加上長期積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釋放的有害物質,水體缺乏必要的循環,溶解氧過低,缺少水生動植物生存的環境,導致水體逐步失去自凈能力,河道污染狀況較為嚴重。
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沙洲、林地、水域、荒地等應均確權為水利部門管理,但由于受當時諸多因素影響,隨著時間延長,河道內先后出現植樹、人工造地、開墾荒地、種植作物等現象。國土部門以遙感測量和地調為主,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劃為耕地,歸國土部門管理;林業部門以森林法和林權證為依據,將種樹林地劃為林業部門管理。所以河道清障均由公安、水利、國土、林業等多個部門共同協調解決。
縣內河流多,只有重點小型河流治理國家給予補助,其他小型河流或支流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綜合治理規劃,有的河流即使制定了治理規劃,也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在河道治理過程中隨意性較大,防洪標準低,功能設施配套不完善。河道整治多以政府應急度汛臨時性投入為主,缺乏穩定、長效的投資渠道,都是政府臨時性投資,治理標準低,不能根本解決工程隱患。同時,河道日常管理經費嚴重不足,維修管護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堤防破損老化失修嚴重,影響了防洪安全。大多河道堤防工程普遍還存在著防洪標準較低、治理質量不高等問題。
全縣河道戰線長、管理范圍大、涉及面廣、協調任務重,但河道管理處目前為副科級事業單位,與其所承擔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很多工作協調起來難度很大。較大河道沒有常設管理機構和工作人員。在河道建設與管理過程中,許多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和方方面面,還沒有完全做到通盤考慮、統籌安排,使得治理效果打了折扣。
全省河流眾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千差萬別,全省采砂權出讓價款很難也不可能統一,也就不能出臺相應的文件制約,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本地區現狀,合理的制定出被市場接受的采砂權出讓價款底價,但同一區域、同一河流要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考慮,共同制定被市場認可的底價,政府不要干預市場經濟,使國有資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為本地區的經濟建設服務,以最大限度地杜絕惡意開采。2011年全縣17 塊砂場49個標段的采砂權出讓竟拍,由于種種原因,出現大部分標段流拍現象。招、拍、掛完成之后最嚴峻的問題是監管,各砂場在利益的驅使下會少報多采、開采后不按規劃治理,執法人員、執法設備、執法經費等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執法比較困難,基層執法弱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有些河道存在非法超采現象,使采砂河道附近的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已經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河道建設與管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河道建設好了,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城鎮防洪安全,保證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也將極大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任何一項工作,如果沒有社會和公眾的廣泛參與和自覺維護,是很難達到和保持最佳效果的。
河道關系到城鎮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其建設與管理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城鎮的管理水平。綏中縣逐步對納入“12·5”規劃中的重點河道進行治理,由于資金所限治理河道需要分年、分期、分段治理,廣大群眾也都在急切期盼著。將河道納入治理范圍,持之以恒,不斷努力,避免過去臨時性、突擊性、應急性的治理行為,真正把城鎮河道治理好。
河道整治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求,要按照《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條例》的要求進行。要確保防洪標準的要求,使城鎮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為城鎮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做到標準洪水萬無一失、超標洪水有應急手段,從而降低損失。要確保整治質量,提高治理標準。要深入研究防洪安全與生態之間的關系,探索其可行性和科學性,防止短期行為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以免勞民傷財。
實施采砂規劃、年度開采計劃及許可證制度,建議省水利廳進一步細化各項制度,把采砂許可證的審批年限與開采計劃年限同步,一證到底。
建議省水利廳,加強基層執法力量,加大執法設備、執法經費的供給,減少采砂出讓價款省水利廳的分層比例,多給地方和基層些額度,以確?;鶎拥膱谭ń涃M。
綏中縣應合理地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整體安排、統一布局,繼續加大巡查、檢查、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一切非法采砂行為,對于因為采砂而造成的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建議建設截水攔河壩等補救水利工程,加大該地區河道整合整治工作力度,還河道一個岸綠、水清、通暢的面貌。
要加大政策性投入。要把河道建設與管理作為城鎮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地方財力,每年安排一定的預算資金用于河道治理和維修養護,確保河道治理按規劃分年、分段實施。要積極探索河道建設與管理的多元化投資方式。要借鑒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制定政策性措施,充分運用市場法則,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河道建設和管理,以緩解財政壓力,加快河道治理步伐。要加大政策和項目爭取力度。要積極向國家申報轄區內河流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和項目扶持。
要不斷完善綜合協調機制。河道建設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系統工程,不僅是水利部門一家,還涉及到發改、財政、建委、規劃、環保等職能部門和鄉鎮等單位和基層政府,因此,縣政府應盡快制定和完善多部門聯動管理及綜合協調機制,避免出現“各彈各的曲,各唱各的調。”要認真落實事權劃分原則,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和組織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健全河道管理機構,以利城區河道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建議以行政村為單元,設立河道管理員。河道管理人員采取臨時用工形式,人員關系掛靠在縣級河道管理部門并分別由縣級管理部門管理,河道管理人員工資由省里統一發放,年工資在10000 元左右。河道管理人員的證件均由省里統一制發。縣級水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河道管理人員的職責制定河道管理員長效管理實施辦法和考核辦法。同時建議在村級行政區劃成立水利協會,水利協會的形式是民間的,自助的。村級水利協會可推薦基層河道管理員。因此,今后要努力恢復和完善基層鄉鎮級水利站,積極扶持鄉鎮級水利站的建設與發展至關重要。積極推行管養分離。為落實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精神,提高河道工程管理水平,降低運行管理成本,應該在對河道管理單位科學定編定崗的基礎上,將河道工程維修養護業務從現在的河道管理單位中剝離出去,組建專業化的養護企業,經過短期扶持后,逐漸實行市場運作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部分河道管理單位人員過多,負擔過重的問題。加強職工再教育和崗位培訓工作,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鑒于目前綏中縣河道管理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的問題,應采取鼓勵職工通過自考、函授、攻讀學位等方式參加再教育和根據河道管理業務范疇,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采取強制手段有計劃的組織崗位培訓等多種措施盡快提高河道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1]潘廣良. 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生態治理建議[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