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水,從 野
(江西省贛西土木工程勘測設計院,江西宜春336000)
銅鼓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探討
余太水,從 野
(江西省贛西土木工程勘測設計院,江西宜春336000)
保障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事關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江西省銅鼓縣是一個財政困難縣,農民生活水平較低,同時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文章通過對銅鼓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分析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十一五”規劃,就銅鼓縣農村飲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的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
農村飲水安全;主要問題;管理措施;解決辦法
銅鼓縣是一個財政困難縣,農民生活水平較低,(2005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 846元),同時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據2005年編制的《銅鼓縣農村飲水現狀調查評估報告》,銅鼓縣飲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數61 855人,飲水不安全人數42 600人,不安全人數占全縣農村總人口的40.8%。銅鼓縣農村飲水不安全主要原因:一是水質超標。因水質超標引起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為20 600人。如溫泉、古橋有兩個高氟區,含氟量最高達3.8 mg/L,人數4 600人;定江河兩岸的永寧、三都、大段等3個鎮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使飲用水受到嚴重污染,飲水不安全人數達16 000人。二是水量、水保證率、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不安全人數達22 000人,主要分布在三都、大段、高橋、排埠、溫泉、港口、永寧、帶溪、棋坪等9個鄉鎮。
全縣從2005年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截止至2006年,累計已實施解決0.7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2005年解決0.45萬人,2006年解決0.33萬人),另2007年初至6月底已付實施0.3907萬人(省下達計劃),成績巨大。但還有很多地區的農村人口(3.0893萬人)飲水仍存在高氟、水質污染及其它問題,其中:水質超標的飲水不安全人口16 000人,水量、水保證率、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的飲水不安全人口14 893人,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產。
2.1 含氟量超標
經抽樣化驗,溫泉含氟量高達3.8 mg/L,古橋含氟量2.5 mg/L,造成溫泉、古橋兩地含氟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螢石中含CaF2引起的。
2.2 水質嚴重污染
永寧、三都、大段3鎮位于縣城下游,沿江兩岸有化工、木竹加工、藥業集團等企業48個,其中永寧化工廠年生產氟酸鈉、氯酸鉀等化工產品3000多T,二源化工廠年生產三氧化銻等化工產品1500多T,化工等企業排放的污水、廢渣,加之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定江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2005年1月縣防疫站對該河段的水質進行水樣抽檢,檢驗結果細菌總數530個/ml,大腸菌群高達16 000個/L。
2.3 水源保證率問題
水源保證率不達標主要是港口村自來水工程,該工程建于1982年,當時供水人口不到800人,隨著20多年的人口自然增長和移民建鎮,供水人口達到1302人,加之水源地附近森林砍伐,植被遭到破壞,造成水源水量減少,豐水季節,水源可基本滿足用水需要,遇干旱年份和枯水季節,水源保證率只有50%[1]。
2.4 用水量不足問題
銅鼓部分村居住在崇山峻嶺之中,主要靠竹筒引小溪水(或引山泉)飲用,飲用水量不足,特別是西河(金沙河)流域,山高坡陡,巖體為變質巖,裂隙發育,貯水能力差,俗有“下雨3天要防洪,停雨3 d要抗旱”的諺語,有的地方打井不出水,全靠用竹筒引山溪水作為生活用水,遇干旱時,飲用水量嚴重不足。
2.5 用水方便程度問題
銅鼓境內崇山峻嶺,山坡陡峭,溪流縱橫,部分居民房屋沿山溪兩旁山脊而建,有“這山呼叫那山應,走路要好幾小時”之稱,部分村民用竹筒引山溪水或泉水,另一部村民在小溪旁打井取水,運輸全靠肩挑腳運。據調查,垂直高差最高的130多米,最低的也有90多米,村民飲用水極不方便[2]。
銅鼓縣自2000年實行農村飲水解困工程以來,所有的人飲解困工程都由鄉(鎮)水務站管理(包括建設管理和建后運行管理),實行行業管理,責任明確,服務到位,群眾放心。
根據境內的地形、地貌和水資源分布特點和以往工作中的經驗,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工程措施:
1)在具備地勢較高水庫或山泉條件的地方采用自流引水工程的形式。
2)在地表水或淺層地下水水質較好、水源有保證、且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采取泵站提水。
3)在無地表水而淺層地下水又受到污染的地方,可采用深井。
4)在距離城鎮自來水供水管網較近,現有水廠規模通過擴容能滿足項目區供水量時,采用城鎮自來水供水管網延伸供水。
5)在表層水不受污染、人口比較分散的地區,可采用壓水井、雨水集蓄等分散式供水工程。
溫泉鎮石橋自來水工程是國家進行農村人飲解困工程實施的第一批項目,該工程于2002年7月動工,2002年11月竣工。主要工程內容:攔河壩一座,壩高2.5 m,引水管道135 m,沉淀池、過濾池、蓄水池各一座,輸水主管長11000多m,工程投資85.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3萬元,地方財政25萬元,群眾自籌27.6萬元。解決了4個自然村,659戶,2968人的飲水困難。
工程建設管理和建后運行管理均由鎮水務站負責,鎮政府明確該工程產權屬鎮水務站。為使工程達到“雙贏”的目的,鎮水務站制訂了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具體做法是:
4.1 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為使工程長期發揮作用,保證人民群眾長久受益,溫泉鎮水務站制訂了一套系統的管理方案,明確了水務站負責該工程的日常運行、維護、收費工作,水務站還聘請了4名自來水管理人員,負責對管網進行維護、開戶、安裝、抄表,并以簽訂責任狀的形式落實到位。
4.2 規章制度落實到位
在管理工作中嚴格制訂各項規章制度的同時,為切實保護水源,防患于未然,水務站專門聘請了4名在地方上有名望的群眾擔任取水點的義務監督員。為促使工程實行良性運行,縣物價局審核批準了合理的水費價格(0.6元/m3),使用戶及時到指定地點交納水費,到目前為止,已有659戶居民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年內水費盈利近7 000余元。
水務站對水表安裝維護做到派人上門,用戶不得私自安裝、維修,用戶不準在水表前私自開口用水,不得私自關啟公共閘閥,用戶對公共管網設施要愛護,制止有損于管道安全的行為。同時,切實保護工程,制定了嚴格的處罰措施,凡在取水點上游放養家禽家畜、洗滌用品、排放污水、傾倒垃圾或在工程附近爆破、建房、造墳及在水表前開口用水的每次罰款50~300元,態度惡劣、影響極壞的,則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由于保護辦法落實到位,從而使石橋自流引水工程真正成為該鎮長久永存的民心工程。工程投入運用兩年多來,工程運行正常,政府滿意,群眾滿意水務站每年也略有盈利。
[1]沈述林.淺析現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與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4(7):299.
[2]叢丹.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2):131-132.
S277.7
B
1007-7596(2015)05-0163-02
2014-10-31
余太水(1981-),男,宜春奉新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等工作;從野(1984-),男,內蒙古赤峰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水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