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和,陳 紅
(貴州省黔西縣水利局,貴州黔西551500)
貴州省黔西縣附廓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探討
姚光和,陳 紅
(貴州省黔西縣水利局,貴州黔西551500)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首先保證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才能保證飲水安全。文章在調查黔西縣城重要飲用水源地水質、排污口、污染防治、管理狀況等的基礎上,分析水源地保護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體系建立。
飲用水源地;水資源保護;安全保障;問題分析
黔西縣附廓水庫是黔西縣城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在對其保護區內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等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當前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議,對加強水源地管理、保障飲水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1.1 基本情況
黔西縣附廓水庫是黔西縣城主要的飲用水水源,該水庫位于縣城上游的野紀河流域,距黔西縣城15 km。
該水庫總庫容2 100萬m3,興利庫容1 956萬m3,屬中型水庫,是一座集灌溉、縣城防洪和供水的綜合性水利工程,目前水庫供水人口24.87萬人,年供水量907.96萬m3。
根據《黔西縣縣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要求,附廓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87.6 km2劃定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經監測統計2014年附廓水庫水質總體滿足《GB3838—2002》Ⅲ類,主要超標項目為糞大腸桿菌等,是貴州省人民政府核準公布的城鎮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之一。
1.2 水源水質
根據2014年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附廓水庫水質達到Ⅲ類,但一、二級保護區內還存在生活排污口,準保護區內存在煤礦企業排污口。目前附廓水庫水源地已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并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邊界基本已設立了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水源地取水設施周邊基本設有明顯的具有保護性功能的隔離防護設施。
1.3 監控設施建設情況
附廓水庫飲用水源地建立了自動在線監控設施,在取水口建立了自動視頻監控系統,水源地基本具備水量、水質、水位等水文水資源信息采集、傳輸和分析處理能力。
1.4 管理單位落實情況
目前附廓水庫由黔西縣附廓水庫水利工程管理所管理,縣城供水由黔西供排水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水源地管理和保護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并落實了管理經費。
此外,完成了飲用水水源地邊界、保護區邊界警示標志的設置工作,建立了水源地安全保障部門聯動機制、實行資源共享和重要事項會商制度,制定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相關法規、規章或辦法,并經縣人民政府頒布實施[1-2]。
主要有以下6類安全保障問題:
2.1 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明確
多年來,水源保護工作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明確、職責保證不強等問題,水源保護工作主要涉及環保局和水利局,而環保局和水利局都只是從部門職責上開展一些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沒有系統性地開展水源保護工作。沒有專職的機構開展水源保護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2.2 污染威脅飲水安全
附廓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由于受區域位置、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影響,水源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對附廓水庫水源影響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集鎮和集中居住點生活污染源。附廓水庫飲用水水源上游保護區內有人口1.28萬人,經初步測算,年排放污水27.8萬m3,生活垃圾0.33萬t。
2)工礦企業污染源。據調查統計,附廓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目前有養殖、餐飲、礦山、建材等各類企業16家,其中二級保護區內有3家,準保護區內13家。
3)農業生產污染源。據初步調查統計,附廓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有耕地面積438 hm2,每年保護區內化肥用量為1 310 t,農藥用量為437 kg。農村分散畜牧養殖也是農業生產中對飲用水水源影響較重的污染源。
4)水土流失污染源。保護區水土流失面積為35 km2,每年水土流失量為18.33萬t。水土流失造成泥沙下泄,淤塞河道、水庫,影響水質。
2.3 事故隱患威脅飲水安全,應加強后備應急水源工程建設與管理
附廓水庫是黔西縣城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關系近24.87萬人的城鎮人口的用水安全,目前基本完成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工作,但保護區內仍存在工礦企業和村鎮居民的生活排污口等污染隱患,這些污染隱患短期內無法徹底消除,抵御事故性風險能力較低,一旦城市供水水源地受到污染,城市供水須啟動備用水源。雖然2012年黔西縣已建成黔西縣城區及周邊抗旱應急水源工程,但供水水源結構單一,應急備用供水能力不足,且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管理和城市供水管理單位不統一,供水管理和協調有一定難度。
2.4 水源保護宣傳不夠,群眾意識淡薄
水源保護工作的推進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源保護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并不高。
根據對保護區群眾和縣城居民的調查走訪,對水源保護工作比較關心和關注的主要是各級各部門的部分領導和社會知名人士,廣大群眾對水源保護工作并不關心,認為不關自己的事。這說明水源保護工作宣傳深度和廣度不夠,缺乏有效的引導,導致社會氛圍不濃,群眾意識淡薄[3-4]。
2.5 水源地多部門管理,工作難推進
附廓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管轄權屬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理。按照《關于開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的通知》要求,水源地要達到“水量保證、水質合格、監控完備、制度健全”的總體目標,需要開展大量工作,包括水源地保護工程措施和備用水源地建設等。
根據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規的規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由各級地方政府劃定,相關職能部門根據各自的法規授權進行管理,單靠地方水利部門一家牽頭推動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設工作難度較大,影響了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5]。
2.6 資金投入不足,制約安全保障建設工作進度
黔西縣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歷來非常重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但水源地建設工程措施,包括備用水源地建設、排污口關停遷移、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等,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縣級財政難以承擔。
建議采取以下8條安全保障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
組織領導是水源保護工作的重要保證,附廓水庫是黔西縣城重要的飲用水源。首先要從縣級層面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級水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分管縣長任組長,協調縣級相關單位部門工作,對水源保護工作進行總體安排。機構建設是水源保護工作的重要前提,必須建立水源保護工作的專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水源保護實質性日常工作[6-7]。
3.2 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保障水源地水質
統籌規劃,逐步或及時關停水源保護區內的煤礦、餐飲、建材等企業,限期整治或遷移保護區內的污水排放口,加強保護區內村鎮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污水處理廠建設集中處理,處理后的尾水實現資源化利用。通過行政、技術和工程手段,分區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3.3 加強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保障水源地水量安全
加強對附廓水庫的調度,統籌兼顧灌溉、防洪、供水與生態的用水關系,確保黔西縣城供水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水。
3.4 加強水源地保護日常管理規范化建設
按照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相關規定,建議水源地設立專門環境管理機構,對水源地保護區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督管理,與保護區內有關部門或與其它飲用水環境管理部門建立聯合制度,及時溝通情況,共同做好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同時要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管理,堅決取締保護區內違法建設和可能污染水源水體的活動。
3.5 加強水源地監控體系建設
建立城市飲用水水源監測體系,對水源地水質、水量、水土流失與面源污染等多方面進行監測,提高飲用水水源預警預報能力。重視環境監測人員的培訓和人才引進,加大環境監測設備投入,提高水源地監測能力。
目前黔西縣已在取水口建立水質監測機制,但未實現自動化。在保護區內未安裝自動化監測系統,應盡快完善。
3.6 建立水源地安全預警和應急體系
在取水口建設水質預警系統非常必要,一旦出現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通過水質預警預報系統,迅速算出對水源的影響程度,為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提供決策。
水源管理機構排查應該分析水源地保護區內可能發生污染事故的污染源,針對不同的污染源性質,編制水源地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報縣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
3.7 加強水源地保護宣傳教育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的環保和法制意識。黔西縣人民政府應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多種方式,在機關、學校、社區、農村等進行廣泛而有針對性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宣傳,引導當地居民重視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的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
3.8 建立水源保護基金,穩定經費投入
水源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常態化開展,建立穩定的、長期的經費投入機制是水源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主要有2方面:
1)把水源保護經費納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每年可根據財政情況適當調整,以保證水源保護日常性管理工作的開展。
2)從原水供應中提取一定費用建立水源保護基金用于水源保護工作,適當提高水價,符合資源有償使用及補償原則,也符合國家水價改革指導意見,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投資大、效益長遠的社會公益性事業。
黔西縣應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附廓水庫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調,建立健全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法規制度和監督管理體系,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加強水源地污染防治,確保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1]洪覺民.切實保障城市飲用水安全之我見[J].給水排水,2008(03):01,11.
[2]馬小燕,王志強.2002~2006年安徽省城市飲用水水質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02):97-99.
[3]潘紅.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的問題與保護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4):154-155.
[4]孔令山,王朝亮.淺談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的問題與保護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0):236.
[2]劉春林.榆陽區城市飲用水保護現狀及水源地保護對策建議[J].地下水,2010,32(01):131-132.
[6]王慧杰.周口市城市飲用水現狀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1(01):52,55.
[7]沈捷.合肥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與評價[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02):12-14.
TU991
B
1007-7596(2015)05-0178-03
2014-10-31
姚光和(1969-),男,貴州黔西人,工程師,從事小型水利工程勘測設計規劃與施工管理工作;陳紅(1967-),女,貴州黔西人,助理工程師,從事小型水利工程勘測設計與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