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杰
(鐵嶺市農田基本建設工作辦公室,遼寧 鐵嶺112000)
鐵嶺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總面積1.3 萬km2。下轄鐵嶺縣、開原市、昌圖縣、西豐縣、調兵山市、銀州區、清河區及鐵嶺經濟開發區8 個縣(市)區。總人口達302.2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0.4 萬人。鐵嶺市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流域面積百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39 條。鐵嶺市境內共有水庫102 座,總庫容222 001.33 萬m3,其中大型水庫4 座,中型水庫3 座,小(1)型水庫42 座,小(2)型水庫53 座。全市共有過閘流量5 m3/s以上的水閘87 座,橡膠壩26 座。境內有水電站6 座,均為引水式電站,共14 臺機組,裝機總容量為11405 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 623 萬kW·h。截至2013 年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 563 處,鋪設管線15 153 km,受益人口130.43 萬人。全市大中型河流共有河道堤防工程42 處,各類堤防總長519.819 km。水土保持小流域533 條,已開展治理小流域207 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4 055.87 hm2。全市已形成具有蓄水、攔洪、泄洪、排灌、發電、養殖等多功能的水利工程體系。
隨著近年水利投入的增加,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加快,一些地方對現有工程的挖潛改造和強化管理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一些建設單位忽視了建后管護。項目建成驗收合格后,即認為大功告成,對于如何保證項目工程的正常運行,如何落實得力的管護措施,往往重視不夠。少數鄉鎮、村領導重硬件輕軟件,認為農業水利基礎設施的硬件建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任務,而建成后管護是一項軟任務,沒有提上議事日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維護需要一定的經費,這是做好管護工作的基礎。由于地方財力有限,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日常維修養護工作。2011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落實以來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并規定土地出讓金的10%將用于農田水利建設,但對于基數較大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來說,用于管理和維護的經費還是少之又少。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大都是興建于20 世紀50—70 年代,由國家投資與群眾投勞相結合建成的。20世紀80 年代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的實行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土地分產到戶經營,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經不相適應,普遍存在工程管理主體缺位,工程產權不明,管護責任不清。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離不開工程投資。農村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決定了工程建設和管理需要公共投入,應由中央明確各級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財政投入責任,以此來增加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對現有工程進行維修改造,同時增加新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適應當今水利發展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要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專款專用、注重實效”的原則,將農村水利工程維護和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公共財政預算[1]。市、縣財政部門每年應從本級水利非稅收入、按國家規定從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中,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安排資金,作為農村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和管理的專項資金,以保證農村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轉,形成良性補償運行機制。其次,在努力增加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行政領導,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到水利工程建設中來,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為了杜絕擠占挪用水利專項資金的現象發生,項目實施單位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項目情況,與財政部門積極協調銜接,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僅2014 年,全市投入維修養護資金近3 000萬元。
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明確工程的產權歸屬,確定工程管理的責任單位。按照有利于農村水利工程效益的發揮,有利于農村水利工程的管護、維修和更新改造,有利于調動管理主體或經營管理者積極性的原則,因地制宜,確定農村水利工程的產權管理形式。對以經濟效益為主的非公益性水利工程,進一步放活經營管理權,采取拍賣、租賃、承包和股份制等形式,讓農民和社會法人把小型水利工程作為企業來經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盤活水利工程存量資產,促進農村水利社會化;對公益性農村水利工程,按照國家投入,目標考核,動態監管,綜合開發,注重效益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管理責任,確保農村水利資產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在落實工程管護主體時,①結合本地區實際,明確灌溉、節水滴灌、排澇、農村飲水、中小河道、小型水庫、水土保持、農村水電、防汛抗旱等工程以及農村水利管理房屋等設施設備的管理權;②落實管護主體,明確責任和范圍,簽訂管護合同。建立健全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責任制,制定各類工程及設施設備管理辦法,強化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工程專門管理單位、鄉鎮水利站、水管員、庫管員的管理職能,規范村集體和用水合作組織對農村水利工程和設施設備的運行管理;③管理部門要根據每處工程實際,明確管護責任人,建立運行管理、維修養護、經費籌集、安全責任“四項”制度。目前,鐵嶺市已經完成了水利工程資產登記工作,建立了農村水利工程管護體制,制定了管護制度,落實了管護主體,已經將管護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責任人。
水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管理各項水事活動,在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禁止興建影響農村水利工程安全與正常運行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禁止挖砂、挖塘、堆放大宗物料或者垃圾(廢渣)等,禁止侵占、損毀、破壞農村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和設備;在農村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禁止從事影響農村水利工程運行和危害農村水利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陡坡開荒、采伐林木、建筑、開礦等活動。要加快水利工程管理的立法步伐和制度建設,強化執法手段,加大執法力度,依法維護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水利工程管理主體的合法權益。
目前,全市已有基層水管員710 人,依托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制度管理和業務指導,有計劃地組織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管護人員素質,增強基層工程管理單位、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的管護能力。①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水利站日常管理、運行制度,水管員管理制度等;建立農村水利管理目標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制定鄉鎮水利站、村水管員考評制度;②開展業務培訓,將人員培訓作為一項常態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基層水利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技能,為做好工程管護工作提供保障。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在系統總結歷史經驗和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本地實際,努力探索適合不同地區、不同模式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自主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基礎性保障,促進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1]邢昱強.東陽市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06(0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