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強
(北票市水資源辦公室,遼寧 北票122100)
大凌河是遼西地區最大的河流,流經葫蘆島、朝陽、錦州、盤錦四市,建昌、喀左、朝陽縣、龍城區、雙塔區、北票、義縣、凌海、盤錦市等九縣(市、區),河流全長447 km,流域面積23 263 km2(遼寧省內19 998 km2)。大凌河洪水災害頻繁、防洪體系不完善、水資源嚴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水環境問題突出,治理與保護管理薄弱,已成為制約遼西經濟發展的瓶頸。
大凌河流域河道治理已納入國家和省“十二五”規劃。2010 年,凌河流域劃區設局,全面啟動河道治理保護工程,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治理大、小凌河的決心。
大凌河流域涉及遼西5 市10 縣7 區,大部分城市和鄉鎮坐落在干支流沿岸,到目前還沒有流域綜合規劃和防洪規劃,也沒有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前期技術支持和政策支撐比較缺乏,綜合治理工作缺乏系統性。針對前期工作薄弱,缺乏系統性的現狀,編制《大凌河河道治理保護規劃》,科學系統的規劃建設大凌河干流防洪體系、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體系,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的具體體現,是契合我國“十二五”水利建設目標的體現。治理好、保護好遼西人民的母親河,使大凌河干流治理保護成為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民生工程、科學發展觀工程[1]。
設防能力低下,防洪工程體系不完善;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嚴重短缺;水環境問題突出;治理保護管理薄弱;前期工作薄弱,缺乏系統性;局部發展與治理保護矛盾尖銳;恢復干旱地區的河流健康生命是世界性難題。
保護遼西母親河,就是保護遼西人民的福祉;保護遼西母親河,就是保護遼西百姓生存環境。建設生態凌河、和諧凌河是遼西人民多年的期盼。
大凌河的治理保護是落實中央、遼寧省委一號文件的具體體現;是遼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兩岸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治理與保護大凌河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實現治理和修復遼西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對推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大凌河河道治理保護,對保障社會安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突破遼西北戰略,促進遼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加強大凌河河道治理保護對改善民生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和諧遼寧建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根據2011 年中央一號文件、遼寧省委一號文件及遼寧省“十二五”發展綱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大凌河、小凌河、渾江等6 條重要獨流入海及界河支流整治工程,開展13 個地級城市和31 個縣級市防洪工程”。強力支持突破遼西北:“重點實施大、小凌河治理”。
本次規劃范圍為大凌河干流源頭至入海口段(含支流回水段),河道長度447 km,其中宮山咀水庫庫區(11 km),閻王鼻子水庫庫區(大平房鎮至壩址13 km),白水水庫庫區(窟窿山大橋至壩址41 km)不在本次規劃范圍內,實際規劃河道長度為382 km,防洪工程重點考慮宮山咀以下河段。科學規劃治理工程、保護措施及非工程措施。進行行洪區整治,防洪工程建設;完善管護體系,加強河道管理;保護水源,凈化水質;健全洪水預警預報體系及監測站網,提高防御超標準洪水能力等治理保護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使大凌河干流上的重點城市和防洪保護區防洪標準達標,基本形成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恢復河道的自然行洪能力,徹底恢復河道原生態,涵養水源,同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嚴格的河長負責制,力爭2012 年底前水質全面達到IV 類,使大凌河成為“水清、灘綠、景美、路通”的綠色生態長廊。
基于宮山咀水庫、閻王鼻子水庫、白石水庫和重點城市段河道綜合整治建設,在大凌河干流上重點打造大凌河河源防洪生態保護區、大凌河源頭防洪生態區、干流源點(喀左)防洪生態區、朝陽市環城人工湖防洪生態區、義縣古城防洪生態區、凌海濱河新城防洪生態區、河口濕地防洪生態保護區。通過“珍珠項鏈相串,城市農村相連”的生態長廊建設,使大凌河形成河、路、堤相連的生態帶、旅游帶、城鎮帶。
通過行洪區整治,恢復河道行洪能力;以保護重要的城鎮、村屯、重點保護目標作為重點,中上游以險工治理為主,下游平原區重點防洪河段著重堤防達標連線,注重城鎮段防洪工程建設。妥善處理防洪與河流生態保護的關系,既要滿足防洪減災的需求,也要滿足維護河流健康的要求[2]。
1)行洪區整治工程。為保證行洪通道暢通,在主行洪區實施退田還河工程,涉及耕地132 km2;河道疏浚1464 萬m3,栽植護岸固灘林18.7 km2。
2)堤防及險工護岸。依據《防洪標準》及沿河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確定沿河各河段防洪標準如表1,為達到規劃防洪標準,需新建及加固堤防188.1 km,治理險工30 處,治理長度22.3 km。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汛指揮系統建設;擬定防御超標準洪水措施;加強洪水預報;進行監測站網規劃和河流健康評價及關鍵問題研究。
劃區設局,強化管理;建立水源生態保護區;嚴格水質保護;加強行洪區生態保護;完善管護體系;建立科學的執法管理體系。
大凌河河道治理保護工程估算總投資為159 022.89萬元,治理工程77 546.47萬元,保護措施及非工程措施投資23 589.99萬元。其中,治理工程中退田還河投資為7 593.72萬元,僅為1 a投入,今后每年還需繼續投入,直至第二次土地承包期結束。
防汛指揮系統、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區建設等項目投資,由各相應的專項資金解決,不計入本次規劃總投資。
大凌河河道治理保護規劃注重防洪安全和生態安全治理與保護并重。根據大凌河治理保護各項工程的輕重緩急、分期實施。該規劃的實施將是實現治理和修復遼西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對推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促進和諧遼寧建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李延昌.凌河流域生態治理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經濟,2011(10):72-74.
[2]蘇霽虹,張連祥,閆中林,周慶林.關于建立遼寧省凌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必要性及建議[J].遼寧林業科技,2013(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