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立(河南省水土保持監督監測總站)
河南省將全面貫徹國家的信息化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深入貫徹水利信息化頂層設計和全國水土保持信息化發展綱要的總體要求,緊密圍繞水土保持發展目標,以需求為導向,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分級建設,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完善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體制與發展機制,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監測預報能力,加強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預防監督的管理能力,提高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成果水平,強化水土保持協同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為政府宏觀決策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提供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撐,推進水土保持現代化,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服務。
按照《全國水利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全國水土保持信息化規劃》的要求,結合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實際,搭建水土保持綜合信息系統平臺,建立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態門戶網站,健全水土保持信息化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部門監督管理;全面推進水土保持信息化發展,水土保持行政許可項目基本實現在線處理,實現綜合治理、監測評價等核心業務的信息化應用。河南省建立比較完善的水土保持數據采集、傳輸、交換和發布體系,和國家、流域保持一致,建立健全河南省數據更新維護體制,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分享和有效開發利用。
根據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實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基本構成主要包括建立完善遙感成果展示信息化平臺、數據庫、門戶網站等重點項目、標準規范體系、系統安全與維護基礎保障建設內容。遙感成果展示是基于已有的遙感資料,并在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下,對水土流失趨勢進行分析。數據庫是實現應用系統功能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各種應用和服務的數據依據和來源。建立各種類型的數據庫,為各種水土保持業務、水土保持信息資源共享和水土保持信息服務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門戶網站是水土保持對內、對外工作的窗口?;谒帘3謨韧饩W門戶,提供水土保持應用系統統一的發布窗口,提供信息公開、網上辦事、互動交流等服務,形成統一標準、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一體化應用平臺。
4.1.1 信息站網體系
以國家驗收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絡為依托,充分利用河南省已建水利信息化網絡體系,盡快實現水土保持監測網絡與省水利信息網絡的對接,確保國家、省、市、縣水土保持機構及監測站點構成的水土保持信息站網互聯互通。加強和完善各級信息數據的存儲、處理、傳輸、發布與服務等軟硬件,補充完善市、縣兩級水土保持機構數據管理和應用的設備,規范監測站點水土流失觀測設施設備,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
4.1.2 數據處理與存儲體系
省級站主要是補充和完善數據處理與存儲等設施設備,包括:GIS、遙感影像處理、數據庫和網絡安全等軟件,服務器、防火墻等硬件。市、縣水土保持機構,主要是配備數據初級處理和分析的硬件和軟件,包括計算機、掃描儀、繪圖儀以及相關數據分析和數據安全的軟硬件。
4.1.3 信息傳輸體系
信息傳輸體系主要依托公共信息網絡、水利政務內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完善各市縣的信息傳輸網絡。市、縣水土保持機構和監測站點,主要是搭建水土保持網絡的連接,實現數據傳輸。積極推進監測站點的自動化無線傳輸網絡建設。
4.2.1 監測評價數據庫
監測數據庫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監測點基本情況、氣象觀測數據、徑流小區觀測數據、控制站觀測數據等。各級建設單位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數據庫,滿足水土保持其他業務對土壤侵蝕數據的要求。
4.2.2 綜合治理數據庫
綜合治理數據庫主要包括項目管理、綜合治理措施、綜合治理效益等數據。各級建設單位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數據庫,滿足水土保持其他業務對綜合治理數據的要求。
監督管理數據庫
4.2.3 監督管理數據庫
主要包括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管理、監督執法、生態文明城市、資質管理等數據。各級建設單位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數據庫,滿足水土保持其他業務對預防監督數據的要求。
4.2.4 綜合信息數據庫
依據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的建設,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數據庫,包括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科研、水土保持機構、重要文件、重大事件和宣傳等數據。滿足水土保持其他業務對綜合信息數據庫的要求。
4.2.5 元數據庫
元數據庫主要用于存儲水土保持數據庫中各種數據的元數據,滿足數據快速檢索、定位、管理和信息資源的整合,改進數據庫的有效存儲,滿足數據共享等。主要包括遙感影像、矢量地圖、地形、多媒體和業務數據等元數據。
水土保持基礎信息平臺建設是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基礎。在河南省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建設水土保持野外信息采集系統,推動水土保持信息采集設備的升級改造,初步建成河南省水土保持數據庫體系;最大程度地實到互聯到通、信息共享的應用支撐平臺。
4.3.1 建立河南省遙感普查成果展示平臺
利用WebGIS技術,對文本、圖形、圖像等多種需要綜合處理的數據信息建立邏輯關系,集成為一個具有交互性的水土保持三維可視化綜合信息系統。
4.3.2 水土保持野外信息采集
開展野外圖片、圖像等電子數據的采集,配置自動化采集設施設備,建設水土保持野外信息采集系統,建成基于自動化、信息化的水土保持專項采集應用。
4.3.3 數據采集設備
基于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工程建設,運用當前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技術、DEM和電子地圖,大型高清掃描儀、植被覆蓋儀、照相機、自動雨量計、GPS設備、采集水土保持行業數據。為避免重復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部分監測因子可以委托當地水文、氣象等部門進行。
4.4.1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依托國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管理系統,以小流域為單元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管理,包括:小流域現狀、初步設計、小流域治理狀態、投資完成情況、治理措施完成情況、治理措施質量、效益信息及檢查信息的錄入、編輯、存儲、查詢、統計和輸出。項目檢查驗收管理主要通過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書做信息自動化對比,完成項目檢查、驗收等環節工作。以小流域為單元,以項目為單位進行管理,包括項目驗收基本信息和項目驗收文檔、多媒體等信息管理。
4.4.2 水土保持監測評價
運用4D水土保持監管系統,開展涵蓋高精度空間地理數據的快速獲取,原始數據分析,數據中心建設,GIS平臺搭建及上層應用監測監管子系統建設。一是以監測點為單元,運用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數據,快速精確的分析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蓋、水土保持措施等數據,快速評價分析土壤侵蝕狀況。二是建立水土流失監測項目的數據管理系統,依托河南省水土保持監測二期網絡工程項目,開展監測數據收集,及時上報,加以應用。三是對開展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水土保持監測,線性工程如公路、鐵路、石油、天然氣、輸變電管線等,點式工程如礦山、電廠、機場等進行監測,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提供數據支持,為水土保持部門提供監督執法依據。
4.4.3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
根據水利部開發的全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系統,通過系統應用,要求基本能夠掌握各個建設項目進展情況,掌握區域內工作開展情況;能夠對項目具體情況,水土保持效益進行查詢、匯總分析,直觀掌握區域內開發建設項目的類型、數量、分布,提高工作效率。
以河南省水利電子政務系統為平臺,將河南省水土保持業務盡快聯入,逐步實現水土保持資訊及時發布、網上辦公、相互交流、資源共享的網絡服務平臺。
建立水土保持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框架體系,將有效推動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管理和服務水平,加速實現水土保持現代化,促進水土保持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為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