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茹 嚴曉麗 許 紅
上海市中醫醫院(上海 200071)
解郁熄風方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60例*
王惠茹 嚴曉麗 許 紅
上海市中醫醫院(上海 200071)
目的:觀察解郁熄風方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依據就診前是否服用抗焦慮藥分為未服用抗焦慮藥組30例和服用抗焦慮藥組30例。兩組均予以解郁熄風方治療6周。結果:未服用抗焦慮藥組總有效率為86.67%,服用抗焦慮藥組為63.33%;組間比較總有效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總分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解郁熄風方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未服用抗焦慮藥組的療效優于服用抗焦慮藥組。
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精神狀態長期高度緊張,故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我院全國名老中醫王翹楚教授根據本病的發病特點及臨床癥狀,自擬“解郁熄風方”在臨床上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病例來源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郁證專科的60例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依據就診前是否服用抗焦慮藥分為未服用抗焦慮藥組30例和服用抗焦慮藥組30例。其中未服用抗焦慮藥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39±7.9歲;平均病程3.5±1.8年。服用抗焦慮藥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齡37±8.1歲;平均病程4.1±2.2年。
西醫診斷標準 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關于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②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個項目的總分≥14分。③合并其他嚴重的軀體疾患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患者予以排除。④年齡在18~65歲之間。
中醫辨證標準 符合《中醫內科學》中郁病的診斷和分型標準,并結合上海市中醫醫院郁證專科的中醫證候辨證標準,符合“肝郁化風型”。臨床主要表現為心緒不寧,急躁易怒,手足顫動,周身肌肉跳動,或走竄跳痛,腿腳多動不安,舌紅苔黃,脈細微弦數。
治療方法 未服用抗焦慮藥組:予以解郁熄風方:淮小麥、龍骨、丹參、合歡皮各30g,苦參、郁金、焦山梔、黃芩各15g,甘草、僵蠶、柴胡、菖蒲各10g,蟬蛻6g。1d1劑水煎分2次溫服,2周為1個療程,連服3 個療程。
服用抗焦慮藥組:治療藥物及療程同未服用抗焦慮藥組。在診治過程中允許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逐步遞減抗焦慮藥。
療效標準 參照神經精神科的量表總分減分率方法,根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治療前后的總分再求出的減分率,最后判定臨床療效[1]。臨床痊愈:減分率≥75 %,患者焦慮的癥狀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功能恢復正常,并且抗焦慮藥的依賴已解除。顯效:50%≤減分率<75 %,患者焦慮的癥狀顯著好轉,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基本恢復,并且抗焦慮藥用量遞減過半。有效:25%≤減分率<50 %,患者焦慮的癥狀減輕,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并且抗焦慮藥用量遞減未過半。無效:減分率<25 %,患者焦慮的癥狀與治療前比較無改善,甚至加重。

治療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 療程結束后未服抗焦慮藥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6.67%,服用抗焦慮藥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63.3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服用抗焦慮藥組比較,△P< 0.05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總分比較 見表2。

表2 HAMA總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治療后HAMA總分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有統計學差異。
討 論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障礙,以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障礙,并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的癥狀和運動不安為特征[2]。持續時間長達六個月以上,但在程度上較急性焦慮輕。適度的焦慮情緒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從而提高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過度的焦慮不利于適應環境[3]。
廣泛性焦慮障礙中醫屬“郁證”范疇,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的一類病證。以心情焦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阻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靈樞·本神》曰:“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目前認為情志因素是引起人體氣機紊亂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發現此類患者長期多思多慮,精神高度緊張,引發肝氣郁結,失于疏泄,氣機逆亂,上亢無制而表現動風的證候,故臨床上多表現為情緒不寧,急躁易怒,手足顫動,周身肌肉跳動,或走竄跳痛,腿腳多動不安等諸多癥狀。《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此類焦慮癥患者多屬于為肝郁化風型。
解郁熄風方中淮小麥、甘草、苦參源自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具有鎮驚安神,解郁除煩。苦參易甘草,《名醫別錄》云苦參“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因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參及其有效成分具備中樞性鎮靜的作用[4]。另外,蟬蛻、僵蠶熄風止痙定驚安神。實驗證明蟬蛻提取物有較明顯的抗驚厥作用[5]。僵蠶水提醇沉提取物對小鼠、家兔均有催眠、鎮定作用[6]。柴胡、龍骨疏肝解郁,鎮驚安神;郁金、菖蒲行氣解郁,開竅醒神;焦山梔清心除煩,善治虛煩不眠,黃芩能清除肝經郁熱,丹參、合歡皮活血祛瘀,清心除煩,解郁安神。諸藥配伍,共奏解郁熄風之效。
[1] 許 紅,王惠茹,嚴曉麗,等.針藥結合治療肝郁化火型焦慮癥臨床療效評價[J].中成藥,2012,34(6):1198-1200.
[2] 李志農,張 鏑.治未病在治療焦慮癥的應用體會[J].陜西中醫,2012,33(7):933-934.
[3] 蔣美玲,張正文,張春利,等.前瞻性分析焦慮情緒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8):1020-1022.
[4] 劉敬霞,李建生.苦參及其有效成分治療失眠癥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1):284-288.
[5] 劉思源,王 慧,邱 洪,等.蟬蛻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38-39.
[6] 喻 靜.僵蠶的臨床應用及現代藥理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0,2(7):185-186.
(收稿2015-01-11;修回2015-03-02)
*上海市進一步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項目(ZY3-LCPT-1-1010)
焦慮癥/中醫藥療法 @解郁熄風方
R749.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