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昱江 傅 薇 劉樂亮 雷根平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咸陽 712000)
溫腎健脾方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研究*
閆昱江 傅 薇 劉樂亮 雷根平△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咸陽 712000)
目的:觀察溫腎健脾方臨證加減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滿足條件的慢性腎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健脾益腎方,觀察用藥前后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后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3%,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溫腎健脾方臨證能降低慢性腎炎患者24h蛋白尿、BUN及Scr,臨床療效確切。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或不伴有腎功能減退的一組腎小球疾病。中醫藥辨證論治較之單純應用西藥能更好的減少尿蛋白,保護腎功能,延緩病情進展[1]。筆者以自擬溫腎健脾方臨證加減,結合基礎治療慢性腎炎收到了不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12月腎病科連續診治的慢性腎炎患者,中醫辨證為脾腎氣虛證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4年。滿足條件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1~64歲,平均37.71±10.56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0~66歲,平均41.43±10.8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治療前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腎功能等一般資量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慢性腎炎的診斷標準文獻[2],并排除腎病綜合征、急性腎炎、乙肝相關性腎炎等繼發性腎臟疾病者;嚴重的心、肺、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期婦女;近2周內使用其它降低蛋白的中成藥或中藥湯劑者;意識障礙及不配合治療者。中醫證侯指標符合脾腎氣虛證[3]:腰酸,疲倦乏力,浮腫,納少,腹脹,便溏,尿頻或夜尿多,舌質淡紅、有齒痕,苔白,脈細。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措施[2]:予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染,勿用腎毒性藥物;水腫嚴重者使用利尿劑;高血壓患者給予貝那普利;對有明確高凝狀態者合理運用抗凝劑。治療組:給予基礎治療,并用自擬溫腎健脾方為基礎臨證加減,方藥組成:黃芪30g,太子參24g,山萸肉18g,黃精、茯苓、白術各15g,金櫻子12g,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各20g,甘草6g;加減法:腰痛加炒杜仲、牛膝各15g,手足心熱、舌紅者加女貞子15g,熟地10g,舌底靜脈迂曲者加丹參15g,姜黃12g;舌苔白膩者加砂仁10g,薏苡仁20g,舌苔膩而發黃者加黃連10g。水煎至400mL,早晚溫服各半,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8周。
療效標準 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文獻[3]:臨床控制: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注:計算公式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治療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比較均有下降,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腎功指標比較
注:治療組前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總有效率76.67%,對照組總有效率63.33%,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 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中醫“水腫”、“腰痛”、“淋濁”以及“虛勞”等范疇,蛋白尿、水腫等為其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其病機責之臟腑在于脾、腎,責之病理產物關乎濕、濕熱、瘀;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相兼,肺、脾、腎虛為本;風寒濕熱濁毒侵襲、瘀血交阻為標;多數醫家主張常寒溫并用,以甘為主,苦辛結合,淡澀相佐,以補虛為主,重視化瘀滲濕[2,4]。根據中醫理論,水、精、津代謝涉及肺脾腎三臟,三陰臟均有體陰用陽的生理特點,病則多見其用不足,扶陽派大家盧崇漢教授云:“三陰病中扶陽當以溫補為重,亦不拘泥于溫補,若陽虛而病理產物瘀阻,常又兼以通陽”,瘀阻者不外乎濕、濕熱、瘀。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創溫腎健脾方,臨證加減治療慢性腎炎收到了不錯的療效,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比較均有下降,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臨床總療效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且治療期間未見異常毒副反應。本方中黃芪、太子參補脾腎之氣,茯苓、白術健脾益氣,以補益后天之本,山萸肉、黃精培補腎精合金櫻子攝精止漏共為臣藥;枸杞子,酒泡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四味,已故山西名醫李可先生每用以鼓舞腎氣,四藥入肝腎,藥性和平,溫而不燥,潤而不膩,益腎精,鼓腎氣。全方溫陽無桂附之弊,滋陰無熟地之弊,實際應用中根據兼證加減而達到標本兼治。
綜上所述,以溫腎健脾方加減能降低慢性腎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無明顯不良反應。本研究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值得進一步研究。
[1] 王永鈞,何立群,孫 偉,等.中藥辨證組方聯合苯那普利對慢性腎炎CKD3期的腎保護作用-317例多中心、前瞻、雙盲、隨機對照試驗[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3):522-526.
[2] 中華中醫藥學會.慢性腎小球腎炎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09(9):129-132.
[3]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4] 呂建洪,衛德強.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用藥規律及藥性系統綜述[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6):3-6.
(收稿2015-04-17;修回2015-05-21)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09JK397)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咸陽712000)
腎小球腎炎/中西醫結合療法 健脾 @溫腎健脾方
R692.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36
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計劃項目(JC15)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內科研計劃項目(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