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興辦規范的合作社?
隨著合作社快速發展,它在現代農業發展、助農民增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如空殼社、掛牌社,它們實質上是借用了合作社這個名稱,干著諸如套取國家扶持資金之類的事情,嚴重損害了廣大合法經營合作社的名譽和利益,在社會上產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影響。因此,各級政府有必要引導、發展規范的合作社,讓它真正成為為社員提供更多低成本的便利化服務,讓社員持續受益,增強合作社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時,只要是規范的合作社具備了一定條件,就可優先承擔實施國家涉農項目,還可獲得各級財政的專項資金扶持。
二、一個規范的合作社要遵循什么原則?
一個規范的合作社應當遵循以下五條原則:
一是社員以農民為主體。這里所指的農民,就是合法擁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農民合作社的社員中,農民至少應當占社員總數的80%,在合作社中,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員有數量限制,使農民真正成為合作社的主人。
二是以服務社員為宗旨,謀求全體社員的共同利益。合作社是以社員自我服務為目的而成立的。參加的社員應當是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或提供同類服務的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合作互助,提高規模效益,完成單個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事。互助性特點,決定了它以社員為服務對象,決定了“對社員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謀求全體社員共同利益”的經營原則。
三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合作社是互助性經濟組織,凡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承認并遵守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規定的義務,辦理必要的入社手續,即可以成為合作社社員。如果社員入社后感到不滿意,也可自由退出。并且,合作社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的方式和期限,退還記載在該社員賬戶內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并將社員資格終止前的可分配盈余,依法返還給社員,以保障退社社員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真正體現退社自由。
四是社員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規定社員平等享有表決權,按交易額享有分配權,合作社事務由社員大會或代表大會決定,社員大會或代表大會必須定期召開,不允許少數人控制或操縱合作社的決策權和管理權。
五是盈余主要按照社員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而不能單純以入股資金多少進行分配。這是合作社與其他經濟組織的根本性區別。為保護一般社員的根本利益和調動出資額較多社員兩方面的積極性,還規定社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總額的60%,剩余部分可以依法以分紅的方式按社員在合作社財產中所占比例進行分配。在這個總原則下,如果章程對此有明確規定的,可以遵照章程執行。
三、一個規范的合作社,如何做好收益分配?
合作社經營收支相抵后如有盈余,按國家財經法規、組織章程和財務管理制度規定,可用于社員個人分配的利潤按以下原則分配:
一是按社員與組織發生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二是按社員賬戶中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以及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到社員的份額,按比例分配給本組織社員;
三是按社員為組織提供的勞務量進行分配;
四是按其他議定的分配方案進行分配。
四、如何認定成為各級示范社?
當各級農業部門啟動了申報示范社程序時,合作社要對照有關申報條件,經申請、推薦、審批等程序后,被各級農業部門認定為示范社。國家及省里有關涉農項目、財政資金、人才培養、信貸資金等將會優先支持各級示范社。
這里介紹如何申報省級示范社的程序:
一是在適當時候,省農業廳啟動省級示范社申報程序后,申報的合作社應向所在地縣級農業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有關申報材料;
二是縣級農業部門負責對申報材料進行真實性審查,將初審入圍名單報設區市農業部門;
三是設區市農業部門將上報名單及材料進行復核并匯總報省級農業部門;
四是省農業廳根據各地上報材料,進行匯總、評審,將審核名單進行對外公示;
五是待公示期結束后,由省農業廳對外公布省級示范社名單。
(江西 ? 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