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嘉宏
修補戰火造成的破碎容顏與肢體無國界醫生的整型醫院
●簡嘉宏

戰火波及無辜中東國家孩童,顏面遭燒傷
中東多年戰事頻仍,許多國際慈善組織投入照顧當地傷員行列,無國界醫生組織(MédecinsSansFrontières,MSF)在約旦首都安曼所籌建的醫院于今年9月開業。與其他中東當地醫院不同的是,這間醫院集合了各地專精于處理戰爭傷勢的外科醫生、咨詢顧問與物理治療師,還加上了最新的3D打印技術,讓因戰火受傷截肢的病患,擁有新生。
這座醫院樓高八層,除了醫院之外,還設置了醫學中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科醫生能夠齊聚一堂,互相觀摩新的相關技術。MSF主管沙卡爾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出:“對外科領域來說,這是個新的學習途徑。”
自2006年起,MSF開始在約旦的紅色月彎醫學設施中,針對遭受戰火襲擊、身體顏面受到燙傷或截肢的中東無辜民眾進行整形美容手術,當時,MSF面對的是伊拉克戰爭中的傷員。
現在,他們還必須面對敘利亞內戰、巴以沖突以及IS在當地侵擾下,受炮火無辜波及的人們。MSF這項計劃已執行了逾8200次手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從2011年至今,光在敘利亞就有超過100萬的人口因為戰火波及而受傷,沙卡爾說“一家醫院真的不夠”。
盡管醫院9月才正式開張,但是特殊重建手術中心早于今年3月已試營運至今。
包括顱顏重建、整形、顎骨重建已及截肢手術等外科醫生,每周都在這個中心進行會診,決定從中東地區各地的MSF診所送來的病患中,誰必須馬上進行重建手術,判斷的標準則以“是否立刻恢復身體機能為主,美觀其次”。

無國界醫生在約旦籌建戰后整型醫院,幫助中東人民進行顏面與肢體的重建

莎拉姆雙膝以下遭截肢
特殊重建手術中心的規劃床位為200個,目前,中心已經收了180名等待肢體或顏面重建的病患。
美聯社在中心里訪問了現年15歲的亞莫德。五年前,一枚汽車炸彈于亞莫德就讀的伊拉克小學外爆炸,當時讀五年級的他臉與身體多處灼傷,接受MSF治療至今。
由于療程費時曠日,同時必須不斷往返于伊拉克與約旦之間,亞莫德已休學了14個月,為了身體狀況的恢復,他的學業進度早已趕不上同齡的學童。

莎拉姆麻醉后準備接受手術

莎拉姆進行手術

亞莫德(右)與親人住在醫院附近的旅館中

四歲的穆斯塔法惹人憐愛
會診時,亞莫德便與親人住在醫院附近的旅館中,觀看足球賽是他最好的消遣,因為這讓亞莫德想起受傷前,與玩伴在伊拉克街上快樂踢球的無憂時光。
亞莫德的主治醫師紹德為亞莫德在鎖骨間裝了一個類似汽球的裝置,讓亞莫德的頸部皮膚與肌肉組織盡快順利長出,取代息肉,同時矯正歪了一邊無法閉合的嘴巴。
紹德指出,亞莫德現在正等待進行頸部手術,“至少要排一個月以上”。亞莫德對美聯社記者表示,受傷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我的臉變得不一樣了”。

醫院中遭燙傷的孩童
14歲的莎拉姆兩年前在敘利亞住家外遭到炮擊,姐姐當場被炸死,她的雙腳膝蓋以下受傷壞死,目前裝上代步墊,等待雙腳恢復狀況較佳后,才能裝上義肢。
在等待義肢的時光里,莎拉姆會跟著醫院里其他的孩童一起涂鴉著色,她總是靜靜地在一旁涂著,不發一語,與其他病房中傳出的孩童嘶吼哭鬧聲,構成強烈的反差。
麻醉師阿比德表示,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麻醉藥效散退,恢復意識后,病患經常出現暴力幻覺。
另一間病房內,住著年僅四歲的穆斯塔法,大大的棕色眼球惹人愛憐,是醫院中受寵的男孩。
去年夏天,他在一場空襲中失去了雙親,臀部也受重傷,須借助拐杖方能行走,目前僅能依賴物理治療讓他早日擺脫拐杖。穆斯塔法的祖父說,孫子在空襲后好幾天都不說話,研判是罹患“創傷后壓力癥候群”,直到住院后,醫護人員才讓他逐漸恢復笑顏。
醫院的物理治療師畢拉爾指出,醫院里的孩童病患大多罹患“創傷后壓力癥候群”,癥狀不一,例如尿床、做惡夢、出現惡意攻擊行為等,但他也表示,許多孩童病患借由交朋友以及游戲治療,逐漸走出戰爭受傷的心理陰影。
畢拉爾說:“家人的情感支撐對于孩童們重返笑顏,幫助最大。”■(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