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胡里漢
納粹火箭幾乎讓英國搶先上太空
●理查德·胡里漢
1945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告終,盟軍集團迅速展開了對納粹V2火箭的解密工作。這些由苦役制造出來的恐怖武器雖然對戰爭結果并無多大影響,但它們卻擁有足以改變世界的潛力。

被認為充滿了尖端科技
曾任英國倫敦科技博物館工程類展品主管的約翰·貝克雷克表示:“為獲得V2導彈技術,美國人、蘇聯人、法國人和我們之間,還曾有過一場并不體面的爭奪。”
1945年5月,擔任希特勒復仇武器計劃領隊的韋納·馮·布勞恩投降美軍,被秘密轉移到了美國。同月,蘇聯人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佩內明德截獲了馮·布勞恩的研究與測試設備。與此同時,法國人聚集了40位德國火箭專家和工程師;而英國人也用組裝火箭進行了多次試飛。

德國的V2火箭曾在二戰中給英國帶來嚴重損害
作為“逆火行動”的一部分,英國的項目是要在V2火箭墜入北海之前,將其從荷蘭發射至太空邊緣。相關的實驗很成功,根據報道,試驗導彈的落點就在預定目標的三英里范圍內——遠比德國人在戰爭期間的試驗準確得多。
此時,負責監督試驗的工程師便意識到,馮·布勞恩解決了火箭技術的基本問題。他設計出了體型龐大的引擎,助力高速飛行的燃料泵和一套精密的導航系統。
此后幫助重建展覽用V2火箭的貝克雷克表示:“不夸張地說,這款火箭是領先于當時的世界水平的,它充滿了尖端科技。”

史密斯設計的火箭完全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
倫敦英國星際學會的工程師當時認為,這一技術能夠幫助學會實現建造宇宙飛船的夢想、一個在那之前五年前就開始構筑的夢想。1946年,學會成員、設計師兼藝術家的拉爾夫·史密斯便做出了一份詳盡的提案,擬將V2導彈轉變為“載人火箭”。
史密斯的原型火箭設計包括擴展并強化V2的艙體,增加燃料并將一噸重的彈頭替換為載人太空艙。彼時的火箭還不足以載人進入軌道。但相反的是,當時的宇航員(僅搭載一人)則要被送到距離地球30萬米的拋物線軌道上。
以兩度角發射的火箭進入太空后,火箭將會分離,前錐體向后剝落,太空艙便顯露了出來。史密斯在其設計中加入了兩扇玻璃,并建議首位太空宇航員穿上高空飛行服,在有限的太空漫游時間里觀察地球、大氣層和太陽。隨著西方對蘇聯合圍計劃的展開,原型火箭也將成為偵查敵方疆域的理想工具。

英國可能在蘇聯的尤里·加加林之前把航天員送入太空嗎
五分鐘左右的失重之旅過后,太空艙將墜入地球,艙體的防熱罩會保護宇航員免受傷害。同時配備的降落傘也會張開,以確保其緩慢飄落著陸。此外,火箭上也配備了分離降落傘,以期對整個航天器進行重復使用。
研究原型火箭設計的太空歷史學家、航天雜志編輯大衛·貝克爾表示:“這套設計是完全可行的,所有的技術條件均已具備,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便可實現。”
曾在美國接受V2技術培訓、常任NASA航天飛機項目工程師的貝克爾說,原型火箭在當時領先了世界10年時間,“到1951年,英國本就能夠通過彈道軌道將宇航員送入太空。”
1946年12月,史密斯將自己的航天器設計呈交給了英國政府的軍需部,但幾個月之后卻被駁回了。史密斯于是放棄了這一項目,轉而設計航天飛機和大型的軌道空間站。
盡管“逆火行動”的開端不錯,英國政府還是決意放棄V2技術,并將有限的研究資源從航空領域轉移到了核技術領域。
然而在大西洋的另一側,故事的結局就不同了。美國軍隊給予馮·布勞恩所需的一切資源,用以將V2技術投入下一代的火箭研制當中。而研究的成果,便是于1961年將美國首位宇航員艾倫·謝潑德送入太空的水星紅石系列火箭。
美國的首架載人飛船與史密斯的設計極為相似。貝克雷克表示:“紅石火箭不過擴展了V2技術,其中并沒有任何新技術可言,但它卻成功地將艾倫·謝潑德送入太空。”
如果現實發生改變,軍需部同意了那項提案,世界上的首位宇航員應該是位英國人。■(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