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捷
(福建省水利廳 水土保持處,福建 福州350001)
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實踐與探索
林 捷
(福建省水利廳 水土保持處,福建 福州350001)
水土流失;治理;實踐;福建省
2011年以來,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連續兩次對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重要批示精神,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水土流失專項治理資金的投入力度,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理成效,福建省主動適應新形勢,提出了治理與預防、治理與持續、治理與致富、治理與美化、治理與創新相結合的工作理念,努力實現保水土、美生態、興產業、惠民生。
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土地總面積12.24萬km2,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福建緊靠北回歸線北側,屬于亞熱帶,背山面海,年平均降水量1 000~2 000 mm,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多雨地區之一。閩東南沿海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700 mm,閩西北則達1 700~2 000 mm。福建屬于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蝕為主。水力侵蝕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坡面面狀侵蝕,丘陵地區亦有淺溝侵蝕及切溝侵蝕。臺風多、暴雨量極大、山高坡陡、土層薄、土壤抗蝕能力差,加上自然生態環境的先天脆弱性和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省情,使福建水土流失具有潛在不穩定性。根據水土流失遙感調查,1985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達21 130.09 km2,占全省總面積17.26%。據2011年全國水利普查,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積12 180.58 km2,占全省總面積9.95%。近年來,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緊緊圍繞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出臺扶持政策等措施,在全省掀起了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高潮。本文重點對福建省“十二五”期間水保工作成效及下階段治理思路進行總結和探索。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2011年12月10日、2012年1月8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提出“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要求。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組長的全省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省領導掛鉤幫扶政策,并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2012 年起,省級財政每年追加3億元,向長汀等 22 個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投入的水保專項資金成倍增長;2013 年,水土流失的治理重點在全國率先從縣延伸至鄉鎮;2014 年,治理重點進一步延伸到建制村,創建了一批讓群眾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水土保持生態村和生態茶果園。“十二五”以來,爭取中央水土流失專項治理資金9.92億元,省財政安排水土流失專項治理資金13.65億元,全省已累計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62.73萬hm2,至2014年底提前一年超額完成60萬hm2的規劃治理任務。2013年,長汀、德化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首批“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2014年,永春、尤溪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2015年提前實施“十三五”60萬hm2規劃治理任務,至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積比例有望降到9%以下。通過近年來各類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項目的實施,2013年全省主要江河總徑流量891.72億m3,比常年少4.4%,總輸沙量797.57萬t,比常年少50.5%,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表1)。
2.1 形勢與要求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調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福建任省長期間,就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把水土保持作為重點任務來抓,并再三強調,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 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戰略部署,這對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表1 2013年福建省主要江河徑流、泥沙情況
2.2 工作思路
全面落實習近平同志“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重要批示精神,繼續實行省領導、省直部門掛鉤幫扶制度,全面推廣長汀經驗,堅持治理與預防、治理與持續、治理與致富、治理與美化、治理與創新有機結合的工作理念,不斷提升生態效益,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全力打造水土保持精品示范工程。
(1)預防為主,保護優先。根據出臺的《福建省水土保持條例》《福建省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和《福建省水土保持補償費收費標準》等,積極探索研究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依法依規對生產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管,促進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防止人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進一步加強對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生態脆弱區等生態敏感區域的保護。
(2)持續治理,打造精品。全省“十三五”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萬hm2,2015年擬提前實施“十三五”規劃任務,全省計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3萬hm2,持續推進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22個重點縣、100個重點鄉鎮、水土保持生態村和生態茶果園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把水保生態理念融入到美麗鄉村、宜居環境建設中,在項目布局上統籌考慮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由重山上治理轉向山上山下并重,在治理措施上與全省即將實施的“萬里生態水利建設”緊密結合,因地制宜選取具有生態、景觀、親水功能的溝渠、河道進行綜合整治,著力打造生態清潔型小流域,謀劃和打造一批水土保持精品示范工程。
(3)鞏固提升,注重成效。福建省水土流失分布范圍廣,受土質、氣候等因素影響,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先天脆弱性,一旦破壞極易再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如,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等每年又新增水土流失面積2.0萬~3.3萬hm2。因此,目前仍需加大對樹種單一、林分結構較差、易發生病蟲害和火災,以及生態普遍比較脆弱區域的治理力度,逐步改善林分結構,及時鞏固提升治理成效。
(4)結合產業,惠及民生。在治理機制方面,根據福建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水土流失治理企業化運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充分調動各種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堅持“誰治理、誰受益”原則,采取有效扶持辦法,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水土保持。在項目的措施布局上既要考慮治理水土流失,又要與種植經濟作物、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注重通過產業發展帶動水土流失治理,打造如安溪茶業、詔安荔枝、寧化茶油、平和蜜柚、建寧黃花梨等一批山區特色產業。在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全力帶動蘇區老區的地方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努力實現保水土、美生態、興產業、惠民生。
(責任編輯 王 琦)
S157.2
C
1000-0941(2015)10-0027-02
林捷(1963—),男,福建福清市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
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