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
(安徽中醫藥大學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四、六級網考背景下的醫學院校視聽說課程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
汪紅
(安徽中醫藥大學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安徽合肥230012)
本文以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的教學為例,研究如何在四六級網考改革背景下進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探究。通過分析四六級網考改革的變化和特點,探討如何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語言學習能力。
四六級網考任務型教學模式視聽說教學主動性教學任務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自1987年9月開考以來,已經過多次改革。在2008年召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上,一套采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考模式,即IBT考試模式(Internet-based Test)改革方案對四六次考試的方式進行了顛覆性改革。CET-4網考將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發設計全新的網絡考試系統和建設大型考試題庫,實行一人一機一卷,考題將由計算機測試系統從大型題庫隨機進行抽取,考試時長由原來的140分鐘縮短為120分鐘,考試次數由原先一年兩次的考試次數變為一年多次[1]。
本次改革方案為為考生提供以聽力為主,包括讀寫譯會話在內的、以測試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主的考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改革內容:第一,采用“視聽理解”題型替代傳統筆試中的聽力理解,視聽題比重加大:引入多種多樣的英語原聲語料(如新聞報道、文化旅游等),來源有CCTV,CRI,BBC,VOA,CNN,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等媒體的新聞、采訪等具有真實語境的材料,使考試材料的真實性和趣味性都得以提高;而考試語音材料的語速明顯加快,這也增加了考試難度;第二,增加了“視聽綜合”部分,這一題型是由傳統考試中閱讀、翻譯和作文這三種題型糅合在一起,題目建立在一段視頻資料的基礎上,考生在看完視頻片段之后,需要復述視頻內容并就視頻所涉及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三,增加了口語考試題,設了口語測試:網考中新增了“口語跟讀”的新題型,在“視聽理解”部分的資料中,隨機亂序挑出8個句子,由考生對這些句子進行跟讀和復述。
20世紀80年代,在大量實踐研究的基礎之上,外語教學法和二語習得的研究者們推出了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它強調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特定的交際目標為中心,設計出具體的、可被執行的任務并在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用英語通過表達、溝通、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形式完成真實的生活場景或情境密切相關的各項任務,以此提高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2]。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優越性體現在:(1)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獨立思考,利用所學語言技巧實現任務目標,熟悉和掌握其所學單詞、語法及句法加以運用。(2)教學場景的真實性。教師創設真實情境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鍛煉機會。(3)內容和形式的生動性。相比于反復操練式枯燥乏味的練習方式,任務型教學法增加了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頻率,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收獲了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使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成為可能,也鼓勵團隊協作精神[3]。
筆者以安徽中醫藥大學采用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的視聽說教程第四冊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學對象為2013級藥劑班的60名學生,將他們分成7個小組,每組大約為6-8人,各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共同完成老師安排的各項任務。任務型教學的實施可分為任務前活動、任務中活動和任務后活動三個階段。下面以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四冊Unit2 Technology Today為例。
3.1任務前活動
本單元的主題是現代科學技術,教師提前布置學生任務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資源搜集有關現代科學技術和計算機發展圖片和短片,并在CCTV,CRI,BBC,VOA,CNN等新聞中尋找同主題知識,制作成幻燈片由各小組代表在課堂上介紹。學生對新的高科技產品的熱愛激發了他們利用各類資源尋找知識的興趣,幫助他們實現了語言結構的構建,豐富他們與主題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推進了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
3.2課中任務
3.2.1課前任務展示:各小組將課前制作的PPT加以展示,在此過程中,不但鞏固了學生對課本相關基礎詞匯的掌握,而且搜集得來的知識得以展示和共同學習。如:本單元課本上提供了電腦相關詞匯:mouse,icon,menu,crash,surf,window,等等。各小組以不同的立足點,總結出各類別的電腦相關詞匯。和Internet相關:browser,upload,download,和faults相關:frozen,crash,virus等。教師對展示情況加以總結,為之后的聽力理解掃除語言障礙。
3.2.2小組討論:小組討論給各小組的組員們提供語言實踐機會,并給他們創造協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Activity 1 computer problems和Activity 2 Hi-tech toys中的聽力材料作文作為聽力熱身的部分,在聽完后,各組成員進行小組討論,就問題答案進行交流,在課前任務掌握的基礎上,學生很快便能找出相應問題的答案。教師可以激發的方式鼓勵各小組pk進行搶答。Activity 3 Technology reports內容難度加大,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分析能力。小組討論可使各組員之間進行答案的補缺補差,就這個短文的內容要求學生進行復述,給執行任務的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句,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與總結能力。
3.2.3角色扮演:這一單元的目標任務是熟悉“如何表達興趣”的句型,要求模擬視頻對話,模仿語音語調,熟練掌握重點句型。學生在小組中根據視頻對話內容,擬編相同場景,進行對話,培養學生創新及語言運用能力,做到在“做中學”,在交流中達到知識內化。教師抽取幾組學生課堂展示,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加以指導協調。
3.3課后任務
利用本校資源,在自主學習教室完成本單元視頻部分內容,布置口語跟讀練習,使學生充分熟悉人機對話環節學生就視頻題主題,發揮自身主動性,發表課后感想,并將內容輸入電腦進行提交,以此促進學生電腦使用技能的提高,為參加網考中的文字輸入環節提供訓練并定期對學生各項目完成效果做出評估。
3.4結論
筆者發現,通過對此班級學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100%。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54人(90%)持肯定態度,認為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教學中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比起傳統聽說課,學生以課堂任務為驅動,積極性和興趣高漲,參與度和學習效率都得到提高。學生得到相關語言知識的學習,提高各方面綜合能力,如:協作、語言的思辨、電腦的操作能力,等等。
任務型教學法引入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課前課中和課后任務提升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和應用能力。這一方法的引入,無疑為學生應付改革后的網考考試題型提供極大幫助,在各項任務的實施過程中,也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應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3-20.
[2]Prabhu N 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任玉琴.基于四、六級網考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對策[J].空中英語教室,2011(2),95-96.
安徽中醫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 基于英語四、六級網考的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 項目編號:yb201202;安徽中醫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從跨文化交際角度論歸化和異化策略在中醫術語翻譯中的應用 編號:2013rw012